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孩子在用抑鬱述說什麼?

摘自一位精神醫學博士文章:

“每個病人的症狀都具有某些特殊的心理意義。

抑鬱症的病人,往往是在社會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的人。

他們比較自卑,同時又富有理想,富有幻想,幼年時往往具有喪失母愛或被忽視、被遺棄的早年心理創傷。

後來他們勤奮努力,看別人的臉色行事,討好他人,經常以“優秀”、“出色”、“懂事”、“可愛”等姿態出現在眾人面前,久而久之,他自己就把自己定位於“高人一等的優秀人才”,甚至是“天才”。

他們會更加勤奮地去學習和工作,當其能力還能兌現這些表揚和美麗幻想的時候,他們會沾沾自喜;

當其能力一旦無法兌現這些榮譽和自戀幻想時,他們的人格泡沫就會破裂,最終以自我貶低、自暴自棄、自我攻擊的抑鬱收場。

一旦得了抑鬱症之後,他們就可以不再去辛苦兌現那些自戀的幻想,不用再去討好他人,不用再去承受壓力了。”

陶勇老師一則影片說,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兩種生命,肉體生命和精神生命。

雖然孩子看著無病無痛,身體健康,有能力正常學習、完成學業。

但是事實上看不見的精神生命,卻因為長時間迭加的傷害、不斷的重創,被不斷的耗損,甚至透支。所以最終變得奄奄一息,難以應對種種人生的挑戰和困難。到了最後,越來越退行,甚至到了基本生活也難以為繼,比如洗漱,比如人際交往。

是的,說到底抑鬱症的孩子,只是在瀕臨生死存亡時刻,選擇地對自己最後的保護。

因為生命能量已經很低很低,已經亮起了紅燈,發出了警報。如果還要依靠意志力強力支撐,去像正常孩子那樣學習、生活的話,真的只有死路一條了。

為了活下去,所以絕望無助的孩子,只能抑鬱,只能躺平,只能為自己爭取到一個安全安心安靜的時間和空間,慢慢療愈,休養生息。

所以,家長真的需要學習成長改變,調整認知,去讀懂孩子在用自己的學業、前途、健康、甚至生命作出的痛徹心扉、痛不欲生的表達。

而不必錯誤解讀為孩子的任性、作、不爭氣、脆弱、想得太多,本該抱團取暖幫助扶持的至親,卻因誤解站到了對立面,給孩子傷口上撒上鹽,讓孩子更痛,遭遇打擊。

理解萬歲!

唯有無條件的愛,才是世間一切痛苦和悲劇的終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