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長安十二時辰》襲擊刺殺計劃背後的大佬竟是他

隨著《長安十二時辰》24-26集的播放,劇情在撲朔迷離的同時,逐漸迎來了撥雲見月式的轉折。襲擊長安計劃的主謀呼之欲出。

《長安十二時辰》襲擊刺殺計劃背後的大佬竟是他

《長安十二時辰》襲擊刺殺計劃背後的大佬竟是他

張小敬心態崩塌

這三集相對於前面的劇集來講,節奏明顯減緩了下來。似乎各個人物都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道德和人性的博弈顯得糾結而痛苦。靖安司被恐怖襲擊,司承不知所蹤,全司人員超過半數被屠,數十年案牘被大火付之一炬的慘痛結果終於使長安震動,朝廷的臉面無光,責成右丞相林九郎全面接管靖安司,併火速抓獲真兇,保障長安上元節安全。為了速功兇案,靖安司代理司承吉溫第一條命令就是“把死囚張小敬屈定主謀,全城追拿張小敬”。這一命令,使本就處在風口浪尖的張小敬,更加雪上加霜,危機萬分。辦案過程中,張小敬偶知火師竟是第八團餘難團員丁老三,雙方再敘第八團兄弟之情。丁老三為了幫助張小敬,殺身成仁,但終究沒有機會將背後指使和守捉郎襲擊的目標說出來。並由此造成了守捉郎對張小敬的誤解,全城追殺張小敬。在望樓的指引下,面對著來自全長安官府、守捉郎、不良人的三重追擊,張小敬似乎只有死路一條。在此緊要關頭,昔日部下胖羅等不良人捨命相救,終於使張小敬又逃過一難。面對著全城密不透風的追捕,以命換取長安安寧的張小敬終於感受到了不公,他質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而當第八團的兄弟丁老三、昔日的部下胖羅又因為救自己而死,自責和愧疚感來回衝擊著他的精神和靈魂。“這件案子不是我能查的,長安不再需要我了”,這是張小敬最終對自己的認知。他動搖了“守護長安百姓安寧”的決心。在逃離長安的路上,面對官兵的追捕時,從來刀不出鞘的張小敬終於拔除了自己的刀。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信念被徹底擊倒的時候,往往會自我否定進行重塑,而張小敬在這樣的命運十字路口,是否會徹底黑化,進行自我反擊呢?

《長安十二時辰》襲擊刺殺計劃背後的大佬竟是他

龍波和李必對話

面對命運困惑的,除了張小敬。還有姚崇孫子姚衛率。這個太子身邊的油滑之人,面對靖安司被毀,英雄張小敬被屈捕,雖有心相助、卻無能為力。對仕途、官面的追逐,似乎在變得淺淡。站在命運路口,他是否能重新抉擇,重振姚家的雄風呢?而失蹤的李必,隨著被龍波的俘虜,逐漸引出了對何孚及何孚背後人物何監的質疑。從何孚口裡,李必得知了其刺殺右丞相林九郎計劃的動機,並隱隱猜測到何監暗中默許和資助了何孚,而這一切為的都是太子的權利。但是為了太子、為了所謂的大唐的將來,就以普通長安百姓的性命做陪葬,視他們的生命如同螻蟻。這種做法和龍波他們有何區別?自己曾經也是這樣的信念,但這究竟有何意義?李必本是個單純的人,他的本心是希望太子即位推行新政,重整大唐。然而此刻他動搖了,甚至懷疑自己,他的理想和道德激烈衝突,價值觀念徹底崩塌了。經過這樣的洗禮,李必會成長起來、完成自我救贖麼?

多重人物命運的交織,使劇情跌宕起伏。然而小人物“何孚”卻成了一把關鍵的解謎鑰匙。在被龍波挖掉雙眼,無望看到仇敵林九郎殞命、悲傷失望之際,其在牆上題的謎題詩“遙見雙人影,知餘在其旁”,像一道亮光一樣,注進這團迷局,使一切逐漸豁然開朗。

《長安十二時辰》襲擊刺殺計劃背後的大佬竟是他

《長安十二時辰》襲擊刺殺計劃背後的大佬竟是他

這首謎題詩前後相加正是“徐”字。在整個劇裡,對劇情有千絲萬縷聯絡,並且對劇情走勢有影響的“徐”姓人物是誰呢?不錯正是“徐賓”。他或許正是設計計策,並監督執行的負責人和聯絡人。徐賓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個人才華的施展。徐賓創造了“大案犢術、新的竹子造紙術、新的稅法”,這一系列的成果都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而太子正是欣賞他、能夠讓他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的關鍵人物。所以,上元節刺殺右丞相林九郎這個計劃,應該是太子、何監、京兆尹等太子黨合謀的,徐賓參與了計劃,並且是具體的暗中聯絡人和執行人。唯獨太子身邊最近的人李必毫不知情,被當成了槍使。這樣明面上,太子責成李必追查恐襲計劃,排除自己的嫌疑。另一方面,徐賓監督執行暗殺計劃。兩條線,自己捉自己,永遠捉不到,還能排除嫌疑,除掉右丞相林九郎。這樣的計劃又與林九郎的各個仇敵摻雜在一起,就又增加了幾分掩蓋的意味。何孚參與是為父母報仇;龍波參與是因為林九郎做兵部尚書時不肯派兵支援第八團,使第八團幾乎全軍覆沒;聞染參與是因為救張小敬;狼衛右剎參與是為了獲得高官厚祿,而狼衛勇士參與是為了家人的安全。這麼多人各有各的目的,有的道貌岸然,有的窮兇極惡,有的不擇手段,有的被迫驅使。而唯有張小敬,這個不明就裡的人,才會在哪怕只有一天活命的情況下,心繫大唐百姓,真正為的是長安的普通百姓。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