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和孩子說話一開口就吵起來?不會溝通的父母,試試這個高效溝通法

昨天我們一家子去到姐姐家吃飯,孩子一到就跑去和姐姐孩子玩去了,當我們正坐在客廳喝茶的時候,房間傳來孩子的哭聲,我們一群人便過去看看情況,原來是兩個孩子正在爭奪一個玩具小車,我孩子比較小,可能沒有搶贏,便坐在一旁大哭了起來。

可能是由於這麼多人看著,姐姐對著孩子就是一頓

訓斥

:“你就不會讓著妹妹嗎,妹妹是過來做客的,你怎麼可以跟妹妹搶東西呢?”,說完便直接從孩子手裡搶過玩具小車,給到我孩子手裡。這時姐姐孩子便委屈地哭起來了,邊哭著還跟她媽媽吵了起來,意思大概是這是我最喜歡的車,妹妹已經有別的小車了,接下來就是一頓爭吵,最後也理所當然的是姐姐贏了。姐姐在飯桌上也表示,

孩子越大越不好管了,說她一句要頂十句回來

,每次說話都跟吵架似的。

回到家後,為了避免之後跟孩子也會變成這樣,想起托馬斯·戈登對於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提出的一個詞,叫做

"我-資訊"

,詮釋了對於不會溝通的父母如何跟孩子進行良好的交流。

和孩子說話一開口就吵起來?不會溝通的父母,試試這個高效溝通法

高效溝通法“我-資訊”

"我-資訊"英文為"I-message"

,是托馬斯·戈登在《父母效能訓練手冊》中提出的一個詞,我個人對這個詞的理解為: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減少指責孩子,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對事情本身的看法和心情。就比如孩子犯錯誤了,對孩子不說你讓我怎樣,而是這個事情,讓我感覺怎麼樣,避免直接指責孩子,聽起來差不多,但是給孩子的感覺卻有天壤之別,“我-資訊”溝通法

在沒有批評孩子的同時,又讓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心情,從而知道自己的錯誤。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會直接指出對方的錯誤,例如“你把房間弄得很亂,這是不對的”,“你搶妹妹的玩具,這是不對的”等等,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委屈,從而進行反駁,在之後便可能會發展為“

父母和孩子說話一開口就吵了起來"。

和孩子說話一開口就吵起來?不會溝通的父母,試試這個高效溝通法

而用”我-資訊“溝通法的方式就可以避免了直接指責孩子,又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感到很難過,工作了一天還要收拾房間“,”我感到很不高興,妹妹來做客還哭了,姑姑還要哄妹妹“等等。

這兩者的區別就是前者直接指出了孩子的錯誤,即為”

你-資訊

“,而後者則是用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來表達孩子的行為,即為”我-資訊“。可想而知,在孩子犯錯誤的同時,如果父母大聲指責孩子,很輕易就會引發孩子的反駁、逆反。而從自己的感受來告訴孩子,可以引發孩子的思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給他人造成不便了,讓他人感到不高興了,特別是這個人還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孩子便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和孩子說話一開口就吵起來?不會溝通的父母,試試這個高效溝通法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立的思考能力,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總喜歡去

"說教"

,告訴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但是孩子並不知道為什麼不能做?為什麼要做?,而”我-資訊“方式,就可以讓孩子瞭解到我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就好比孩子總把房間弄到很亂,他會思考自己弄亂的房間會讓最親愛的媽媽重新收拾,會讓媽媽不高興,從而不再去弄亂房間。

和孩子說話一開口就吵起來?不會溝通的父母,試試這個高效溝通法

”我-資訊“是怎樣表達的?

"描述事情-我的感受-對我的影響"

舉個例子,孩子飯點經常不吃飯,而飯點過了才說自己餓了,而當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我感到很難過,我剛剛做好飯,現在又得做一遍,我都沒法洗衣服了,太累了。“,父母用這番話,表達了是因為要做兩次飯所以感到難過,當孩子聽到這番話的時候,孩子就會知道是因為自己不吃飯的行為讓媽媽感到難過了,所以孩子會有著不讓媽媽難過的思考過程,從而在飯點吃飯,不讓媽媽做兩次飯。

而如果父母說”你吃飯的時候不吃,現在又說餓了,下次不給你做了“。這樣孩子聽到的就是父母的指責和批評,大多數孩子在面對批評的情況下,都會反駁”我當時不餓啊“,不會去思考自己為什麼會讓媽媽感到生氣。

和孩子說話一開口就吵起來?不會溝通的父母,試試這個高效溝通法

用”我-資訊“來和孩子交流

1. 少指責

現如今很多父母應該都有體會過,越是指責孩子越是不會改正,並且指責孩子也會讓父母跟孩子之後的交流愈加困難,讓孩子不願意跟自己溝通、不願分享,因為總是擔心會受到指責。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用責怪孩子來解決問題的,所以,父母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要少用或者不用責怪批評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2. 多表達自己的心情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了,總會細心地告訴孩子的錯誤,但是這種方式,孩子可能並不能理解。所以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多表達自己的心情,並且告訴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心情,透過這種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父母的心情,久而久之,孩子便會改正自己的錯誤。

和孩子說話一開口就吵起來?不會溝通的父母,試試這個高效溝通法

3. 引發孩子思考

父母的”說教“大多數孩子可能都聽不進去,父母告訴的道理遠遠沒有孩子自己領悟的深刻,所以,引發孩子思考可以讓孩子從更深層次的去看待錯誤。比如孩子今天犯錯了,直接告訴孩子哪裡做錯了,就不如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做錯了,會有什麼後果的方法深刻。

4. 委婉地批評

在生活中,難免會有需要批評孩子的時候,但是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的調皮,總是劈頭蓋臉一頓罵,給孩子造成一種自己的父母不平易近人的印象,並且這種方式會讓孩子產生抗拒心理,所以要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委婉。比如說孩子吃零食不吃飯,媽媽可以說”媽媽不開心,零食比媽媽煮的飯還好吃呢!“這樣的話孩子更聽得進去。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可以跟自己的孩子無話不說,而不是一開口就像吵架一般,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跟孩子溝通也沒有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