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雙減之下,沒有贏家?

雙減之下,沒有贏家?

剛看了一個影片,大概影片裡的觀點是:

在這場教育競爭中,沒有真正的贏家。

可是,我總覺得,無論怎樣,站在教室最前面的那一批人,絕對是人身的贏家。因為一出生,他就贏了啊。

他所謂的遺憾不過是沒有實現自己心中所想的遺憾。

而多少人,站在教室最後一排的人,那個說“我有的選擇嗎?”的小文同學。

他們的遺憾,則是整個人生的遺憾啊。

雙減之下,沒有贏家?

說實話,看完圖,我是很受震撼。

曾經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如果我沒有讀書,會是什麼樣子?

我家裡三個姊妹,父母農村的,盡了最大努力供應我們讀書,可惜,我姐我妹都沒有讀到高中,自己輟學了(我爸拿棍子打著都不去讀書那種)。

他們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就出去打工,到家紡店裡賣家紡,在城中村租個最小的單間。

直到現在,一個成了家庭主婦,住在城市裡。一個還在工廠裡做衣服,算是流水線工那種,也是一份工作吧。

初中文憑的選擇確實很有限。

而我自己,大學上完,就去了南方几個城市,做教培機構的招生管理,品牌運營等等,全國各地跑。

如果我初中文憑,我可能根本都進不去培訓學校的大門,更不用說公辦體系了,更是影子都不見。

發展到現在,不說成功,至少有了自己的事業平臺和社會價值。

所以,上大學,到底有沒有用呢?

以個人的經歷來看,確實讀書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是對於整個民族而言,可能就只是一個機率的問題了。

這個社會,總是需要有打工仔、有流水線、有辦公文員的, 高樓大廈裡面也總是需要有商務專員、有研究員、博士教授等等的。

三教九流,看如何分流了。

比如這次雙減,有機構就倒閉了,有機構一轉型,活的還更好了,而素質類的也迎來春天。

所以,你說有沒有贏家?

對個體而言,有,對整體而言,似乎又沒有,只是宏觀調控下的一種必然。

這就是一點點感悟吧。

還是那句話,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吧。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新華字典》1998修訂本關於冒號的例句

雙減之下,沒有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