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荷花精評——電影《後來的我們》真的三觀不正嗎?

荷花精評——電影《後來的我們》真的三觀不正嗎?

資深歌手劉若英首次擔當導演,執導電影《後來的我們》,其勢頭不可謂不大。在電影上映前,相關話題就沒有離開過公眾視野:陳奕迅獻唱主題曲《我們》、田馥甄獻唱插曲《愛了很久的朋友》、五月天為電影重新編曲、各大明星為電影宣傳造勢……眾多話題使得觀眾們更加期待奶茶的處女座,就連奶茶本就家喻戶曉的歌曲《後來》都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引起翻唱熱潮。

然而,影片上映後,卻讓人大跌眼鏡。不少觀眾大呼影片“三觀不正”,該影片在豆瓣評分僅有5。8分,這分數對於一部取得如此之高票房的一步電影來說,實在是拿不出手。甚至有豆瓣熱門短評稱,這部影片甚至不如在影院放一首劉若英的《後來》來得感動。

那麼,《後來的我們》真的三觀不正嗎?

荷花精評——電影《後來的我們》真的三觀不正嗎?

這部影片的質量確實與其名氣極不匹配,整部電影在劇情、剪輯上均有缺陷。但筆者認為,單單用“三觀不正”四個字就將影片簡單概括並一幫子打死,未免太過草率。我們不妨仔細分析分析,影片的三觀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問題一,立意不明,結尾未昇華

許多觀眾認為,同許多青春懷舊影片一樣,《後來的我們》打著懷舊的旗號,企圖蹭著熱點賺票房,小聰明太過明顯。而影片最受詬病的是情節方面,林見清在已有家室後仍對舊愛念念不忘,雙方在多年後仍在意對方是否愛過自己這個問題,許多觀眾認為林見清此時精神出軌,有負於妻子孩子。要說精神出軌不是什麼常見事,但一部電影將其作為男女主角的經歷拍出來,並打出情懷牌進行“宣揚”,觀眾們自然不樂意。

筆者認為,一部影片內容展現精神出軌甚至是出軌,都無不可,畢竟這是真實存在的可能發生的事情,誰都不可否認,電影只不過講生活中存在的現象進行展示。但問題在於,影片有其特定的立意與主旨,一部影片必然有著要向觀眾傳達的資訊。而若將出軌的情節展示出來,就必須想清楚所傳達的資訊。

就以《後來的我們》 為例,男女主角多年後相遇,想起相戀時的時光感慨萬千。但不能止步於感慨,一部優秀的影片應該在結尾對這段感情有所昇華,有所反思。

例如,可以透過男女主角之口,闡明青年男女戀愛時應該如何相處,應該如何表達自己所愛所想,才不至於留下遺憾,使得兩人有緣無份。這是透過男女主角之間的遺憾故事教人如何在熱戀中與對方相處,教人避免遺憾。

又或者,影片可以在雙方相遇、回憶往昔甜蜜後,展現男女雙方如何釋然面對曾經,如何迎接新的生活,這是教人如何面對過去,教人放下。

昇華影片的方式有很多,以上兩種只是常見的手法。但凡影片採取了其中一中,把這所謂的精神出軌“圓”回來,都不至於受到如此之大的抨擊。

可惜,影片也就止步於懷念,林見清和方小曉都沒有走出來,都沒有放下。懷念過去沒有錯,人不可能完全忘記自己曾經的感情,但是揪著過去不放,這不是一部優秀影片應該傳達的。

缺乏昇華的電影讓人感覺整個故事並不完整,走出影院,若有所思,確也沒有什麼收穫。

荷花精評——電影《後來的我們》真的三觀不正嗎?

問題二,邏輯線條不夠完善——方小曉到底想要什麼

觀影結束後,一些人覺得不解:方小曉在一開始的戀愛物件都是有錢有權的成功人士,她直言不諱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而在林見清為了她努力奮鬥買了房子後,卻又拒絕林見清。方小曉究竟要什麼?

這兩個階段的矛盾,筆者倒不認為是邏輯錯誤,只不過是影片的解釋不夠明顯、對人物的刻畫略顯粗糙罷了。

方小曉的兩種態度並非因為女人的捉摸不定,而是因為,人都在成長啊!林見清會成長,方小曉也會變。林見清從一個沒有擔當沒有上進心的少年蛻變成了有為青年,這是男主角的成長。而方小曉也並沒有原地踏步。初到北京的方小曉其實並不懂得什麼叫做愛情,她眼中看到的只有物質。而經過與林見清的相處,她逐步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愛情,什麼叫做生活,她可以為了他住在簡陋的小房間,可以和他一起為生活奮鬥。她並不是因為林見清的貧窮而生氣,而是因為他的自甘墮落、沒有擔當而感到失望。

遺憾在於,林見清沒有意識到方小曉的成長,以為她只追求物質,以為能透過物質留住她。

其實三不三觀是個人的事,一部電影也不必非得迎合大家的觀念。但既然《後來的我們》希望得到超高票房,就應該從品質到情節細細打磨,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