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超前教育適得其反,看似“贏在起跑線”,真正的危害卻被掩蓋了

近兩年,國家教育部多次釋出了公告關於禁止幼兒園提前教育的相關通知。通知內容中提到“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對於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的,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超前教育適得其反,看似“贏在起跑線”,真正的危害卻被掩蓋了

在通知中,大家能明確的看出教育部對於幼兒園“小學化”的態度,就是明令禁止的。不過教育部的態度和社會大環境的態度真的是大相徑庭。

我身邊好多的家長,在選擇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再三考慮,不僅要考慮幼兒園的硬體設施,還要考慮幼兒園的師資力量,目的不為其他,就是想讓孩子能在幼兒園的時候多學的東西,以至於到小學,學習不至於那麼費力。

就算是開始選擇了公立幼兒園,在孩子上到中班開始,就陸陸續續轉園,或是到能學文化課的幼兒園,或者是乾脆給孩子報一個幼小銜接班,讓孩子提前進入小學的緊張學習的狀態。

超前教育適得其反,看似“贏在起跑線”,真正的危害卻被掩蓋了

身邊的家長都在盛傳,小學的老師根本不講課,知識點都是一帶而過的,因為老師知道,這些內容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就都學過了。更有老師會直接跟孩子說,“這些內容我就不講了,你們在幼兒園都學過了,不會的回家問爸爸媽媽去。”

這樣的事情真的是有點可怕了,學校不就是教書的地方嗎?什麼時候這些東西要讓孩子回家問父母,父母都會還有必要送孩子去上學嗎?針對這個現象我請教過教師朋友。

超前教育適得其反,看似“贏在起跑線”,真正的危害卻被掩蓋了

教師朋友給我的回答是,這個現象不是普遍現象,而是個例,很沒有代表性。大部分的老師都會認真的教授孩子們知識,而且,一二年級的孩子學習的任務本來就是很輕鬆的,因為在一二年級是孩子從幼兒園過度到小學的一個過渡期,孩子要在這個過渡期中,逐漸適應緊張的學習生活,和同學建立深厚的友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將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聽了講解後,大家有沒有覺得自己有點“杞人憂天”呢?父母的焦慮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常態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無論什麼方面都要為孩子力所能及的拼一個好的資源好的出路,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法卻有點極端。

超級育兒師蘭海就針對超前教育,為大家列出了3點問題,可能在幼兒園時候,家長會覺得驕傲,但是到了小學這些問題,可能就會集中爆發,讓家長應不暇接。

超前教育適得其反,看似“贏在起跑線”,真正的危害卻被掩蓋了

第一點,超前教育和早期教育不可同日而語

80後的父母們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也清楚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對於孩子來說,零到六歲這個階段裡對孩子來說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因為孩子會在這個階段中各方面快速成長,全身的感官直覺、大腦全方位的發育,以及心理的安全感、好奇心,還有情緒化、自我意識、認知能力、語言發展、規則意識、社會能力等,人類10大心理都將在這個階段中不斷髮展成熟。

孩子在這個階段,只有奠定好強大的心理基礎,才能在壓力奇大的未來生活中,得心應手。這個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能補償了。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錯過的這個時期,就相當於錯過了整個未來。

超前教育,光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在孩子還沒有具備某方面能力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提前教育,讓孩子能提前擁有該方面的能力,這在一些大腦發育的書籍中,又被叫做“過度培養”。

在現在競爭力如此激烈的大環境下,每個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還能能成為人群中的佼佼者,這是每個父母的願望,但是卻違背了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

超前教育的教育,看似讓孩子學習了很多能力,但是卻是在透支孩子的大腦,透支孩子的未來。提前的壓力給孩子的身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早教和超前教育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於,一個是符合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一個則是成長上的“作弊行為”。

第二點,三歲孩子識字過千?

經常有家長跟我炫耀,自己家3歲的孩子,現在已經1000字,會背誦300首唐詩,又會說多少三字經等,如果要是奉承兩句,誇獎孩子真厲害,又會收穫特別驕傲的表情。

其實這樣的“超前實力”,真的一點也不讓人羨慕,因為我能清楚的想到,孩子在背誦唐詩,背誦三字經時候落寞的表情,也能看見背不下來被說哭的委屈的難過表情。

對於一個三對的孩子來說,其實唐詩中的內容根本就不能理解,因為唐詩是由文字內容和聲音韻律著稱,對於三歲孩子來說,識字量本身就很有限,幾乎可以視為0,對於音律上,更是處在萌芽階段,哪怕就連首簡單的兒歌都會唱跑調。

所以說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想要背會唐詩,只能靠死記硬背,甚至連想象的空間都沒有。人類大腦的記憶是靠形象來記憶的,也就是說,大腦在輸入記憶的時候,會聯想到相關的形象或者是內容,來幫助記憶。

超前教育適得其反,看似“贏在起跑線”,真正的危害卻被掩蓋了

對於三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具象思維還在萌發的時期,一些認知的能力像故事、兒歌、動畫片等更是和孩子的發展,就算是和大家聊天,都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唯獨唐詩不是首選。

現在有很多家長,會在孩子語言發展的時期,就會給孩子報英語學習班,想讓孩子提前接觸英語的氛圍,利用好孩子語言的敏感期。

其實這個想法很正確,因為語言環境對於學習外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殊不知,英語的學習需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如果給孩子營造一個很好的英語氛圍,對於孩子來說是有益處的,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的為了學英語而學英語,每週只是去上兩節英語課,回答外教兩個問題,根本不算是好的英語環境,只能是“應試教育”的變種。

超前教育適得其反,看似“贏在起跑線”,真正的危害卻被掩蓋了

第三點,超前教育有哪些影響呢?

家長過高的期望,可能會扼殺孩子的高階思維

給大家舉個例子,在孩子三歲的時候,當帶她背誦唐詩的時候,孩子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就會進行機械式的記憶,也就是常說的“死記硬背”,看似自家孩子比同齡人孩子厲害很多,其實這只是表面的現象。

孩子的機械記憶形成習慣,在上學後需要大量記憶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自動使用機械記憶。當記憶鏈出現斷裂的時候,就會完全忘記剛剛被的東西。其實大家都知道,最好的記憶是依靠對事物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想象來進行記憶的,也就是說,要在大腦中形成片段,才能記憶深刻。

如果孩子過早的機械記憶,就會直接扼殺孩子高階思維的形成,阻礙孩子記憶的能力。

超前教育適得其反,看似“贏在起跑線”,真正的危害卻被掩蓋了

沉重的壓力會讓孩子失去好奇心

孩子從小就是充滿了好奇心的,但是為了迎合家長的喜好,孩子只能不斷的努力,並且在自己的熟悉的範圍內循規蹈矩,害怕嘗試新的事物,因為擔心受到家長的責怪。

家長把自己的期許強加在孩子的身上,無形中給孩子形成了一種心理壓力,讓孩子下意識的去迎合,便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好奇心。

超前教育適得其反,看似“贏在起跑線”,真正的危害卻被掩蓋了

家長的憤怒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帶毒的壓力

當孩子的表現沒有達到父母的期許的時候,家長會因為失望而逐漸變得憤怒,甚至是失去情緒的控制,孩子為了過的平穩,就會養成習得性無助,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正常心理狀態,有的孩子還會產生抑鬱症。

孩子都是很愛父母的,並且為了硬核父母的期許會做出各種妥協以及努力。那麼家長為什麼就不能為了孩子而做一些改變呢?讓孩子在童年中充分的玩耍,對於孩子來說才是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