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爸爸寫給9歲精神病兒子的信,做父母的都應該引以為戒

親愛的天天:

非常對不起,

爸爸沒能看著你長大,

你不要責怪爸爸。

人生有時靠的就是運氣,遺憾的是我的運氣快用光了。希望爸爸這些話讓你好受一些,也希望你沒能得這種病。真希望很多事情能和現在不一樣,但事實並非如此。孩子你一定要記得歡笑,你的歡笑能驅趕所有病魔。

寶貝,我也希望能用手擁抱你,溫暖你,讓你恢復歡笑

。記得我給你買的泰迪熊嗎?你說過你會好好保護它。千萬不要學爸爸,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寶貝,爸爸對不起你。

你可能記得爸爸教過你,放棄是屬於失敗者的,爸爸這輩子跌倒過無數次,但從未放棄。我知道你一定可以做到,爸爸相信你。你要好好聽話,努力治療,戰勝它,你一定能做到。爸爸等你康復回家。

愛你的爸爸

九歲的天天是單縣精神康復醫院中的一位兒童患者。他不與其他人交流,自我封閉害怕肢體接觸,不愛說話也不愛動,還有頭頸部會頻發不自主的抽動。

“你幾歲了?”“想爸爸媽媽嗎?”不論記者問他什麼,他只會低著頭,摩挲著手中的蘋果。

爸爸寫給9歲精神病兒子的信,做父母的都應該引以為戒

衝動是魔鬼,但我不想變成它

別看天天在醫院裡自我封閉,在家中他常常會出現非常衝動的舉動。比如:虐待小動物,破壞鄰居家的財物等。情緒不穩定的時候,甚至會攻擊家裡的人。臨床上叫做品行障礙。

品行障礙是指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期出現的永續性反社會行為,攻擊行為和對立違抗行為。

比如搶劫、偷竊、傷害他人,經常與人挑釁、爭吵等。我們看到暴虐的青少年,都會在潛意識中認為這孩子品質敗壞。其實這些的孩子,也不想這樣。

爸爸寫給9歲精神病兒子的信,做父母的都應該引以為戒

我曾經看過劉心武的一篇文章《偷父》,說的是一個慣偷來作者家偷一副梵高的自畫像,因為他認為那畫像自己的爸爸。“我”發現他要報警,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卻在“我”遞給他食物的時候柔軟了下來。原來他母親走了,父親又在礦難中死了,一個孤兒是因為走投無路,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果他有幸福的家,誰會願意過這樣躲躲藏藏的日子呢?

他確實很“壞”,但他並不願意這樣。

他也願意做一個乖孩子,一個品學兼優能得到父母和老師的愛的孩子。

文章中的孩子沒有父母,天天有父母但卻沒有得到愛與關注。雖說精神疾病確實有遺傳的因素,很多人可能也沒有得到愛,但是也沒有精神病。但如果沒有外界的刺激,孩子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發病。而正常的青少年如果被家庭傷害多了,也可能會逐漸走向犯罪的道路。

家庭因素,社會因素是才是導致發病的直接原因,也讓孩子陷入無助的深淵。

沒有愛的童年需要一輩子去治癒

其實從信中我們不難看出爸爸對孩子的病非常自責和愧疚,也很希望能夠讓孩子好起來。

可他說:“我也希望能用手擁抱你,溫暖你,讓你恢復歡笑。”“爸爸沒能看著你長大。”

天天從小沒有受到關心,沒有接受到管教,孩子缺乏和父母的感情溝通。再加上父母離異後,孩子性格產生了變化,才使得他患上了品行障礙的精神疾病。孩子生病是家庭環境造成的,但是在信中我們讀出患病後,即使父親再怎麼痛苦,他依舊選擇把孩子放在醫院中治療。

為什麼希望用手擁抱他,為什麼不真的擁抱他?為什麼不能看著他長大?

爸爸寫給9歲精神病兒子的信,做父母的都應該引以為戒

《海洋天堂》裡一個身患絕症的父親傾盡所有,守護自己孤獨症兒子。父親從未期望孤獨症的孩子能回報自己什麼,他只是希望在自己離開之前能讓兒子學會生活。他不厭其煩的教兒子認識錢,教他乘車,教他煮飯,教他工作……兒子生氣時,父親可以任憑兒子對著自己“發瘋”。即使這樣難,父親也從未放棄。

故事裡的天天和電影裡的不同,病是因父母得的,可患病的天天仍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依舊沒能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

。難道爸爸的愛,就是一隻玩具熊、一封信和一句對醫護人員的囑託嗎?這樣對孩子的治療真的好嗎?

每個人都有苦衷,我們不便去評論父親應該怎麼做。如果孩子必須在醫院,那就多去看看他吧,不要只留給他一封信。

做父母的要如何愛孩子

沒有父母會承認自己不愛孩子,但因為“愛”給孩子帶來傷害的事例並不少。有的愛太過沉重,讓孩子喘不上氣,弒母殺父令人瞠目結舌。有的愛太過含蓄,孩子根本感受不到,愛滋養了恨讓人悔不當初。我們因輔導作者怒吼的時候,因孩子犯錯大打出手的時候,他是否能因為知道你是因為愛他呢?

到底要如何給孩子愛,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1.及時讚美孩子

在孩子還在嬰兒期的時候,一個笑容一個蹬腿都會令我們欣喜。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開始做什麼錯什麼了呢?一切都源於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小的時候,我們只希望他健康,孩子越長越大,我們要求的就越來越多了。我們要求孩子有禮貌,要求他學習好,希望他能說會道,希望他多才多藝……

要求也許沒錯,但我們要求的時候常常忘了他的年齡特點,總用別人家的孩子去比較,忘了及時的給他表揚。

想一想孩子剛會叫爸爸媽媽的那一刻,剛會邁出人生第一步的那一刻,我們不是熱淚盈眶,也是激動得拍手。絕不會說:“你早就該會了。”

爸爸寫給9歲精神病兒子的信,做父母的都應該引以為戒

2.給孩子多一些陪伴

每年孩子的節日都有很多,這一天孩子會特別期待。別總認為他期待的是一頓大餐或者是一份禮物,一次六一兒童節我問我的孩子們想要怎麼過。有人說:“去遊樂場。”有人說:“吃必勝客。”有人說:“去放風箏。”我說,太泛泛了,說的更具體細膩一點。他們又說:“和爸爸去開碰碰車。”“和爸爸媽媽去吃大餐。”“和全家人去江邊野餐。”

在孩子的眼裡,愛就是要和他在一起。

他們並不會懂爸爸媽媽在他生日的時候不陪他是因為有工作,即使明白他們也不會開心。更不會明白父母的手機裡有什麼魔力,和他爭搶父母的愛。

3.積極互動,多給予擁抱

中國人的表達愛的方式總是很含蓄,總覺得積極的表達愛有點害羞。而孩子還小,他們沒有邏輯思維,主要是用具體形象思維去判斷事情,更不會去逆向思維。比如他知道小剛是小明的哥哥,卻不知道小明是小剛的弟弟。

所以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如果不夠直接,他是感覺不到的。

很多家長願意用諷刺和“激將法”來刺激孩子,激勵孩子。這樣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他可能根本聽不出什麼“言外之意”,只會認為自己的父母對自己很刻薄。

曾經我有一個學生因為媽媽懷了二胎成績大幅下降,我試探著問她,是不是最近媽媽懷孕不舒服,沒時間管你了。她沮喪的說:“不是,我媽說我愛學不學,她還會有一個孩子,以後誰表現好,她就喜歡誰。”

我知道這不過是媽媽的一句玩笑話,或者是她為了激勵孩子說的謊。但是孩子並不能理解,這在無形中給了孩子壓力,也讓兩個她都愛到骨子裡的人形成了競爭關係。

如果愛孩子,就多抱抱他,多親親他,多陪陪他,聽聽他的想法。

患上精神病的孩子不多,但因為家庭不睦受到傷害的孩子卻不少。我們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希望也可以是孩子認為最愛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