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自古詩人多被貶,為啥只他屢辭官

為啥古代很多做官的都會寫詩

古代科舉制度一般只有考中了進士以後才有資格出仕。所以官員一般都為進士或高於進士的出身。

而科舉制度規定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所以古代官員都飽讀詩書,而即使沒有考中進士的,或者在沒有實行科舉制度之前,為了求取功名,官員也大都滿腹經綸,善作詩詞。屈原和陶淵明就屬於後者。

所以,在古代,尤其是唐宋時期,做官的有一定詩詞歌賦的才能很正常。詩人亦詩亦官也就不足為奇了 。

自古詩人多被貶,為啥只他屢辭官

古代詩人大多有被貶謫的經歷

在眾多為官的詩人中,大多有被貶謫的經歷。

比如,我國詩人的鼻祖屈原,雖然官至左徒,很受楚懷王信任,但終受讒言所害,兩次被貶流放,行吟二十餘年,投江自盡。

再說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一個曾供奉翰林,一個任左拾遺,但都在任一年左右的時間而被皇帝放歸、貶斥。

蘇軾也曾因烏臺詩案被貶,險些被殺頭,60歲時還被流放到儋州。 另外,韓愈、劉禹錫、謝靈運、孟郊,這些歷史上有名的詩人,都仕途多舛,有過被貶謫的經歷。

自古詩人多被貶,為啥只他屢辭官

陶淵明絕對是個特例

在眾多的亦詩亦官的詩人中,陶淵明特立獨行 ,他不但從未被貶謫,卻屢次辭官,甚至還有過拒官的經歷。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開始做官,曾先後擔任過江州祭酒、桓玄幕僚、鎮軍將軍劉裕的參軍、建威將軍劉敬宣的參軍、彭澤縣令,五次出仕,五次辭官,最終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歸隱田園。

自古詩人多被貶,為啥只他屢辭官

為啥別人多被貶,淵明屢辭官

首先,在上面所提到的被貶詩人中,大都性情耿直,剛正不阿,仗義直言,不趨炎附勢,且官位較高,得罪了權貴,又不屑於向小人低頭,最終被小人進讒言陷害而遭貶謫。

比如李白進京趕考時,雖答卷完美,又第一個交卷,但因考前賀知章給主考官楊國忠、監考官高力士寫信推薦李白,而楊高二人以為賀知章收了李白好處,不但不行方便,甚至連卷子都不看,而分別嘲諷李白只能給他們二人研磨脫靴,並命人將李白轟了出去。

哪知轉年番使送國書,唐玄宗召集滿朝文武竟無人識得番書文字。李白在賀知章的推薦下入朝 ,朗聲讀番書。原來是番國想威脅唐朝割讓土地。

滿朝文武聽後無計可出,又是李白提議用番國文字修書一封,羞辱番家,讓其國君拱手來降。玄宗聽後,龍顏大悅,遂拜李白為供奉翰林,當晚就在殿上宴請李白。

自古詩人多被貶,為啥只他屢辭官

次日,玄宗親自為李白調醒酒湯,李白在寫《嚇蠻書》之前,要求高力士為其脫靴,楊國忠為其磨墨,玄宗應允,聖命難違,高楊照做。

從此,楊高二人懷恨在心,後來因二人構陷,玄宗將李白逐出長安。

那麼,陶淵明為什麼有五出五入,卻沒有被貶謫的記錄呢?

陶淵明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兼濟天下大濟蒼生的猛志,同時,又“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濟世猛志與田園情結集於一身,二者在陶淵明內心進行著激烈的鬥爭,才使他在入仕與出仕之間不斷地選擇。

自古詩人多被貶,為啥只他屢辭官

另外,當時動盪的社會局勢,特別是出任建威將軍劉敬宣的參軍後,他早已厭倦並看透了官宦生活,入仕並不能讓他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況且五次入仕都是芝麻大的小官,官微人輕,壯志難酬。

所以,最後任彭澤縣令時,終因不想“為五斗米折腰”掛印辭官,歸隱田園。後來,雖又有人請他出山,也被他果拒。

那麼,陶淵明為什麼沒有被貶謫的經歷呢?

首先,是因為他當了官級別較小,並沒有對權貴產生威脅。

其次,是因為他當官的時間較短,基本都在一年左右,還沒有得罪人,就辭官了。

自古詩人多被貶,為啥只他屢辭官

陶淵明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足令後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