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孩子入園有分離焦慮情緒怎麼辦?三個方法減少分離焦慮

導語:孩子出生之後會經歷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啼哭、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喊爸爸媽媽,第一次自己站起來等等,這些第一次會令父母感到驚喜與欣慰,因為孩子每經歷一回“第一次”,意味著孩子又長大了。可是當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家長第一次接送孩子上學,那種感覺可以說是五味雜陳。

孩子入園有分離焦慮情緒怎麼辦?三個方法減少分離焦慮

一位媽媽說,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入園時開開心心的,放學時她特意與老公一起去接孩子。在教室裡孩子看到爸爸媽媽來接自己放學很是驚喜,兩眼放光,然後跟老師介紹說這是自己家爸爸媽媽。

孩子入園有分離焦慮情緒怎麼辦?三個方法減少分離焦慮

沒想到孩子才走了幾步到了爸爸媽媽身邊時,一秒變臉,哭得特別委屈,孩子體會了第一次上幼兒園的酸甜苦辣,媽媽感慨,我也體會了一把第一次接送孩子的心情。

孩子入園有分離焦慮情緒怎麼辦?三個方法減少分離焦慮

很多家長對此深有體會,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可是回想起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接送時的情景,總覺得歷歷在目。

孩子入園有分離焦慮情緒怎麼辦?三個方法減少分離焦慮

而那些二歲多就入園的孩子,接送時更容易哭,孩子一哭,家長淚窩子淺的也跟著哭。

孩子入園有分離焦慮情緒怎麼辦?三個方法減少分離焦慮

當孩子和親近的人分開的時候會產生傷心焦慮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會令孩子有焦慮、不安、大哭或哭鬧不止的表現,這種情緒變化稱為分離焦慮,也可稱離別焦慮。

孩子入園時會哭,放學時看到來接自己的家人也哭,這都是屬於分離焦慮。分離焦慮不僅孩子有,爸爸媽媽也會有,只是孩子在上學前的成長期,媽媽陪伴的時間較多,所以分離焦慮在媽媽身上表現得較明顯。我第一次送孩子上幼兒園,周圍都是孩子的哭聲,我家孩子沒哭我也沒哭,可是心裡還是挺難受的,我努力地調整情緒,只為不影響孩子。旁邊一位媽媽看到她家孩子哭了,轉身離開的時候她也跟著抹眼淚,看得我心裡堵得慌,悄悄溼了眼眶。接孩子的時候場面也比較誇張,幼兒園大門一開啟,家長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向教室,都想早一秒看到孩子,想第一個接到孩子。

孩子入園有分離焦慮情緒怎麼辦?三個方法減少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學齡前孩子都會存在的一種情緒,產生這種情緒的根源在於孩子對父母家庭的依戀。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父母家人就用語言、動作與孩子交流互動,建立了情感上的依戀,讓孩子獲得安全感。當孩子離開他們所熟悉的環境、依戀的家人時,很自然就會產生分離焦慮。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對於分離焦慮的感受也不盡相同,有的孩子情緒變化激烈,而有的孩子可能只會難過一小會兒。

孩子入園有分離焦慮情緒怎麼辦?三個方法減少分離焦慮

怎麼讓孩子減輕分離焦慮情緒?

1,讓孩子滿三週歲以後再上幼兒園。

美國著名的家庭教育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在《可怕的一兩歲》一書中提到,他完全贊成孩子至少三歲之前應該和父母一起待在家裡。他的依據是,沒有研究表明上幼兒園能讓孩子在學業上長期獲益,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人們無法從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中分辨出有哪些孩子上過幼兒園。

從孩子自身生長髮育來看,滿三週歲的孩子大都具備以下特徵:

自身的免疫系統相對完善,減少反覆生病的情況。

能自主控制大小便,不會尿褲子、弄髒褲子,能讓孩子保持上學的自信心。

具備了基本自理能力,如吃飯時不需要等老師來喂,睡覺時不用等老師來幫忙脫衣服,起床時可以自己把衣服、鞋子穿好,自己去上廁所等,這些自理能力不僅讓孩子自豪,也能減少生病。

說話流暢,勇於表達自己想法,讓“有什麼就告訴老師”不是一句空話,孩子哪怕具備了基本自理能力,但在幼兒園裡需要老師幫助的地方還很多,孩子如果不說,老師可能會照顧不到。

孩子年齡越小,需要的關注就越多,三歲以前的孩子,對自我情緒的認識還不是很到位,如果離開親近的人,分離焦慮表現會越明顯,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適應幼兒園生活,所以儘可能讓孩子滿三週歲以後再上幼兒園,特別是男孩子。

對於這點我深有體會,我們家孩子三歲之前,也經常訓練一些基本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睡覺、穿衣服、自己如廁等,但是睡覺時還需要穿尿不溼,不會自己穿衣服,可是3歲2個月的時候,他彷彿一下子就長大了,這些事情他自然而然的就會了。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能很輕鬆地融入集體生活。

2,增加孩子的掌控感,建立安全感。

當孩子還在嬰兒期的時候,我們會與孩子玩過藏貓貓遊戲,透過遊戲讓孩子明白眼前物品並不是真正的消失,只是暫時不見了。同理,孩子在上學時表現出分離焦慮的時候,是因為他們感覺離開熟悉的家人、熟悉的家庭環境沒有安全感,所以會害怕分離,如果我們能增加孩子的掌控感,就可以建立他們的安全感。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表示理解。

肯定孩子不舒服的感受,因為爸爸媽媽小的時候也經歷過。

其次,讓孩子對未來有樂觀的預期。

孩子鬧情緒時,給孩子時間去平復,與孩子一起想象在幼兒園裡將發生的開心有趣的事情,遇到問題時該如何解決。

最後,注重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接送孩子同樣需要, 早上送孩子入園,可以與孩子莊重地互道“再見”,放學接孩子時則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歡迎孩子回家。

做好了這三點,孩子意識到分離只是短暫的,在幼兒園遇到麻煩可以找老師幫忙,放學時就能看到自己的家人,回到熟悉的家,自己只不過需要與小朋友們一起在幼兒園裡玩上一段時間而已。

孩子入園有分離焦慮情緒怎麼辦?三個方法減少分離焦慮

3、來自父母家人的反思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情商2》一書中提到,情緒可以由一個人悄悄地傳遞給另外一個人,雙方都不會察覺。

孩子喜歡模仿,透過不斷模仿從而讓自己成長,而孩子最喜歡模仿的物件就是父母及親近的人。如果父母對孩子上幼兒園表現出焦慮情緒,做出了示範,那麼孩子會不經意間做出模仿,從而強化了孩子的分離焦慮。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共情”,就是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就好像感受到對方的情緒體驗一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需要用到共情心,父母感知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疏導與幫助孩子。可是在接送孩子時,遇到孩子哭泣、哭鬧的時候,我們要抑制共情,也就是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幼兒園孩子的分離焦慮,是一種沒有遂其心意、需要改變方法適應社會的表示,孩子哭,我們一定不能跟著孩子哭,當著孩子面一起哭。 我們可以等孩子平靜下來,再共同面對。

孩子入園有分離焦慮情緒怎麼辦?三個方法減少分離焦慮

結語:孩子的適應能力是極強的,一般情況下會比自己父母強很多。孩子入園初期會有分離焦慮屬於正常現象,不讓孩子過早入園,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不讓父母的焦慮情緒影響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很快能融入幼兒園的生活,可以減少孩子因入園而引起的分離焦慮。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