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夫物速成則疾亡

夫物速成則疾亡

『夫物速成則疾亡』,一般的規律,愈快出名的愈快倒下來,因為他抵不了這些名利的時候,就受不了。大家看很多國家都有跳級生有沒有?跳級生厲不厲害?我們一提倡跳級,一跳十三歲讀大學、十一歲讀大學,好厲害。跟這句話違背了,有沒有人去調查過,那個跳級生以後怎麼樣?請問大家看到,哪個世界上成功的人他是跳級生?奇怪,都沒有怎麼繼續搞?深入發覺,這些跳級生人際關係處不好,因為他沒有學習。人際關係,不是靠記一本什麼書,他人際關係就好了。那是一種感受、一種體驗,他必須去從處世待人當中去摸索、去體會、去成長,沒有辦法吃哪個東西下去,就都學會了。而且我們都沒有關注到他心靈的成長,他假如一直跳級,統統在掌聲當中,其實他得失心是非常重的,他輸不起的,一下子挫折來了,可能他就有想不開的念頭。所以統統要遵循自然法則,水到渠成。求學問首先我們急於求成的心要調伏掉,要安住當下,安住每個念頭下功夫。所以「繩鋸木斷,簷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強摘的瓜不會甜,強摘的桃會很酸這句我加的。因為孔老夫子說要舉一反三,這是同理可證,不能違反自然。

夫物速成則疾亡

坦白講栽培人才也都要從基礎開始,等到他實力積累上來,他一當主管,他能體恤底下人的心情,他也能指導他們,他絕對不是紙上談兵。現在很多人企管碩士、企管博士,好他心目當中:我一來就是做什麼,他就要做主管。然後都是拿著理論硬套,他能不能感受人心?「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感同身受那都要親身去體驗過一些事,才提得起來,「事非經過不知難」。有個企業家創業特別有人情味,整個團體像一家人一樣。傳到他孫子,他爺爺創業小學畢業,學歷很低;他的孫子是管理學博士,從美國回來了。結果一回來,對著全體員工講:我不是來跟你們交朋友的,公司有公司的制度,你們要好好遵守。他是博士,請問大家整個人心差異大不大?坦白講他講這些話,公司還能繼續做誰的力量?誰的福報?他爺爺!那些人現在是看他爺爺的面子。假如沒有他爺爺這種篳路藍縷打的基礎,我看他講完,隔天不知道跑了多少人。

夫物速成則疾亡

所以這整個栽培人才,包含學問的提升,都是積累的,都不是可以速成的。所以剛剛那一段話,「繩鋸木斷,簷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矜就是傲慢,覺得自己的能力比爺爺強、比古人強,躁就是急於求成,狐疑對經典這些話懷疑、不相信,真的是這樣嗎?比較容易順著自己的看法、我執、我見去做,「矜躁孤疑」。「欲速」是想要很快達到效果,「轉遲」,反而適得其反。大家看我們求學問的過程容易急躁,容易懷疑經典的教誨,然後容易傲慢。您看孔老夫子是至聖先師,老人家學習的態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您看信不懷疑,好古!述而不作是不傲慢。當然那個信、那個好表現在依教奉行,表現在自己的思想隨順古聖先賢的教誨上。不是自己拍著胸脯說:我相信、我好學,這是表相。我們的思想觀念、一言一行照著經典來落實,這個才是真信、真好學,這是重實質,不是形式的,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了。

所以學問,成語當中也提醒我們「厚積薄發」,坦白講我是碰到這個機會,在海口跟大眾交流,沒有老祖宗的經典、福報,沒有師父的威德,誰要聽我講?所以自己要很清楚自己的狀況。現在祖先也很護念我,知道我已經彈盡援絕,差不多用完了,定力也不夠。所以師長慈愛,知道我們這些年輕人也沒東西了,給我們建個漢學院,把我們關起來,別出去丟人現眼,好好積累。學問不積累沒法入心,經句沒法變成自己的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變成自己的心性,難!那不是短時間達得到的。所以真的我們都感覺,冥冥當中祖先都在護念著我們,我們得聽話,不能又出去亂跑是不?出去,八風一吹又動了,到時候晃,連根拔起來那就造大罪業,把傳統文化的形象都搞壞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人是遇到知己會吐真言,大家都是我的知己,對弘揚文化確確實實是盡心盡力。看到大家學文言文學了一年多,每一節課都不缺席,真的,我是打從內心佩服,大家的那一分使命承擔,還有好學。

夫物速成則疾亡

所以『朝華之草』,早上很活躍的草、很鮮活的草,可能到了,『夕』就是傍晚,傍晚就凋落了。但是松柏它的茂盛,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會衰減,『松柏後凋於歲寒』,「松柏」都是可以長几千年的大樹,那個都是根基扎得很牢,但是它長得很慢。所以您看草本植物長得特別快,二、三天就看它長那麼大,但很快它就死了,所以大自然的這些規律,也給我們人生很大的啟示。『是以大雅君子』,「大雅君子」就是德高有才的人,不求很快得到效果,欲速是會不達的。而我們要很冷靜,現在整個社會風氣還是急功近利多,甚至於我們在弘揚文化的路上,我們自己功利心、名利心其實還在調伏,有可能做著做著我們也是用功利心在做。所以一個團體互相之間提醒、護念,勇於講實話,提醒整個團體的方向步伐,這是必要的。不然形式上是弘揚文化,實質上還是在追名逐利,追名逐利可能都是在花祖先的福報,在造孽了。

追名逐利到最後,自身的習氣沒有調伏,一跟大眾接觸,反而讓大眾喪失信心,怎麼學傳統文化的人做人做事都是這樣?所以現在很重要的要紮根,經典的教誨,我們要落實在自己的家庭、團體當中,這些才是真正人能弘道,做出來了讓人有信心,這樣才能長遠。只講不做最後日久見人心,人家一跟我們接觸,反而察覺到怎麼講課的人習氣這麼重,德行這麼差?那個會給人家內心很大的震動,甚至是灰心。所以我們走到這個因緣當中來,不忘初心,不是要名,也不是要利的,希望以自己的真誠跟德行,讓每個接觸我們的大眾,對傳統文化都有堅定的信心,用這樣的心來期許自己才好。名利是夢幻、過眼雲煙,尤其會毒害我們的慧命,真看破了躲都來不及,還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