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深山尋寶,人間值得一笑——讀《散文》有感

深山尋寶,人間值得一笑——讀《散文》有感

在我居住的這個城市,報刊零售亭幾乎煙消雲散。偶爾路過雲集路與夷陵路交匯的天橋附近,發現有一家書刊門市部仍在營業。狹窄小店的書架上,有一本2021年第11期《散文》雜誌,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角落裡。我喜出望外,如遇青梅竹馬的鄰家女孩,立即帶她回到家裡,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把《散文》比作美食,把讀《散文》比作精神會餐,一點也不為過。我邊讀邊在雜誌頁首上記下自己的零星感想,或曰點評,表達我對散文與人生的個人情感體驗和散文寫作的一點感悟。過去常見讀書筆記,少見讀雜誌筆記,我來嘗試一下,也算是深山尋寶,人間值得一笑。

這期雜誌共刊18篇散文,篇篇精彩,耐人咀嚼,既有歲月滄桑,又有生命燃燒,既有鄉土生活變遷,又有中西文化交融,文學的滋味悠長,印象頗深。待我從頭說起,與君一篇篇道來。

首篇是南澤仁的《火塘書簡(之二)》,以小說筆法寫散文,詩一般的語言,如同靜物素描,展開了那樣美的一幅幅彝族人的民俗風情畫。接著是米蘭的《日出禾木》。這是一種內心獨白式的訴說,行文中穿插著杜拉斯書中的話,紀德漫遊中的話,薩特與波伏娃的故事等等。圖瓦族人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簡單而又純樸的生命之愛。

深山尋寶,人間值得一笑——讀《散文》有感

向以群的《烏皮兒之戀》,描寫唐代器物,從春盤到瓷碗,重點寫了杜甫與烏皮幾的關係,介紹了小傢俱“隱几”或“憑几”的發展史。知識性散文,滲透著古代文人的“精緻生活”,能寫得這樣有情致,可謂高手。大平的《廬如瓶隱》,說的是翁同龢家鄉常熟的宅院,牆上有“瓶隱”二字,取守口如瓶之意。翁被人稱為兩朝帝師、皇上智囊。由此歸結到中國封建社會所謂隱士,亦有垂釣之羨,亦有避命之嫌。翁公做何思何想,亦只能揣度了。這篇寫歷史人物的散文,又穿插著作家張愛玲的幾個生活細節,文章便錦上添花,更好看了。

劉誠龍的《氣節二題》以現代口語寫古人氣節,語言鮮活,調侃詼諧諷刺幽默皆在其中。一寫吳偉業苦節,二寫王冕清節,都寫得活靈活現、啟人思考。敘事其外,論節其裡,有史為證,更有作者不流俗的見解。正如王冕詩云:“吾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李曉君的《瑞安記》,作者夜宿溫州漫記。寫城市夜色之美,寫車上之老人,寫板寮村之道路與老者,寫尋訪近代著名教育家和史學家陳黻宸之故居,寫瑞安第一個中共黨員戴樹棠被捕後之家書等等。看似所寫無章,真正的“漫”記,實則作者心中有數,大象無形。瑞安從歷史到現實,有一根扯不斷的紅線,有世代薪火傳承的文化教育。散文要散,又要有神,二者如何拿捏才好?李曉君散文可作示範。誠如作者所言:“你陷入這一刻——時間凝固了起來,整個看起來像是一幅套色版畫。”

深山尋寶,人間值得一笑——讀《散文》有感

夢亦非的《門之迷宮》充滿哲學意味,又並非憑空而談。從文學的門出發,經過真實的門、隱喻的門,到達宗教的門、抽象的門,表達門的能指與所指、自由與封閉、城與個體、統治與抗爭等關於人類所處環境的思考。這類文章照說難讀,但不,由於作者會寫文章,文中講述了佛羅倫薩藝術史上青銅門的故事,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摔門而去的故事,托爾斯泰跨出家門在小火車站阿斯塔波沃去世的故事,博爾赫斯在《門檻邊的人》中講的故事,以及《馬太福音》上說的窄門的故事等等,因此讀起來不覺深奧枯燥,反而引人入勝,讀得興味盎然。這至少說明,感情與理性相結合,哲學與文學相融合,這類文章才可能將讀者引進門去,進一步欣賞和領略建築的美妙結構與豐富多彩。

蔡舒曉的《出梅雨記》,作者記錄了梅雨時節在一家公司做實習生和到日本旅行的感受。似乎,暗示著走出青春成長的特殊季節,回家迎來金色的陽光。作者在語言上有其自我的追求,喜歡用歐化的長句子敘事抒情。如,“長年生活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帶的人們已經可以相當熟練地對最近將春未春的天氣特徵進行總結。”又如,“《千與千尋》裡衣著光鮮的年輕夫妻埋頭只顧吃終於變成可怖豬頭的寓言故事纏繞著我”。還如,“晚上再用一個小時給手指甲塗上完美得即使在燈光下檢查也沒有一絲折面的透明甲油”。現在這樣寫的人不多了,我認為不必排斥,也算是一種現代時尚的特色。

逄鵲的《牤牛》是人物散文。那個做賊的牤牛,從小偷、廟主到人口販子,他的外甥老偏頭也走邪路,與別人家媳婦私奔。這兩個人物都屬於“另類”,而在文學中又屬於“這一個”。以此類題材入散文,並不多見。作者以故事講述人物,頗見功力。怎樣增強散文的可讀性,讀此文有所啟迪。凌珊的《像蝶翅上的粉末》,讀書隨筆能寫得這樣生動、充滿趣味,不得不叫人點贊。作者再讀《了不起的蓋茨比》,再現海明威與菲茲傑拉德的友情。海明威對他眼中的菲氏夫婦以及菲茲傑拉德本人的一個總結:他的才能像蝶翅上的粉末,真是奇妙無比。當然,如作者所說,讓人感慨惆悵,遺憾嘆息。

馬敘的《暮年》是父親老年的生活狀態,也是所有老人暮年的寫照。重複回憶的方式,沉默與哭訴,透析與病房,以及生命中最後的詩性表達。讓我想起,《當我老了》的詩篇。萬曉巖的《小童話》還真有童話的味道。我覺得作者是把散文當作童話寫,是把童話當作詩來寫,因此充滿詩情畫意,還有科幻文學的影子。比如作者寫在自家院中種音符,“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踏著月光的行板,我用篩子篩下了一些星光,種在了五線譜菜地裡。”這不是詩又是什麼?又如,作者寫一種叫九重宮闕的植物鐵線蓮,寫夢幻似的“雨簾”,“就是在雨天,剪掉一些雨絲,冷凝,萃取,壓制成一個透明的簾。”詩性自由延展,與小童話融為一體。

散文家蘇滄桑說,陸春祥是一口深井,他的文章既深刻又特別有意思。他浩翰的知識儲備和古代筆記閱讀史令人震撼。這篇《桐下結廬》的散文,同樣傳遞了豐富的歷史、地理、人物的自然和人文的資訊。從桐君、嚴子陵、郁達夫,一路寫到他自己和朋友們夜登桐君山的種種景觀和切身感受。他們都想在富春山水間安放自己的心靈,簡單生活,做一些讓內心踏實的事。周榮池的《南角墩菜蔬傳》,我估摸南角墩這個村莊,大概是作者的老家。作者為家鄉菜蔬作傳,實在是一種舌尖上的鄉愁。韭菜、莧菜、麻菜、青菜、鹹菜、黴乾菜等,此中味道妙不可言。作者說,“那是貫穿很多日子的經典”。在作者心目中,時光和土地,正是人間滋味的源頭。

衛浮舟的《南方水草》,香櫞樹或許是一個比喻或者象徵。外婆、母親和女兒三代女性的香櫞,人和樹具有同樣的宿命。南方的童年回憶,連綿不絕地歌唱,成為一首年華流逝的歌謠。玉磬的《冬牧》是牧鴨人的生活素描,有其邑賢汪曾祺先生散文的風格,特別是寫高郵鴨蛋雙黃蛋一節,十分有趣。文中插敘媽媽和“跑年的”老嫗的細節,表現了人性向善的情懷。葉曉燕的《不居(外一篇)》,從夢迴老家切入故鄉,從村裡的文化祠堂,依次寫到母親、奶奶、方哥、堂姐。作者不居鄉而心在鄉,沉澱的記憶是青春的遺憾。《米勒的鐘聲》由畫冊中的油畫《晚鐘》切入,欣喜藝術帶來的莊嚴又溫暖的時刻,從而發現勞作本身的藝術魅力,感慨文化創造者在遭受磨難的環境中,藝術生命的堅韌與奉獻藝術的耕耘。

本期最後一篇《鳥雀和他們的天敵》,推介英國散文作家愛德華·維羅爾·盧卡斯的散文,朱建迅譯。按我們的通常理解,這是一篇生態環保類作品,也可以說是人與自然類題材。作者寫了歌鶇、長尾山雀、貓、鴨、老鼠、小兔、蝙蝠等,以人類與動物平等相待的眼光,展示了鳥雀和他們的天敵之間的關係,和人的情感之間的關係。作者觀察之細緻,語句之樸素,語調之幽默,情緒之清淡,特別是身心融於自然而帶來的文風之簡樸,值得散文愛好者學習和借鑑。

《散文》主編汪惠仁在本期卷首語中,強調自然寫作是文學寫作的一個重要方向:“當我們的思考,與自然產生越來越親密的關係時,我們相信,我們在接近那個最深的情與理,同時,我們相信,無論你的寫作貼什麼標籤,自然寫作,環保寫作還是生態寫作,只要稱得上傑作,它一定吸納了來自自然的智慧。”一冊《散文》在手,多少智慧花開,那麼簡樸純正而又豐富多彩,她是春天的百花園,是我最好的陪伴。

作者簡介:

深山尋寶,人間值得一笑——讀《散文》有感

甘茂華,土家族,籍貫湖北恩施,定居湖北宜昌。知名散文家、詞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散文網特邀作家。歷任湖北作協理事,湖北流行音樂藝委會理事,宜昌市作協常務副主席,宜昌市散文學會名譽會長。已出版小說、散文等各類文學著作16部,獲得湖北文學獎、湖北少數民族文學獎、湖北屈原文藝獎、全國冰心散文獎、文化部群星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重要獎項。有作品收入大學聲樂教材和中學語文鄉土教材,《三峽文學史》列有專節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