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白再世?沒有資本的狂是要付出代價的

文/與歸

有資本的狂,未必不是一種優點,甚至還會散發一定的人格魅力。但是沒有實力的狂,只會被當作一種笑話,甚至還會形成反噬力:哪怕你真的有點水平,或者以後進步了,也可能被之前的狂給遮蔽了。

“沒錯,我就是你們等了千年的男人,李白再世,張天佑,正是本人”“李白再世,我是歷史的偶然,我是詩歌的漲停板”“張天佑乃有詩以來,詩風與精神之集大成者……太白之自然,子美之沉鬱,義山之曲婉,唯此子兼而得之……”

近日,一個叫張天佑的人,在北京多個公交車站打出了“李白再世”的個人廣告。他在廣告中稱自己已總結出古典詩歌演變規律,推匯出詩歌之未來,並附上了自己的詩集。

為何說“李白再世”從一開始就輸了

看完這個廣告,不少網友感嘆,這是李白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李白是誰?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吟出他的詩句,李白的詩歌是融入民族文化血脈的璀璨之星。他開啟了一個時代,記錄了一個時代,甚至代表著一個時代。李白,就是盛唐的符號,就是詩的符號,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符號。正如余光中所讚譽的,“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更重要的是,李白的名氣,是自己一筆一筆寫出來的。靠的是口耳相傳,是讀者和同行的膜拜稱讚,而不是一味營銷自己,更不是給自己赤裸裸地打個廣告。從這一點來說,先不論張天佑的詩作水平到底如何,一出場的姿態,就已經輸了。他不是靠作品贏得了公眾的關注,而是讓公眾“沒看到療效只看到了廣告”。

借光的人成不了恆星。拿自己和李白比,本身就映出了自己的暗淡:要靠李白來照白。

就張天佑的詩作水平,大多數網友都不以為然,認為平仄不分不足以言律詩;但也有一些網友覺著寫得還行,只不過離李白未免遠了點。所謂文無第一,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學作品也好、琴棋書畫也好,自古都有褒貶不一的情況。我們不能斷定張天佑的作品一定是文字垃圾,但是從輿論反饋來看,大眾心中卻有一杆傾斜度較為一致的秤。

前段時間,《覺醒年代》熱播,彼時的北大,可謂大師雲集,狂士不少,其中尤以辜鴻銘最惹眼。但是,幾乎很少有人不服辜鴻銘,無論是當時學界之人,還是現在的人。為什麼?因為辜鴻銘既有名氣,也有作品;既有學歷學位,也有著作等身;無論是在西方還是東方,都獲得了認可和敬重。一句話:辜鴻銘是真的有狂的資本。

再比如,近代也有李敖這樣的文化狂人。李敖曾有一句名言:“五十年以來,五百年以後,中國白話散文寫得最好的前三名就是:李敖!李敖!李敖!”對於李敖的狂,讀者還是相對比較包容的,他有不少擁躉,也有不少對頭,收穫了不少名利,也遭受了不少罵聲。但是,李敖的底線在於,他並沒有以商業廣告的方式,公開把自己登出去。

沒有資本的狂是要付出代價的

吹牛是一種生活情趣,私下裡和朋友們擺擺龍門陣、侃侃大山,都無傷大雅,也沒有人會認為這有什麼問題,更不會有人去追究。但是以“李白再世”這樣自賣自誇的方式直接登廣告宣傳自己,還是顛覆了廣大民眾的認知。諸葛亮也常常自比管仲樂毅,但問題是,人家後來真的幫助劉備三分天下了,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有人說,該廣告涉嫌違反《廣告法》第三條:“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那麼,張天佑是否涉嫌虛構事實、過分誇大自己的文學地位以及自己作品的水平呢?“李白再世”並不是一個可以量化的說辭。它不像一般的商品,可以說銷量達到了多少;也不像一般的服務,可以說在某某平臺上的評分是多少。這種自吹自擂,其實很難定性。

不過,法律治不了的,未必社會就治不了。張天佑正在遭受的批評和嘲笑,其實也是一種治理。

有資本的狂,未必不是一種優點,甚至還會散發一定的人格魅力。但是沒有實力的狂,只會被當作一種笑話,甚至還會形成反噬力:哪怕你真的有點水平,或者以後進步了,也可能被之前的狂遮蔽了。

或許,張天佑想要的,就是“你看我不爽,但又對我無可奈何”的效果,以達到其個人炒作的目的。但是他卻可能忽略了,這種不符其實的名氣,也會給自己帶來壞處。

在古代文人學子中,其實不乏自視甚高者。比如東漢末年的禰衡,恃才傲物,以狂著稱。有人問禰衡說:“為什麼不去投奔陳長文(陳群)、司馬伯達(司馬朗)?”禰衡回答說:“我怎麼能和殺豬賣肉的人結交呢!”有人又問:“荀文若(荀彧)、趙稚長(趙融)怎麼樣?”禰衡說:“荀文若可以借他的臉去弔喪,趙稚長可以讓他管理廚房膳食。”但禰衡的結局是什麼呢?落得個人人嫌棄,25歲就被砍了腦袋。

法治社會,張天佑不可能因為狂被砍腦袋,但是在網際網路深度普及的資訊時代,批評和罵名必然跟隨而來。馬保國的“五連鞭”,賀廳長的《平安經》,郭校長的“熟蛋返生”,無不都現出了原形,除了貽笑大方,並未留下什麼。鳳姐、芙蓉姐姐帶起的喧譁和蕭索,亦可借鑑。

或許,於公眾而言,對張天佑最好的迴應,就是一笑而過。他狂任他狂,一陣風拂了山崗,過了也就過了。

當然,也保不齊張天佑發奮圖強,真的在詩歌領域幹出一番事業來,直逼李白。我想,若有這種可能性,公眾一定比張天佑本人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