選單

如何一直保持積極的閱讀態度?

如何一直保持積極的閱讀態度?

如何一直保持積極的閱讀態度?

心理學家將“自我概念”概念化的方法,很接近日常對話中對“自我概念”的使用方法:自我概念是對自身的簡略描述。

這個概念由兩部分組成:

一是概括自身行為模式的傾向,例如,性格內向、思維縝密等;

二是描述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小熊隊的粉絲、有名的母親、木匠等。本文中,我們將集中探討自我概念的一個細微方面:在閱讀上,如何看待自己。

閱讀的自我概念與閱讀態度有關,但它們的意義並不相同。

你認為閱讀很有用,所以態度積極,視自己為一名有能力的讀者,但是,你並不會將“讀者”視為自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來說,自我概念與閱讀態度是互相聯絡的。將自己視為讀者,有助於保持積極的閱讀態度。

如何一直保持積極的閱讀態度?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人人都希望自己是積極的。如果將某個事物定義為自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人人都希望它是好的、積極的、正向的。

閱讀的自我概念與閱讀行為

將自己視為讀者不僅有助於強化閱讀態度,也會以另一種更加直接的方式影響閱讀行為。

一旦“讀者”成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閱讀就會成為一種具有經常性和可行性的活動。

在飛機上的兩個小時,做什麼好呢?我可以帶上iPod。噢,我也應該帶上電子閱讀器,這樣就能知道《比利·巴思蓋特》後面的情節了。

當然,讀得越多,自我概念中的“讀者”部分就會越牢固。因為行為與自我認知是相互促進的。

如何一直保持積極的閱讀態度?

加入自我概念後的閱讀良性迴圈

反過來講,未將“讀者”融入自我概念的一部分的兒童不太可能將閱讀作為活動選項。他們可能對閱讀持中立,或較積極的態度,但不會把閱讀看成他們要做的事情,正如他們不會刻意地拒絕參加文藝復興節活動一樣,因為他們從來沒想過自己是否會喜歡這個活動。

自我概念的來源

三四歲小孩的自我概念一般都很類似,也很好笑。說好笑是因為他們往往都充滿自信,但大部分自信皆是毫無根據的。他們通常認為自己聰明、強壯、有所成就,也很渴望證明自己,比如,在盪鞦韆時能蕩得很高、能唱字母歌——無論是不是真的認識所有字母等。與此同時,他們的自我概念通常會非常具體:聰明就是能唱字母歌。

一旦開始學習閱讀,兒童的自我概念就會越來越連貫且有條理。“聰明”不再只和一兩個成就有關,而是一種更抽象的東西,融合了多種行為。更為重要的是,自我概念不再是一種狂熱的沾沾自喜。透過與他人比較,兒童開始懂得自己具有某些正面的特質,同時也缺乏一些特質。

比如,他們會看到在教室牆上的閱讀榜中,其他孩子讀完了更多的書;看到其他孩子在大聲朗讀時沒有因遇到生詞而磕磕絆絆。

到了十一歲左右,有關學業的自我概念被或多或少地強化了。但是,由於自我概念源自“對比”,因而很容易發生變化。因為兒童會收集自身與他人的新資訊,並重新進行對比,所以自我認知也會改變。

閱讀的自我概念衍生自閱讀體驗,不管體驗是好是壞,這種衍生都絕非易事,關鍵在於兒童對這些體驗的解讀,以及父母、教師、同齡人對解讀的助益,例如,透過提供其他解釋來幫助兒童進行閱讀。

如何一直保持積極的閱讀態度?

假設一個孩子在資訊解碼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父母會告訴他,他在家裡練習資訊解碼的時間不夠多,因為他還要做其他事情,然後建議他做出改變。他的姐姐可能會說,自己在這方面也遇到過困難。

不過,將姐弟倆的閱讀技巧拿來做比較是不公平的,因為姐姐的閱讀經驗更豐富一些。在這類例子中,家人都會為遇到困難的孩子提供幫助。

家人,尤其是父母會與孩子交流家庭的價值觀,這會影響兒童的自我概念。這些資訊有時候是非常直接的。

不同的父母在經營家庭時的選擇各異,比如家規、牆上的掛飾、反覆講某些型別的家庭軼事,以及用尊敬的語氣談論某些人物,等等。這些選擇都會無聲地向兒童傳達價值觀,而他們在成為青少年後就可以清楚地表達家庭的價值觀。

他們也許不會全盤接受這些觀念,但很可能會在自己身上試一下。

那些在家裡擺放書籍的家庭,尊敬地談論作家和讀者的家庭,喜歡把書作為生日禮物的家庭,休閒時儀式般地閱讀週日報紙的家庭,都是在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兒童,閱讀是這個家庭的價值觀。這會促使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培養起強烈的有關閱讀的自我概念。

如何一直保持積極的閱讀態度?

綜上,我們探討了影響兒童閱讀行為的三個因素:態度、動機和自我概念。

閱讀態度大多是情感態度,是正面閱讀體驗的產物,源自將喜歡的事物與閱讀聯絡起來的過程。從事某項活動的動機由兩點組成:

一是對結果所具價值的評估;

二是對完成任務從而得到某種結果的期望。

預期價值的計算受閱讀態度的影響,也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閱讀特定文字的效用,以及文字之於社會關係的意義。人們期望自己能夠成功閱讀,這不僅基於閱讀的自我效能感,也基於其他因素,如外部環境是否會打斷或促進閱讀。

最後,作為讀者,自我概念是長期自我觀察的產物:看到自己經常閱讀,並感受到閱讀對自身很重要。對比,是這種感知中的關鍵部分:發現閱讀對自身比對他人更重要。

這種結論可能會令人絕望,“喜歡”只是兒童選擇閱讀的原因之一。不過,有個原因並不令人絕望:閱讀態度確實是很重要的,喜歡閱讀的孩子更傾向於選擇閱讀。值得慶幸的是,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都在假設閱讀的動力來自兒童內部,外部環境對其影響很少,但事實並非如此。

外部環境也很重要,而且是可以被改善的。

注:以上內容摘自《心智與閱讀》

如何一直保持積極的閱讀態度?

在閱讀時,必須先看到字母加以識別,再將那些字母組成單詞,將單片語成句子,最後運用語法規則來理解這些句子。我們是如何完成這一道道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認知過程的呢?

在這本書中,作者帶領我們從字母、單詞、句子、段落一步步解碼神秘的閱讀世界。只有瞭解了閱讀的這些心智過程,才能進一步解答為什麼有些人喜歡閱讀而有些人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