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年輕人的“躺平學”,到底意味著什麼?

最近有個詞在網際網路上興起——躺平。顧名思義,躺平就是指無論對方做出什麼反應,你內心都毫無波瀾的意思。

現在也引申為當代年輕人“無慾無求,不工作,不結婚,不消費,不社交”的一種生活狀態。

有人說“躺平即正義”,有人說“躺平是可恥的”,但除去社會學、政治學等層次的考究,單純從個人感受而言,“躺平”一詞的玩笑調侃成分是居多的,就像是在被命運扼住喉嚨時,透過自嘲一笑得以暫時的自我解脫,暗含“韜光養晦”的智慧。

這樣的“躺平”,並不消極。

年輕人的“躺平學”,到底意味著什麼?

#1

養生式躺平

根據上海外服釋出的《2020上海職場白領健康指數報告》顯示,99。66%的人在體檢中查出異常。異常率逐年逼近100%。

再年少輕狂的人,翻開體檢報告的那一刻也是慫的。

大批80/90後放下了曾經的驕傲和倔強,開始走上了“養生”這條路。

他們不再執著於“酒場社交”,保溫杯裡泡著枸杞;

他們不再執著於“美麗凍人”,天氣剛冷就穿上了秋褲;

他們不再執著於“熬夜”,好好睡一覺就是對辛苦一天的最大獎勵。

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身不由己,但自己可控的範圍內,他們選擇“養生式躺平”,為自己留一個休息的時間和空間,為更好的明天蓄力。

他們明白及時行樂並不酷,你要持續行樂;竭澤而漁式拼命不值得讚譽,能細水長流地努力才算贏家。

這世界有太多美好,那些想要的東西,那些想愛的人……

只有健康,他們才有機會真正屬於你。

年輕人的“躺平學”,到底意味著什麼?

#2

舒適式躺平

我們常常聽人說:

你不夠優秀,是因為對自己不夠狠。

所以,我們要不停地給自己找“不痛快”,生怕自己過得太舒適。

我有一個朋友,想透過跑步的方式來減肥,他很刻苦,上來就猛衝,他以為這種痛苦感就是努力的證據。

但痛苦式奮鬥,卻不是最好的途徑。

專業教練給出的方法看上去有點“偷懶”。他會建議你先慢跑,到稍微氣喘的時候就改為慢走,等氣勻了再改為慢跑,如此反覆,運動半個小時。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只需每次到舒適區的邊緣堅持一下,然後回到舒適區停留一下,調整好了再到舒適區邊緣······如此反覆。

年輕人的“躺平學”,到底意味著什麼?

你會發現,主動降低難度和強度,讓自己處在最佳承受範圍內,反而能長久堅持下去,更輕鬆地實現目標。

不管是學習一項新的技能,還是處理生活上的瑣事都是這個道理,可以對自己狠一時,但不能對自己狠一輩子,看似“躺平無用”的舒適的努力,才能形成習慣,最終帶來改變。

作家馮唐在《成事心法》中說道:有時候“不努力”是種正確戰略。他提到:

現實是殘酷的,是充滿變數的,成功也是充滿偶然性的,認清現實的確不令人開心,但也總比犯傻強。

別把目光放在“努力”上,而放在“成事”上,成自己的事,成世界的事。

所以,真正的躺平並不消極,他們只是降低了姿態,以更遠的期望,更舒適的方式,暗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