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開國功臣潘美

潘美,是《楊家將演義》及諸多小說、戲曲中潘仁美的原型。一位開國功臣,因戰功卓著屢受皇封的歷史人物,卻被描寫成陷害楊家將的“大奸臣”,被人們嗤之以鼻,蒙受千載之冤,真可謂: 歲月暗淡了英雄,傳說玷汙了豪傑。

戰功累累的英雄

潘美,生於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卒於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是潘姓始祖季孫公的第69世孫。潘美的4個兒子與侄子潘惟吉均做過顯官,女兒做過皇后。

潘美是將門之後,曾在後周朝廷任官客省使。世宗皇帝死後,趙匡胤在陳橋乘機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兵臨開封府,託潘美進城向文武百官傳詔,擁護其登基。潘美照辦,隻身進城,大義凜然地正告百官,稱已改朝換代,要順勢而為,擁戴新皇。百官愕然,除韓通一人離開外,其他人均表服從,使趙匡胤兵不血刃,當上皇帝。爾後,潘美又受命單人獨騎,奔赴陝州,勸說節度使袁彥。由於智勇超群,潘美動之以情,曉以利害,一番良苦的言語打動,使兇悍殘暴、自恃傲慢的袁彥乖乖地同其回朝晉見,俯首稱臣。這樣,既使百官一片誠服,皇帝威嚴盡顯,又體現了潘美的大智大勇。

南漢皇帝劉鋠,曾派15萬大軍進攻湖南,採用“大象陣”,幾百只大象武裝到牙齒,身上裝滿兵器和戰士,所向披靡,不可一世。起初,宋軍無法抵擋,節節敗退。緊急關頭,潘美利用敵方休兵喘息之機,命令士兵挖壕溝,架木板。再戰時,誘敵於壕溝前,然後,突然抽掉木板,猛擂戰鼓,拋火油,射火弩,使南漢大軍猝不及防,亂成一團,紛紛葬身於一片火海之中。潘美率宋軍一鼓作氣,平定南漢,活捉劉鋠。

忠誠仁義的良將

趙匡胤即位後,一日,巡視後周皇宮,見一女官抱一小孩,神色慌張,便問:這是誰的孩子?女官十分害怕地回答:是先帝之子。趙便問隨從文官趙普:怎麼辦?趙答:殺之。再問潘美,潘美沉默不語。見良久未答,皇帝明白了,說: 算了吧,即人之位,殺人之子,朕不忍為。潘美撲通一聲跪了下去,說:皇上,如果我說殺了,則有負先帝,說不殺,您會說我對您存有二心。趙被打動,便將小孩賜給潘美做侄子,潘美大喜,謝過皇恩,將其取名為潘惟吉。

潘美東征西討,轉戰南北,總是將夫人和孩子留在京城,名曰託皇上照顧,實則暗示皇上對其儘可放心,足見其一片忠誠。

正是因為潘美的忠誠厚道,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將後周文武百官一一革職,唯獨對潘美網開一面,甚至不斷委以重任。

智者千慮之一失

北宋雍熙三年,遼軍來犯,潘美率兵禦敵,楊業是潘美的副將。宋軍連敗,潘美召集副將楊業、監軍使王侁商量對策,決定在陳家谷設伏,楊業率兵誘敵,潘美、王侁分別埋伏在谷口東西兩側。

楊業向敵方挑戰,然後佯裝敗退。遼軍一路追趕至陳家谷,而谷口卻不見任何動靜。原來,王侁等得不耐煩了,率軍前往潮州,潘美製止無果,只好也率部下離開。楊業孤立無援,官兵死傷殆盡,他自己在手刃百餘人後墜馬被擒,其子楊延玉被敵軍射死。

楊業被俘後誓死不降,絕食而死。潘美和王侁則逃回太原,潘美因戰敗被降職,王侁被髮配為役。

潘美的責任其實只是對監軍王侁有所顧忌,用兵猶豫,指揮失誤。

縱觀潘美的一生,何等波瀾壯闊,英雄豪邁。因屢立大功,累官至同平章事,死後被追封為鄭王,配享太宗廟廷,這是一種極大的榮譽。

可就是這樣一位驍勇善戰、忠厚仁義的英雄,卻被千古蒙冤,成了十惡不赦的“大奸臣”,一是某些戲曲、小說的肆意杜撰,二是大清戲迷慈禧太后由於偏愛楊家將戲曲,便先入為主,推波助瀾,授意文人們把潘美描繪成鐵定的大壞蛋。

然而,歷史終歸是歷史,英雄不會被遺忘。拂去汙塵,盪滌濁水,英雄的本色依然光彩奪目,經久流傳。

潘永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