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不妨換個方法

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特別難入睡,就算睡著了一點聲響就會驚醒;做決定有困難,非常容易糾結,哪怕小到早餐吃什麼;甚至做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這些表現,其實都是“神經衰弱”的症狀。現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患有輕微的“神經衰弱”。究其原因,壓力、抑鬱、苦痛等等,換句話說,就是自己都有無法解決的問題。

老鼠的選擇

密歇根大學心理學教授諾曼·馬耶爾曾經做過一套將“神經病”傳到老鼠身上的試驗。他先訓練老鼠,教它們從一個小臺上向前面的兩扇門跳。

倘若一隻老鼠向右邊跳,那扇門閉住不肯開,它便會撞著鼻子;倘若它向左邊跳,門開了,它就會得到一碟食物。

等到老鼠們熟悉了這套反應後,便將食物調換了方向。老鼠們想要獲得食物的話,就得跟著改變方向,去向右邊跳。

倘若有老鼠無法明白這個新規則,每次跳下去時,不知道自己是會得到食物,還是會撞著鼻子,最後就會放棄,怎麼也不肯再往下跳。

在這個階段中,馬耶爾博士說:“

許多老鼠寧願餓死,也不肯換一個方向

。”

固定的反應習慣

接下來,用一陣陣的風或電力,逼迫那些老鼠非作出決定不可。那些深陷在“無法解決問題”中的動物們,被逼得非做反應不可。

老鼠們便產生了一種固定反應的習慣(比如專門向左邊的門跳),不顧環境,一味如此…動物們失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學習適應環境的反應能力。

就算右邊的門是開著的,裡面的食物也看得清清楚楚,那隻老鼠在受到壓力時,還是會繼續向左邊跳,而且一次比一次驚惶。

這種消極狀態下,它會拒絕吃東西,拒絕對任何東西感興趣,因為它已經得了“神經衰弱症”。老鼠們之所以會得上神經衰弱症,是因為它的問題“無法解決”。許多人之所以會得神經衰弱症,也是因為他們的問題“無法解決”。

無法解決的問題

人與老鼠所經過的階段,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

第一步,面對一個特殊問題,他們都已學會,總選擇一個固定的步驟,有固定的習慣。

第二步,發現情形已經改變,原來的決定不能產生預期效果時,他們便會感到非常震驚。

第三步,不論是由於震驚、焦慮還是失望,他們會凝固在原來的決定上,不顧結果,繼續選擇那條路。

第四步,他們開始發怒,不肯再作出任何行動。

第五步,當外界壓力迫使他們非得選擇一條路不可時,他們會再次作出原來熟悉的決斷,從而再碰一下鼻子。

最後,即使目標已在眼前清晰可見,只需另選一個方向就能達到,他們卻反過來因為過度失望而發了瘋。

他們四處亂跑,躲在角落裡煩惱,不肯吃東西,痛恨一切,咒罵別人,心灰意懶,對自己的境遇再不過問。

這是不是一幅誇張的圖畫呢?

嘗試改變方向

比如在生活中,丈夫身上有些缺點,妻子就罵他。他的缺點變得更加嚴重,她就更加使勁地罵他。面對丈夫身上的缺點,她就像老鼠一樣,被一種固定反應所操控,所以只能用一種方法去應對。

她繼續這樣做得愈久,結果就會變得愈壞,直到他們兩個人的神經都吃不消。最終婚姻失敗,他們的一世也就此完結。這種模式其實很容易看出來:目標近在眼前,換種方法就可以達到。

可是由於被固有的反應操縱著,老鼠“不能”得到食物,太太“不能”改正丈夫的缺點。

其實深陷在那些你無法解決的問題當中,一味盲目地堅持下去,不一定會收穫成果;當你被撞得頭破血流時,說不定調整一個方向,就可以達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