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到底有多熱?要熱多久?

近些日子天氣愈發熱了,毒辣辣的大太陽曬得人睜不開眼,彷彿在提醒人們炎熱的小暑大暑節氣就要到了。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到底有多熱?要熱多久?

俗話說: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唉,俺們又不是唐僧肉,咋又是蒸又是煮的?呵呵,再怎麼難熬,說話間,一年中最潮溼悶熱的日子還是如期而至,想想心裡就讓人心裡犯怵。

那麼,小暑大暑到底能熱成啥樣?雖說二者都是一個“熱”字當頭,但它們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各自有其熱的道理

小暑,是農曆24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時間節點為每年7月7日或8日。古曆法認為,當太陽到達黃經105°時,鬥指辛為小暑。

小暑,固名思義為小熱,標誌著即將“出梅”入伏。

眾所周知,夏至過後的第三個庚日即入伏,而小暑則在夏至的後面。今年夏至日為陽曆6月21日,小暑為陽曆7月7日,而入伏的庚日則是7月11日,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到底有多熱?要熱多久?

老話講,

“小暑過,每日熱三分”

,小暑一到,意味著持續三四十天的三伏天接踵而至。為此,民間有

“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夏至三庚數頭伏”

的俗語。

於是,如何消熱避暑,平穩度過這一段炎炎的夏日,成為大家最為關心的話題。

說到這裡問題來了,小暑大暑到底有多熱呢?古人透過生產生活的長期觀察,大致歸納總結出了答案,可以供我們參考。

小暑與其他節氣一樣也分為三候:

“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意思是說小暑時節天地間熱浪滾滾,熱的野外的蟋蟀躲在庭院的角落裡不敢動彈,甚至連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雄鷹也不知藏到了哪裡,尋不見任何的蹤跡。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到底有多熱?要熱多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說道:

“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簡而言之,就是月初為小熱,“暑氣至此尚未極也”的意思

農諺又說“小暑之時,雨熱同季”、“大暑小暑,灌死老鼠”。老輩人也說“伏天的雨,鍋裡的米”。

由此可見,小暑節氣之所以潮溼悶熱,主要原因在於雨水不斷,空氣溼度加大。

小暑時節雖是酷熱難耐,但也不乏有趣之處。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其時,夜晚裡常常會看到星星點點的螢火蟲飛來飛去,引得一群小孩子快樂的追逐嘻鬧。

記得小時候奶奶教給我們一首兒歌:

“螢火蟲,提燈籠,飛到西來飛到東,晚上飛到家門口,寶寶回家它來送”。

樹林間、草叢中都有螢火蟲忽明忽暗的閃現。

大暑呢,則是緊隨小暑的第十二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20°,“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到底有多熱?要熱多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

“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大暑,從字面上理解,應該是比小暑熱的。

時間節點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而今年的中伏則為7月21日到8月9日,也就是說大暑節氣剛好踩到中伏的頭上,

正是一年中最熱之時,需要注意防暑降溫。

大暑同樣分為三候:

“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意思是說大暑時,古人認為螢火蟲由腐草卵生,在夜色中閃爍飛舞,空氣溼度極大,泥土的氣息也瀰漫著水分,傾盆大雨隨時會由天而降,多少會讓飽受暑氣蒸騰的人們舒適一些。

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到底有多熱?要熱多久?

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以及“夏雨隔田埂”、“夏雨隔牛背”等農諺所言,大暑節氣的雨來得快,去得也急。

大暑一般熱多少天?有人以為大暑過後,立秋來了天氣就涼了,其實不然,立秋過後還是要熱上一些時日。

因為,傳說中的“秋老虎”會在8月至9月間出沒,只有到了處暑節氣才會敗下陣來,正式進入一場秋雨一場寒的秋季模式,期待中由涼轉寒的腳步漸行漸近。

總而言之,小暑大暑與三伏天如影隨形,頭伏總在小暑後,中伏在大暑前後,末伏必在立秋後,小暑小熱,大暑大熱,“熱”是今後一段日子最常掛在嘴邊的字眼。

不過,大家也不必心煩氣躁,只要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注意防護,尤其是擁有一份豁達開朗的好心情,再難熬的日子也會過去,心靜自然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