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重組警報”拉響,新能源汽車國家級“勸退”來了?

【導語:在9月13日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現在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太多,處於小而散的狀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可以視為國家級勸退和鼓勵新能源車企重組了,而藉助市場作用,鼓勵新能源汽車企業之間的兼併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是相關政策制定者透露出來的比較明確的態度。】

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

根據乘聯會以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20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總產能已經達到2669萬輛,而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36萬輛;而到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530萬輛,但彼時國內新能源汽車總產能預計將可達驚人的3661萬輛。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處在一個明顯的產能過剩階段。如果沒有辦法及時化解,將成為地方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一個比較大的隱患。在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地同時,多管齊下,多措並舉地消化當前新能源汽車產能,成為從中央政策制定者到地方政府再到各家車企都需要關注的方向。

“重組警報”拉響,新能源汽車國家級“勸退”來了?

如何市場化地尋求兼併重組

曾幾何時,動輒遍及全國、投入數以百億計的工廠以及成為地方政府座上賓的禮遇,成為了不少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標配。但如今無論是恆大、寶能、格力這樣尋求轉型的傳統企業,還是遊俠、博郡、賽麟、拜騰這樣的新勢力造車,目前都陷入了比較大的困境。而這些企業留下來的一座座工廠,都成為地方政府的巨大包袱。無論是最終由財政買單,還是成為銀行的壞賬,都將由整個社會來共同承擔。

“重組警報”拉響,新能源汽車國家級“勸退”來了?

不過相比於過往由行政資源主導的拉郎配,最近一段時間由車企出於自己需求而形成的工廠資源的兼併重組的案例出現了不少:北京現代將第一工廠出售給理想汽車;而將公司總部落戶北京的小米汽車,一直和寶沃汽車傳出各種緋聞;華人運通使用了東風悅達起亞在鹽城的工廠,HiPhi X已經順利投產;寶馬收購華晨汽車的資產,現成的工廠資源是最被其垂涎的;至於廣菲克,也將廣州工廠出售給了廣汽,廣汽旗下的自主品牌傳祺/埃安,或者廣豐以及廣本,都有擴產的需求。未來,可能隨著某些新勢力的擴產,會有更多傳統車企的工廠被這些後起之秀所收購。但總的來看,隨著國內汽車市場告別了過往的高速增長,擁有擴產需求的車企將越來越少;而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競爭也愈發激烈,之前井噴式的跨界造車也將告一個段落,透過市場化方法尋求過剩產能消化的大門將逐步關上。

“重組警報”拉響,新能源汽車國家級“勸退”來了?

扶持新能源汽車出口迫在眉睫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尤其是電動車市場成長較快,但我們規劃的大量產能目前依然沒有辦法消化掉。所以消化這些產能的捷徑之一就是尋求新能源汽車向海外市場的出口。當前對新能源汽車更加友好的歐洲市場是國內車企的主要目的地:無論是吉利領克、上汽MG,還是小鵬、蔚來以及愛馳,都有比較明確的在歐洲佈局的戰略。在歐洲,當前有競爭力的電動車車型並不多,除了大眾MEB之外,再沒有其他技術上比較有競爭力的本土電動車品牌和車型。根據上汽的規劃,從2021年起的5年內,上汽計劃出口150萬臺新能源汽車。從效益來看,上汽2020年靠積分一輛車獲得4000歐,基本實現了歐洲業務的盈利,日後的業務前景持續看好。

“重組警報”拉響,新能源汽車國家級“勸退”來了?

歐洲市場之外,是否能夠開啟其他海外市場同樣也值得我們關注。全球範圍內的限制碳排放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這也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車在國外也有比較巨大的需求。要在這些市場打出一片天地,尤其是在不依賴政府補貼的情況下推出有競爭力和價效比的車型,是對主機廠一個比較大的考驗。所以說,在國際貿易規則允許的前提下,為這些車企提供配套的出口政策,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層面在下一個階段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在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情況下,能否在“一帶一路”的基礎上,實現電動車的規模化出口,是一個具有足以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的問題。

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車熱需要降降溫

燃油車時代,擁有一家合資車企的地方,往往都能夠在房地產之外為當地找到一個比較可靠的經濟和產業支柱,在貢獻稅收和解決就業方面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對於那些沒有佈局汽車產業的地方政府來說,新能源汽車這個風口是其不能錯過的一個絕佳機會。所以抑制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車衝動,成為嚴控新能源汽車產業無序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

“重組警報”拉響,新能源汽車國家級“勸退”來了?

說起地方政府投資扶持,其實成功的案例並不多。上海選擇了技術上相對成熟且可靠的特斯拉,而目前特斯拉不僅在國內較為強勢,上海也成為其輻射海外市場的一個重要的出口基地;合肥市政府在蔚來投資上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透過蔚來股票一波大幅上漲,合肥不僅順利收回了之前的投資,並大大賺了一筆;同時其也已經和蔚來形成了深度繫結的關係。但除了這些相對有限的案例外,更多都是一些倒貼了土地並提供貸款擔保,最後甚至連車型都沒有下線,落得一地雞毛的情況。

“重組警報”拉響,新能源汽車國家級“勸退”來了?

點評

國內汽車行業,即便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過剩。如果無法正視這些風險,不推出更多能夠實際解決問題的舉措,當這些產能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觸發系統性或者區域性的金融危機。在堅決遏制新的汽車專案上馬的同時,也需要積極引導資本對核心技術的投入。用市場化的手段和方法,去吸引那些真正有競爭力的主機廠來擴大自己的規模,同時引導那些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公司逐步退出市場。對於地方政府為了招攬專案,而給出的高額補貼進行嚴格約束,並形成事後追責的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將有限的資源真正聚焦在核心企業上,培育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巨頭。

釋出於 2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