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讀書早晚都會忘,為什麼還要讀書?

這幾年的時間一直保持著一個月2。3本書的閱讀量,這點閱讀量和有些大神相比較起來,簡直不算什麼,但是和前幾年的我相比,已經是很大的一個閱讀量了。

有些時候去圖書館,或者是買書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固定的一個目標要看哪一本書,只是隨手拿起一本就開始看。

01

每個人看書的理由都不一樣,有些是為了解決問題,有些是為了豐富知識,甚至有些純粹是為了裝逼。

不管什麼原因,一個人開始大量的去看書,大機率是因為從某一天開始,我們好像突然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無知的人, 於是開始大量的去看,但是看到一定階段以後,你會發現一個新的問題就是,看過的書好像都記不住。

這期間我也嘗試了很多不同的方法,讀書筆記,思維導圖。

可是發現好像過了一段時間,依然只有很少的內容能夠可以回憶的出來。

有一段時間我很苦惱這件事情,如果讀過的書你記不住。

那這件做這件事的意義在何處?

可是反過來想一想,真的必須記住書中的內容嗎?

這件事真的有那麼必要嗎?

02

我們有時在生活中可能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某個隨機的事情,但是你好像在某個地方看見過。

即使你想不起來具體在什麼地方,但是你是知道,這件事情你是見過的。

喬布斯當年他學字型設計的時候,也沒有想到過他會把這件事用到後來的蘋果手機裡面,當年他在斯坦福的演講裡面講到:

“你要堅信,你現在所經歷的,將在你未來的生命中串聯起來。正是這種信仰讓我沒有失去希望,它使我的人生與眾不同”

我想讀書的意義可能在此吧。

在我們的人生經歷不夠豐富的時候,從書中去去了解別人的生活,這何嘗不是一種豐富人生經歷的方式呢。

如果不看書,你如何去跨越年代和當事人進行交流。

有些時候我感覺,中學的語文教育給看書,起了一個不好的示範。

出的題目總是在問學生是作者想表達什麼意思,但有些時候,你可能就是不理解,為什麼作者會這樣寫?作者想表達什麼?

宋冬野有一首歌,歌詞是“我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

知乎上有人提問,為什麼這句話會引起強烈的共鳴?在下面的高贊回答裡有一條是宋冬野本人寫的,

“想多了各位,我其實就是那麼比喻一下。”

讀書早晚都會忘,為什麼還要讀書?

03

你看吧,看書其實並不是為了到底理解作者想要說什麼?

我個人感覺其實看書的最大的作用,就是自己能夠從這本書裡面去獲得什麼。

或者更進一步說,

讀書可能就是為了理解自己

哪怕你看完了這本書,得到最後的結論是,我看不懂這本書。這個也是我們從書中得到的一種收穫。

看書並不能解決我們遇到的所有問題。

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井底之蛙看見井口飛過的天鵝,

讓他知道,在井底之外還有那樣一個世界。

也許看書最大的用處就是無用之用吧。

學海無涯,吾生有涯。

但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