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坑!寶媽別再交“骨盆閉合”的“智商稅”了

近幾年針對產後胯寬推出的“骨盆閉合”修復專案很是火爆,這類產後修復機構鼓吹骨盆分離的危害,提倡一定要把開啟的骨盆及時閉合上。但事實上,骨盆的活動度很小,孕產期出現的其實是“恥骨聯合分離”。寶媽大把花出去的錢,不光是交了“智商稅”,還可能給自己惹來麻煩。

坑!寶媽別再交“骨盆閉合”的“智商稅”了

榮升寶媽後,很多女性的身材都走了樣,就連胯部也感覺變寬了。在很多媽媽的認知裡,當懷孕順產時,寶寶會從骨盆經過,骨盆應該也會被撐開,所以骨盆是因為自己生孩子而變寬的。於是很多商家便抓住了這個“商機”,不僅誇大了骨盆的分離距離,還摻雜了一些和骨盆無關,但和臨近的盆底肌有關的漏尿、陰道鬆弛等常見症狀,以此偷換概念。其實即使在產後,骨盆的變化也很小,從外觀上,肉眼根本看不出變化。

識破產後“骨盆寬”

骨盆作為一個骨性結構,是由骨頭和關節聯結在一起的環形閉合空間。包含後方的骶、尾骨和左右兩髖骨(由髂骨、坐骨、恥骨組成),關節則包含骶髂關節、骶尾關節、趾骨聯合。作為成年人,骨頭定型後是不會變的,如果說骨盆真的會變寬,只能是關節連線之間擴大了活動空間。

坑!寶媽別再交“骨盆閉合”的“智商稅”了

而涉及骨盆寬度的有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骶髂關節的活動性極小,動輒劇痛。恥骨聯合只有在孕期時會有幾毫米的分離,也可以忽略不計。一旦恥骨聯合分離較大時,人會疼到臥床不起。

坑!寶媽別再交“骨盆閉合”的“智商稅”了

媽媽們產後之所以覺得“骨盆變寬”,其實大多是脂肪堆積造成的錯覺。懷孕過程中,激素水平變化導致脂肪重新分佈。為了更好的分娩,臀部和大腿會囤積脂肪,而懷孕時的挺腹、久坐的姿態也會加重臀周肌群的鬆弛,所以產後的胯部就會變得又松又寬。

小機率的恥骨聯合分離症

坑!寶媽別再交“骨盆閉合”的“智商稅”了

看到恥骨聯合這個詞,很多人可能沒概念,其實它的位置很好找。從肚臍垂直向下觸控,碰到一個凸起的骨性結構,那就是恥骨聯合。正常人的恥骨聯合也不是緊密連線的,它由兩塊恥骨、韌帶及纖維軟骨聯接而成,中間有4mm~6mm的間隙,孕期受激素影響韌帶變鬆弛,可生理性增寬2mm~3mm。也就是說,恥骨聯合總的活動空間僅僅在1cm範圍內。

有資料顯示,約31。7%的孕產婦遭遇過恥骨聯合處疼痛或不適,但媽媽們也不用擔心,它並沒有你想象中的分離嚴重。通常在產後3個月左右,恥骨聯合的輕微分離狀態就會自然恢復。

坑!寶媽別再交“骨盆閉合”的“智商稅”了

但有少數孕產婦(1/600~1/30000) 的恥骨聯合間隙會超過1cm,甚至有3cm~5cm,受外力影響,恥骨聯合還可能出現上下輕微錯位。這已經形成病理狀態,叫作“恥骨聯合分離症”。輕者活動後區域性疼痛加劇,重者疼痛劇烈,活動受限,不能行走,翻身困難。這時候的骨盆確實會變寬,X片、B超等都可輔助診斷。

及時就醫,才是上上策

針對恥骨聯合分離症,不正規的醫美、康復機構大多秉承著“千症一方”的一通按壓,試圖用手將分離的狀態推回去,更有甚者將機器放置骨盆兩側,硬生生把骨盆往中間擠。要知道,恥骨聯合分離會使軟骨變脆弱、韌帶變鬆或撕裂,還可能伴有錯位。這種機械的擠壓不僅對損傷部位沒有幫助,還可能雪上加霜。只有及時就醫,才是上上策。

坑!寶媽別再交“骨盆閉合”的“智商稅”了

對於已經明確診斷的孕婦,醫生會建議其剖腹產,避免順產引起恥骨聯合分離加重。如果已經分娩,產婦可使用菱形骨盆束帶、超短波、紅光以及經皮神經電刺激等保守療法,來緩解疼痛、協助恢復。疼痛劇烈的還可以採用2%利多卡因及激素進行疼痛部位的封閉治療[1]。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則需手術治療。

總之,“產後骨盆變寬需要閉合”就是一場騙局。輕微的恥骨聯合分離可自行恢復,而得了恥骨聯合分離症,及時就醫才是正解。

參考文獻:

[1]王影,劉彥紅,張潔,馮豔霞。電刺激治療產後恥骨聯合分離疼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8(8):1865-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