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雙減”正式入法,明確家長的“責任清單”,真正拼父母的時代來了!

“雙減”政策的落地引起的反響已經逐漸平息,家長、老師和孩子也逐漸適應了當前的教育環境。

之後“雙減”之後落地的政策,更是進一步細化了對當前教育的指導和支援。

例如前段時間出臺的《家庭教育促進法》,進一步明確:

雙減,不減家庭教育的地位和責任。

“雙減”正式入法,明確家長的“責任清單”,真正拼父母的時代來了!

優秀的家長不在於學歷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於是否有責任意識。

無論教育減負怎麼減,學校教育都只是家庭教育的補充,家長永遠都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

長期督促,

做孩子學習的引領者

有人說: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家長一定要明白,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99%的孩子是需要家長督促的。

“雙減”之下,最怕的就是家長打著尊重孩子的旗號對孩子的學習放任不管。

老師除了課堂上傳授給孩子知識,能做的其實很有限,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那麼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很少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學習好,不用

家長

操心,也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差生,這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要看

家長

正確的教育。

用心陪伴,

做孩子成長的守護者

《家庭教育促進法》提出:父母要關注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智力發展狀況,尊重其參與相關家庭事務和發表意見的權利。

好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觀察和陪伴,只有關注孩子的成長,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孩子幫助。

只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才能讓孩子形成穩定、積極的心態,更勇敢也更從容地面對他人、面對人生、面對世界。

對孩子而言,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對家長來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雙減”正式入法,明確家長的“責任清單”,真正拼父母的時代來了!

習慣培養,

做孩子優秀的助推者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變成更好的人,好習慣就是讓孩子變得更優秀的前提條件之一。

對此,《家庭教育促進法》也著重強調了:

父母要更多關注未成子女良好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少不了家長的刻意引導和幫助。

有能力的孩子飛得高,而有好習慣的孩子才能飛得遠。

教育,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只有從小培養的好習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

言傳身教,

做孩子言行的示範者

有個故事講到:

一隻小雞破殼而出的時候,剛好有一隻烏龜經過,小雞把烏龜當成了自己的媽媽,從此以後,它揹著蛋殼過了一生。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

“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的一切言行,不管好的、壞的,都會在孩子身上呈現出來。

所以,好的教育,不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更不是嚴以待孩子,寬以待自己的雙重標準,而是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做好榜樣。

教誨是條漫長的路,唯有榜樣是條捷徑。

道德教育,

做孩子品格的塑造者

《家庭教育促進法》中提到:

父母要培養未成年人良好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意識和法制意識。

沒有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成績,但是卻有家長忽視了孩子的道德教育,甚至把道德教育寄希望於學校的思想品德課。

但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課程對孩子的影響也很有限,真正影響孩子品德的是家庭教育。

身為家長,我們

努力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我們更要在生活中做孩子品格的塑造者,讓美好的品格成為孩子人性的底色,為孩子的人生託底。

建立規矩,

做孩子底線的約束者

很多時候,家長給到孩子的寬容過多了,打的是寬容之名,行的卻是放縱之實,一旦家長給孩子的自由過了火,孩子就顯得自由有餘,而規矩不足。

而且,家長的教育是有時效性的,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立好規矩,等孩子長大後犯錯了才開始糾正,教育效果就大大降低了。

李玫瑾教授曾說,在孩子6歲之前,就要給他立好規矩,讓他知道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情是堅決不能做的。

立規矩要趁早,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全面發展,

做素質教育的踐行者

“雙減”的意義是把孩子從學習重壓下解脫出來,而“雙增”的意義,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並得以發展,讓孩子的課外生活豐富起來。

要知道,孩子的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除了學習成績,我們更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

家長要將視野拓寬到課堂之外,讓孩子閱讀豐富內心,陪孩子運動強健體魄,允許孩子有與學習無關的興趣愛好滋養他的人生……

在孩子成功成才之前,他首先是要成為一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獨立自主的人。

鼓勵夢想,

做孩子人生的指導師

每個孩子在幼小的時候都會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和源源不斷的好奇心,家長要做的,就是認可孩子那些看似不切實際的幻想,陪伴孩子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不要因為不耐煩而輕易否定,不要因為與學習無關而一味打擊,給出孩子可以支配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盡情在允許的時間範圍內,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的扮演者榮梓杉,他的媽媽曾在採訪中說過一句話:“家長的責任,就是保護孩子的成長,守護和完成孩子的夢想。”

被夢想滋養的孩子,他們從小生活在希望中,會用自己的努力,不斷地創造生命的奇蹟。

配合老師,

做孩子教育的支持者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也讓孩子的培養有了家庭保障,更有利於學校在家校合作基礎上培養一大批國家建設的棟樑之材。

在孩子的成長中,老師、家長一定是密切聯絡,建立良好的學習共同體,若是因為一點小事心生怨念,一味苛責或互相指責,最終傷害的還是孩子。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與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

家長與老師配合好,形成教育上的合力,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的學習。

寫在最後:

教育部曾發文提醒家長:

“雙減更加考驗父母的擔當。

優秀的父母不在於學歷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於是否有責任意識。

陪伴是責任,養育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履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孩子人生負責。”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任何一個優秀孩子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支援與努力。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