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鴻門宴上項羽到底想不想殺劉邦?如果劉邦沒有逃走會是什麼後果?

鴻門宴上項羽到底想不想殺劉邦?如果劉邦沒有逃走會是什麼後果?

鴻門宴,是劉邦向項羽賠罪的一次宴會。宴會中,劉邦面臨著險象環生,性命攸關的局面。劉邦感受到危機後,就在宴會中途逃跑,使宴會“無疾而終”。正因如此,鴻門宴在後世成為宴無好宴的代表。

劉邦從鴻門宴上逃走,在日後與項羽的楚漢爭霸中勝出,建立了大漢王朝。如果當時劉邦沒有逃走,而是繼續與項羽一起把宴會進行下去,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鴻門宴說起。

關於鴻門宴

秦朝末年,以項羽為首的各路反秦起義軍結成聯盟後,共尊楚懷王之孫熊心為起義軍領袖,仍號楚懷王。雖然熊心只是名義上的領袖,但使得各路起義軍有了形式上的統一排程。熊心與各路起義軍約定好了,誰先攻入關中,誰就在關中稱王。

楚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劉邦率先攻入關中地區,駐軍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封府庫,與民約法三章,靜待各路諸侯入關,承認他關中稱王的合法性。於此同時,項羽在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收降章邯,向關中趕來。

鴻門宴上項羽到底想不想殺劉邦?如果劉邦沒有逃走會是什麼後果?

這時候,劉邦手下有人對劉邦說了一段話:

“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聞項羽號章邯為雍王,王關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

當項羽帶領大軍到達函谷關時,劉邦的守軍拒絕讓項羽入關,項羽讓英布帶兵斬將奪關,闖了進去。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

“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項羽聽後大怒,就準備進攻劉邦。當時雙方的實力對比懸殊:

項羽軍四十萬,號稱百萬,駐軍鴻門;劉邦軍十萬,號稱二十萬,駐軍霸上。兩軍相距四十里。

劉邦方的張良對項羽的叔叔項伯有過救命之恩,項伯怕項羽進攻劉邦,殃及到張良,就把訊息告訴了張良。張良知道後,又把訊息告訴了劉邦。劉張二人就委託項伯斡旋,約定到鴻門去向項羽賠罪。這就是在鴻門設宴的背景。

鴻門宴上項羽到底想不想殺劉邦?如果劉邦沒有逃走會是什麼後果?

宴會過程中,項羽方的范增創造機會,想殺死劉邦,策劃了項莊舞劍;劉邦方的張良看到危機,於是有了“樊噲吃肉”。緊張激烈過後,劉邦瞅準機會開溜了。留下張良,獻給項羽白壁一雙,獻給范增玉斗兩隻,結束了這場有驚有險的宴會。

鴻門宴是在項羽的地盤上設的宴,劉邦能在宴會進行中從容逃走,讓人費解。項羽到底想不想在宴會上殺死劉邦?

參宴人員分析

項羽方參宴人是項羽,范增,項伯。劉邦方是劉邦,張良。

范增是極力想要殺死劉邦的

,在項羽剛剛開始想要進攻劉邦時,范增就對項羽說過:

“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他知道劉邦會是項羽最大的對手,趁現在幹掉他是最好的機會。所以,在宴會上導演了項莊舞劍的劇本。

鴻門宴上項羽到底想不想殺劉邦?如果劉邦沒有逃走會是什麼後果?

項伯受過張良的恩惠,又受到張良的委託,是不想殺死劉邦的。

能決定劉邦生死的,是項羽。

項羽本人對於在宴會上殺劉邦是一種猶豫的態度。

宴會開始時,范增對他使眼色,舉佩玉暗示,他無動於衷;范增安排項莊舞劍,他沒有反對;項伯與項莊對舞劍,保護劉邦,他沒有阻攔。

如果項羽不想殺劉邦,就不會有項莊舞劍;如果項羽想殺劉邦,就不會有項伯舞劍。

另一種說法

還有一種根據參宴人員座位的說法。

宴會時,項羽和項伯背西向東坐,范增背北向南坐,劉邦背南向北坐,張良背東向西坐。秦漢時候,在飲宴的場合,東向坐是最尊貴的,一般飲宴會讓客人背西向東。

項羽自居尊位,表示他並不把劉邦當作一位賓客看待,而是把他看作自己的部屬。

劉邦的座位很有意思,按說他應該坐在項羽對面,但是他卻是背南面北。這時一種臣對君的坐法。古時,在君臣並在的場合,君主面南,臣下面北。劉邦北向坐,是臣下位,表明自己有臣服之意,並非與項羽地位相等。

項羽接受這種坐次安排,也就是接受了劉邦的臣服,不再有殺劉邦之心了。

鴻門宴上項羽到底想不想殺劉邦?如果劉邦沒有逃走會是什麼後果?

所以,在鴻門宴上,項羽對於殺不殺劉邦是猶豫不決,不想殺的成分居多,劉邦才得以逃走。

如果在鴻門宴上,在項羽在猶豫中,劉邦沒有逃走,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劉邦不逃走的後果推測

項羽方范增是最想置劉邦於死地,項伯是劉邦方的臥底,項羽又猶豫不決,因此如果劉邦沒有逃走,唱主角的會是范增。

范增繼續用小計謀

范增會抓住劉邦主動送上門的好機會,繼續實施項莊舞劍之類的小計謀。項伯也會繼續為劉邦“護駕”,加之王牌守衛樊噲的加入,范增針對劉邦的小計謀不會成功。

鴻門宴上項羽到底想不想殺劉邦?如果劉邦沒有逃走會是什麼後果?

范增直接調兵

范增被項羽尊稱為“亞父”,而且隨便就把項家子弟項莊“拎”來舞劍,可見范增在項羽方的權力不小。如果項羽一直下不定決心,而小計謀又無法實現,不排除范增直接調“御林軍”硬來。如果這樣,項羽就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韓信對劉邦分析過項羽,說項羽的為人是:逞匹夫之勇,有婦人之仁。

韓信的原話是這麼說的:

“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暗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而劉邦的為人是無可無不可,逼急了連父親孩子都不要。如果范增調兵,劉邦定會對項羽卑躬屈膝,再表忠心,加上項伯的“溫言款語”,樊噲“頭髮上指,目眥盡裂”的態勢,項羽肯定會撤兵;

鴻門宴上項羽到底想不想殺劉邦?如果劉邦沒有逃走會是什麼後果?

范增的大計謀

范增作為項羽的首席謀臣,如果嚐盡辦法都無法當場殺死劉邦,就會為長遠著想。先把宴會氣氛活躍起來,想方設法把劉邦留下,軟禁起來。做到這一點並不難。然後,再跟項羽來一次秘密談話,把劉邦的“危害性”講透徹。並提議不殺劉邦可以,他的十萬大軍不能留。到那時候,沒有軍隊的劉邦就失去爭霸天下的資本了。

這個釜底抽薪的計策,大機率會被項羽接受

。派人秘密地消滅劉邦的十萬大軍,項羽不會有絲毫猶豫。就在鴻門宴前不久,項羽剛剛用同樣的手法處決了秦朝的二十萬降兵。嗜血殘暴本就是項羽的特性之一。

項羽用這個計策,既消滅了最大的對手,又實現了自己的“婦人之仁”。

鴻門宴上項羽到底想不想殺劉邦?如果劉邦沒有逃走會是什麼後果?

結論

劉邦從鴻門宴上逃走了,然後才有了楚漢爭霸。

如果假設鴻門宴上劉邦沒有逃走,因為項羽的優柔寡斷,范增又無法決斷,加之張良,項伯和樊噲對於劉邦的保護加持,劉邦不會被殺。

因此,鴻門宴上,劉邦無論有沒有逃走,都不會有生命危險。

歷史沒有如果,史事不會重演。鴻門宴後,項羽分封天下。劉邦在最後的爭霸中勝出,建立了影響深遠的大漢王朝。從後世來看,劉邦確實在治國用人方面強於項羽。劉邦從鴻門宴上逃走,是歷史做出的正確選擇。

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鑑》

出身卑賤,毫無背景的趙高,為何能殺死高高在上的秦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