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跟我學國學之千字文 ⑤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譯文:

雲氣上升遇冷就會形成雨,夜裡露水遇冷就會凝結成霜。

考證:

“雲騰致雨”出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地氣上為雲”;《禮記·月令》中說:“天氣下降,地氣上騰”。“露結為霜”出自《易經·坤卦》裡提到“履霜堅冰至,陰始凝也”。履霜,踩到霜了,就要想到凍冰的時候快來了;陰始凝也,陰氣開始凝結了。

解讀:

這兩句說明雲雨霜露自然現象的形成,“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雲氣上升,遇到冷空氣容易凝結,形成水滴,落下來就形成了降雨;附著在草木等植物上的露水,容易形成薄薄的冰霜。現代科學也證實,白天太陽光照射地球,大地吸收熱量,夜晚地表向上散發熱氣,由於地表溫度逐漸降低,水蒸氣遇冷變成露水。夜晚氣溫進一步降得過低,它就結成霜了,特別是到了白露、霜降節氣的時候,完全變為白霜。通常來說,晴朗的秋冬之夜,沒有云層的遮擋和反射作用,散熱會非常快,當溫度驟然降到零度以下,地表的水汽就會凝結成霜。這也就是有些地方民間俗語“濃霜猛太陽”的由來。中華先民聰慧過人,不僅細心觀察,還善於總結歸納,僅用兩句就描述了雲雨霜露自然現象的形成原因。

跟我學國學之千字文 ⑤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一般在公曆十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也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逸周書·周月》:“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 《國語·周語中》:“火見而清風戒寒。” 三國吳韋昭注:“謂霜降之後,清風先至,所以戒人為寒備也。” 古書如此記載也正如民諺曰:“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後,大部分的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即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每到這一時節,大江南北、田間地頭進入各自不同的農忙時期。

與霜降有關的,還有古代刑罰制度,《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載:“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恤民不倦。賞以春夏,刑以秋冬。”《禮記·月令》篇:“仲秋之月,乃命有司,申嚴百刑,斬必當殺。” 秋冬“天地始肅”,殺氣已至,便可“申嚴百刑”,以示“順天行誅”,一般來說,除謀大逆等罪犯必須“立決”之外,其餘死囚一般均在秋季霜降之後執行,即秋冬行刑,故稱“秋後問斬”。

跟我學國學之千字文 ⑤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霜除了寒冷凋敝之氣,還伴隨著許多美麗、浪漫的故事和傳說。先秦《詩經▪國風》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其中“為”即凝結之意。河畔的葦草繁茂蔥蔥,深秋的白露霜凝漸濃,霧凝霜結,煙水縹緲的秋景烘托出一種清涼、朦朧的意境,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追求思慕之人的心境。漢代《淮南子·天文訓》記載:“至秋三月,地氣不藏,乃收其殺,百蟲蟄伏,靜居閉戶,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誘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這裡霜降是擁有仙女的節氣,傳說仙女名叫吳潔,又名青女,是砍桂樹的那位吳剛的妹妹,掌管霜雪的女神。張先《南鄉子》詞曰,“血色輕羅碎摺裙。百卉已隨霜女妒,東君。暗折雙花借小春”。姚鼐詩:“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黃花未吐枝”。李商隱詩《霜月》:“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