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誰說兒子不貼心?男孩地鐵上守護疲憊媽媽,下車前互動一舉更有愛

文/蘭媽談育兒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時常會聽到某某家長討論自己的兒子有多調皮,羨慕別人家的閨女有多可愛、有多懂事。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新一代“重女輕男”的教育開始流行了起來,很家長也都習慣性給男孩子貼上“調皮”、“不貼心”等標籤。

誰說兒子不貼心?男孩地鐵上守護疲憊媽媽,下車前互動一舉更有愛

不知不覺之間,當下的教育環境裡生養女孩成為了高質量、高期盼,雖然重男輕女思想得到摒棄值得表揚,但是由性格牽連出的新型偏心也值得所有家長去反思。為什麼呢?我們先看看最近網上廣為流傳的一組男童守護疲憊熟睡媽媽的照片,從照片上我看到了體貼男孩的“小男子漢”氣概,一些小的動作和細節守護,都足已成為路人眼中不可多得的靚麗。

誰說兒子不貼心?男孩地鐵上守護疲憊媽媽,下車前互動一舉更有愛

這對母子的感恩畫面,據網傳瞭解是發生在上海某地鐵的車廂內,母子之間的平常互動牽起了路人忙碌的視覺。小男孩看起來只有7、8歲左右的樣子,旁邊的媽媽一上車就看起來非常疲憊,再加上車輛的搖搖晃晃很容易產生睏意,不大一會睏倦的媽媽就進入了睡熟環節,男孩得知媽媽睡熟後親暱地貼著媽媽的頭,一方面是給媽媽做枕頭、另一方面是讓媽媽有個支撐點好睡得更平穩一些。

誰說兒子不貼心?男孩地鐵上守護疲憊媽媽,下車前互動一舉更有愛

除了貼著媽媽頭部的暖心動作外,我們仔細觀察的話還會發現男孩橫抱著媽媽的肩膀,這個動作還一直持續至下車前的2分鐘。那麼在下車前,男孩除了守護媽媽的暖心動作外孩子都在幹什麼?從照片上不難看出男孩非常恬靜乖巧,守護媽媽的氣質給人的依賴性非常強,而目光如炬盯著到站資訊的警惕也讓人不由讚歎聰慧和責任,整個過程即便是手麻、不適,身體所反應的動作也是極輕生怕吵醒媽媽。

誰說兒子不貼心?男孩地鐵上守護疲憊媽媽,下車前互動一舉更有愛

即將到站前的2分鐘,男孩也是輕輕地拍醒熟睡的媽媽,而媽媽朦朧的醒後也是一陣感動,並給兒子一個大大的溫暖擁抱,這一個擁抱即是誇讚又是驚喜的幸福。男孩得到媽媽的溫暖擁抱後,他主動用一吻迴應媽媽的寵愛和感謝,母子二人帶著口罩的親吻也讓整個地鐵車廂充滿了濃濃的溫馨愛意。

一時間,那些“兒子不貼心”、“生兒子不沾光”的批判早已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小小男子漢”、“懂得疼人”、“隔著螢幕都感動”、“孩子的優秀媽媽功不可沒”……

種種誇讚讓我不由地一問“誰說兒子不貼心了”?

在我看來不論生男生女,孩子最終是否體貼?是否優秀?是否懂事?都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而孩子是否愛媽媽、是否愛爸爸?未來是否體貼孝順也都和家庭教育脫不開關係。就拿上文所述的男孩來說,他能在地鐵上小心翼翼地守護著疲憊熟睡的媽媽,說明平時在生活當中對媽媽的體貼比較細膩化。

誰說兒子不貼心?男孩地鐵上守護疲憊媽媽,下車前互動一舉更有愛

比如說,男孩可能什麼事情都願意跟媽媽去分享,因為媽媽在男孩的心目中有著很重的分量,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也會主動上前分享幫忙,生病疲勞的時候還會不離不棄照顧,讓媽媽有的依靠、有的照顧,這些在上述男孩的身上大概經常可以體現得到,因為這些都是生活當中比較平常親子相處。

教育孩子不論男女,想要孩子懂得體貼、和關愛父母,家長在生活當中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懂得愛孩子才會有被愛的特權

想要孩子懂得體貼和關心父母,那麼父母就一定要有所付出,孩子的體貼和關愛一定要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懂得愛孩子的父母才會有被孩子愛的特權。如果父母平常都將自己的視線放在別家孩子的身上,那麼自己家的孩子便會受到被冷落的自卑和不甘。生活在被冷落被忽視的環境下,孩子必然會長期缺乏被愛的溫暖,如果孩子都不能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愛重視,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愛父母、體貼父母呢?

誰說兒子不貼心?男孩地鐵上守護疲憊媽媽,下車前互動一舉更有愛

愛孩子,父母就不要羞於說出口,愛孩子並非是什麼遭到譴責、嘲笑的事情,我們不應該把愛孩子的這份溫暖隱藏起來。每天對孩子說一句“早安!我愛你”,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回饋父母,雖然孩子很小的時候不知道“愛”為何物,但是他們愛父母的習慣、心思早已鑄成,這個習慣是不容易被摧毀、被冷落的。

2、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不聽話的標籤

經常聽到某某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隨意給孩子貼上各種不聽話的標籤,甚至還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這樣的教育方法,只不過是在抬高他人家孩子且狠狠地戳痛自己的孩子,愛孩子的基礎需要體現在欣賞和接納兩方面,每一個孩子都會犯錯、都會不聽話,關鍵是在於父母如何看、如何去做。

誰說兒子不貼心?男孩地鐵上守護疲憊媽媽,下車前互動一舉更有愛

如果孩子一犯錯父母就嘮嘮叨叨地評論,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錯誤會越積越多,直到最終成功地被父母趕上“不聽話”的高峰,成為叛逆裡不可救藥的“白眼狼”,甚至是更寒心的“不孝子”。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愛父母甚至是超過自己,為了和父母親近他們化身跟屁蟲甚至常常被摔得頭破血流,他們圖的是什麼?只是和父母近距離相處,如果孩子總是被貼上不聽話的標籤,你覺得他們還會親近、依賴父母嗎?

3、給予孩子溫馨又有責任的陪伴

陪伴,看起來容易又簡單,實際上能做到高質量又有意義的陪伴並不多,何為高質量又有意義的陪伴?我認為有意義的高質量陪伴一定要建立在溫馨和責任兩方面。溫馨的陪伴要建立在輕鬆又自主的關係上,比如家庭之間的輕鬆稱呼,媽媽管孩子叫小草莓,孩子管媽媽叫草莓媽媽,管爸爸叫草莓媽媽,任意一種有趣的稱號都可以將親子關係溫馨、有趣化。

誰說兒子不貼心?男孩地鐵上守護疲憊媽媽,下車前互動一舉更有愛

有意義的陪伴一定要建立在責任上,你的陪伴是否用心、是否包含責任都至關重要。如果你只是在孩子玩玩具、看電視、或玩遊戲的時候,在一旁無暇顧及孩子地玩著自己的手機,那麼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必然會缺愛而凌亂。認真的陪伴要在於用心,比如孩子玩玩具的時候我們陪著孩子一起搭積木,共同協作的時候和孩子談及理想,一句“你長大之後想做什麼”,會勾起孩子的無限遐想、興趣激增,又可以緩解枯燥乏味的陪玩。

教育孩子有的時候就像是在交換糖果一樣,你給對方溫暖了,對方也會加倍回饋給你,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父母沒有給足孩子溫暖的性格,那麼孩子所回饋給父母的只能是冷淡和疏遠,倘若父母能夠讓孩子從小擁有充滿溫暖、充滿愛意的性格,那麼給孩子帶來的則是高質量社交的莫大財富,也能讓這份財富獲得更多的滴水之恩輔助,不過這些所得一定要建立在父母的真心換真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