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兒童拖延習慣的“苗頭”在這裡

兒童拖延習慣的“苗頭”在這裡

注意兒童拖延習慣的“苗頭”

和人其他某些思想、情緒的發展一樣,孩子的拖延症發展並不是一開始就頑固強盛,它同樣需要一個發展過程。

一般來說,

學齡前兒童基本上都有拖延跡象,而到了小學時期才會慢慢向拖延習慣發展

。因此,家長應該是孩子拖延症的第一發現者。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也有個別孩子受到某些外部條件的刺激而對某些事產生了畏懼心理,忽然間對這件事產生了拖延。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積極調節了,不然的話,孩子的情緒會由原來的積極向上而急轉直下,拖延症在短時間內迸發。

曾經聽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個比喻,人性格形成有點像做蠟燭的過程。在蠟燭尚未凝固正處於柔軟的狀態時,工匠需要將它豎直成型。此時的蠟燭本身尚未凝固,也正是成型的時機。如果工匠錯失了這個時機,而在蠟燭已經成型之後發現蠟已經“歪”了,此時要再想將其豎直,那得到的結果恐怕是蠟燭會斷成兩截。原因很簡單,這時候蠟燭已經成型了。這個事例說的道理非常透徹,告訴人們必須在孩子的性格還沒有形成時期認真規範,如果此時聽之任之,孩子的不良習慣已經定型,此時想再嚴加管教困難就相當大了。如果此刻對孩子採取強制措施,最終的結果恐怕就會像“歪蠟”一樣,即便是修復好了,恐怕也要付出巨大勞動。

孩子從學語言開始,其性格習性正在形成之中。在此時要及時觀察其性格品行中的問題,及時糾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孩子就會養成勤奮做事的好習慣。孩子的拖延症也是逐漸形成的,如果能在其尚未形成時期及時糾正,孩子肯定會受益終身。

案 例

鄰居住著一對老夫婦,兒子兒媳因為工作忙就將孩子楠楠交給他們照管。奶奶抱孫子等於抱金子,不用說,老年生活寂寞的老兩口照顧孩子非常周到,而楠楠在爺爺奶奶的關心照料下也很愉快。不過,經常和老兩口在一起聊天的我很快發現,楠楠在爺爺奶奶的嬌慣下,拖延症已經出現了苗頭。

學齡前的楠楠在買玩具上不斷創新,幾乎每天在放學路上總要糾纏爺爺奶奶到商店去買玩具。

而買來的玩具他好像並不是為了玩,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欣賞,甚至破壞,毫不吝惜。開始爺爺奶奶還試圖教育楠楠:“楠楠,我們答應花錢給你買玩具,可你必須答應我們首先要完成圖畫作業後才能玩。”

“行!”走進商店之前的楠楠滿口答應,可買好玩具之後回到家裡後,楠楠馬上就變了。在爺爺奶奶苦口婆心勸說下,楠楠最終就會拿起新買的玩具一下子摔到地上,然後才開始畫畫:“什麼破玩具,我還不稀罕呢……”

老兩口退休金領得不少,本身又非常疼愛孫子,因此在楠楠身上花錢滿不在乎。

聰明的楠楠很快覺察到了這一點,開始變本加厲買玩具、破壞玩具,而對一些動手動腦類的家庭作業開始置之不理。

老兩口有時候也感到不對頭,就開始在話語間向我討教教育孩子的良方。

我就提出應該首先控制楠楠在放學路上養成的習慣:

“這樣的習慣非常不好,孩子養成之後會對買玩具產生依賴,就會對學習產生拖延現象,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學習。”

“哎,孩子還小,沒有辦法。”奶奶說,“我們小的時候想玩這些玩具,哪裡有啊?再說,這也都是智力玩具,壞幾個不要緊。”

現在的商家為了安慰顧客的心理,幾乎都在新款玩具商標有“開發智力玩具”或者“鍛鍊身體玩具”的字樣。其實很多玩具根本不具備這些功能,都是在引誘孩子消費。而孩子如果迷戀上買玩具後,肯定會將幼兒園或者學校佈置的一些家庭作業置之不理,最終引發拖延症的苗頭。

在我的多次勸說下,老兩口似乎正在改變戰略,但楠楠的哭鬧次數也在增加。我明白,這其實和治病是很相似的,孩子在改變習慣之前總要難以接受,屬於正常現象。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很快發現,楠楠的哭鬧次數開始減少了。起初我還認為是楠楠已經改變了習慣,後來我逐漸發現,

老兩口正在“悄悄”地給孫子買玩具。他們在接楠楠回家時給楠楠買的玩具藏在書包裡……

後來,我偶爾一次單獨和楠楠在樓梯碰了面,楠楠居然對我瞪著黑溜溜的小眼睛說:“你這個老師是一個大壞蛋,老是不讓我爺爺給我買玩具……”

至此,我無語了……

現在,都市生活壓力很大,年輕人工作繁忙,加班加點、起早貪黑都是家常便飯,因此退休的老人在很大程度上擔負起了照顧孫輩的任務。中國的俗語“隔輩親”很有道理,爺爺照顧孫子很容易順從孫子的意志,這就非常容易讓孩子滋生一些不良習慣:亂花錢,目中無人,以自我為中心……這些習慣後來發展後對學習非常不利,也正是拖延症的前期發展。

如果不及早糾正,後來發展就會形成拖延習慣。

這裡絕對沒有奉勸青年人不要將孩子交給上輩人管理的意思,因為有些年輕人在溺愛孩子上絲毫不亞於上輩人,一樣培養孩子的不良習慣。

等孩子上了學,拖延習慣已經形成,此時才開始怨天怨地。而等孩子的拖延習慣養成之後要改變,那就需要下大力氣,而有些孩子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往往就會捨不得,最終聽之任之。

中國有句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尤其在幼教方面,

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孩子良好成長習慣的培養是極端錯誤的

。監護人應該協助老師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遠離拖延症,這一點要比學習文化知識好得多,會受益終身。

兒童拖延習慣的“苗頭”在這裡

專家指導意見

蘇聯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學生堅強的性格,能培養學生責任感,能鍛鍊學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養學生抵制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當今社會,物質生活異常豐富,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習慣的誘惑,讓他們遠離物質生活的誘惑不僅是老師的責任,也是監護者的責任。

家長的思考與瞭解

1。不要認為孩子小就可以沾染一些不良習慣,這是極端的錯誤。

2。從小看大,讓孩子養成勤儉的好習慣,將來對孩子成長有利。

3。幼教是一門學問,主要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學問,跟學習知識沒有關係。

說明:本文轉自網路,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