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項研究發現 HIV 感染者的冠狀動脈中有大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一項研究發現 HIV 感染者的冠狀動脈中有大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根據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項研究,在 HIV 感染者的冠狀動脈中發現了大量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即使是在那些被傳統措施認為未來患心臟病的風險中低的人中也是如此 。

這一發現來自全球 REPRIEVE(預防 HIV 血管事件的隨機試驗)研究,在該研究中,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正在發揮關鍵的協調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高於預期的斑塊水平不能簡單地歸因於傳統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吸菸、高血壓和血液中的脂質,而是與動脈炎症增加和免疫系統啟用獨立相關。

“雖然我們知道

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 HIV 感染者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增加

,但我們對這種現象背後的機制的瞭解非常有限,” HMS 醫學教授兼該研究所負責人史蒂文·格林斯彭( Steven Grinspoon)說。大眾一般代謝組和REPRIEVE 的聯合首席研究員。

“REPRIEVE 的最新發現擴充套件了我們的知識並提供了重要的見解,為進一步研究確定有效的斑塊減少或預防策略(例如可能使用他汀類藥物)奠定了基礎,”Grinspoon 說。

REPRIEVE 是最大的 HIV 感染者心血管疾病研究,與AIDS 臨床試驗組合作,在全球 12 個國家的 100 多個臨床地點招募了 7,700 名參與者。

新公佈的結果來自整個試驗的一個子集,由 755 名年齡在 40 至 75 歲之間的人組成,他們在美國 31 個地點登記。

這是評估沒有已知心臟病且有資格進行心血管一級預防的 HIV 感染者動脈斑塊水平的最大研究。

該研究使用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 (CT) 血管造影術來評估斑塊並將結果與測量炎症和免疫啟用的血液樣本相關聯。

Mass General 領導的研究發現,

49% 的參與者的冠狀動脈中有斑塊

雖然動脈顯著變窄是罕見的,但近四分之一有研究人員認為“脆弱”的斑塊,即有潛在未來心血管問題的風險。

“儘管大多數人的病變數量有限,而且只有一部分可以用傳統的風險因素來解釋,但在 HIV 感染者中發現的斑塊的流行率是驚人的,”共同作者、HMS 放射學助理教授Michael Lu說。- 大眾心血管影像研究中心主任。

“我們瞭解到,斑塊負擔還與較高水平的動脈炎症和免疫系統啟用有關,而與傳統的風險評分無關,”Lu說。

使研究人員能夠評估這些非傳統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是兩個生物標誌物

,即與免疫系統啟用相關的白細胞介素 6 (IL-6) 和與動脈炎症相關的 LpPLA2,他們假設它們可以反映 HIV 感染者的過早心血管疾病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對健康的 HIV 感染者中,

IL-6 水平升高與斑塊有關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免疫系統啟用可能會對心臟血管產生破壞性影響,”Grinspoon 指出。

除了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瞭解 HIV 感染者心血管風險的機制外,這兩種生物標誌物將在下一階段的 REPRIEVE 中評估其

預測心臟病和中風等重大事件

的能力。

這項正在進行的研究還將調查他汀類藥物治療降低脂質水平的潛力,其主要治療目標,以及斑塊和炎症標誌物。

Grinspoon 說:“我們知道,在 HIV 感染者中,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大約是未感染者的兩倍

,這就是為什麼 REPRIEVE 在發現減輕這些風險的新方法方面如此重要的原因,以便 HIV 感染者可以保證健康和充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