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全身肌肉量同時暴增:這種機會一生能有幾次?你抓住了幾次?

全身肌肉量同時暴增:這種機會一生能有幾次?你抓住了幾次?

過去多年,《全身訓練》與《下上肢分化》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成效卓越,幫助不少人誇張地增長了肌肉量、力量、以及減脂!所以,早在三年前我就有了專門為此寫一篇文章的想法。然而儘管這些方法很有效,能接受它的人不併不多

(甚至很容易招致反感)

,所以此文一拖再拖。

一直以來,職業健美運動員採用的《細分化》、《五分化》被人們當成不容置疑的真理,許多健身愛好者甚至私人教練都堅信每次訓練單獨練習1-2個身體部位,能

把肌肉練到透、最終會帶來更好的“塑形”效果……

但真實的生理規律並非如此。

初學者與頂級運動員的訓練方法是不一樣的,甚至在許多方面是完全相反的!——這理應是常識:在你的潛力還沒開發、身體完全不成熟的情況下,萬萬不該去模仿那些潛力已經開發殆盡、身體完全成熟運動員的訓練計劃!

任何體育專案都有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然而要命的是,在“健身/增肌/塑形”運動中,許多人搞不清它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我們的系統訓練由兩個關鍵要素組成,缺一不可:

動作形式

(俗稱實操)

:這決定了動作的安全性,以及你最終練出的形體比例和視覺效果;

漸進負荷的方法

(俗稱計劃)

:這決定了你能否長期製造適宜肌肉增長/力量增長/減脂的生理環境。

現在的問題是,幾乎所有人都在關注動作形式,但卻對“漸進負荷的方法”一無所知

(這種狀況恐怕還會再持續十幾二十年)

全身肌肉量同時暴增:這種機會一生能有幾次?你抓住了幾次?

世上沒有最好的訓練分化,

只有最匹配你當前水平的分化!

在力量訓練領域,那些備受尊敬的專家都得出這樣的結論:訓練分化應該是一個

“由粗到細”

逐漸演變的過程。初學者應該在每次訓練中練到儘可能多的肌肉群,以觸發系統性的激素反應和生理環境鉅變

(這會帶來最快的增肌/增力/減脂效果)

。而伴隨訓練水平逐漸提高、訓練壓力和恢復壓力越來越大,再轉為越來越細緻的分化訓練。

但現實狀況是完全相反的,所有新手都熱衷於模仿細分化訓練,他們認為只要自己採用了和頂尖選手一樣的方法,自己很快也能成為頂尖選手——8屆奧林匹亞冠軍“李·哈尼”甚至專門錄製了一個影片嚴厲批評此亂象。

全身肌肉量同時暴增:這種機會一生能有幾次?你抓住了幾次?

普通訓練者使用細分化造成了諸多弊端:

每次練到的肌群太少,浪費了新手全身肌群可以同時增長的潛力、也浪費了新手全身力量可以同時增長的潛力;

從減脂角度來看就更蠢了,只練1塊肌肉造成的熱量消耗肯定比不上練遍全身;

只練區域性肌肉所帶來的系統性合成代謝激素反應

(睪酮、生長激素)

遠遠比不上練全身[Schroeder et al。,2013]

區域性肌肉訓練量太高、肌肉破壞太嚴重,導致訓練者的身體徘徊在修復狀態、無法及時過渡到適應和增長狀態。最終發展成慢性訓練過度和徹底的瓶頸期[Dankel et al。,2016]

基本動作的訓練頻率太低

(每週只練1次?)

,意味著新手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真正熟悉動作模式。

漸進負荷速度太慢:每週練習特定動作1次,意味著你每週只有1次漸進負荷機會。這進步速度肯定比3-4次更慢,再次浪費了新手福利期。

在嚴格的

系統訓練

流程中,分化會像這樣演變:

-從全身訓練開始、在數月後升級成下上肢分化;

-兩年後,可能變成三分化;

-而四分化、五分化。。。理應是系統訓練5年以上再考慮的事情。

——如果一個新手能遵循這個路線,他會獲得理論上的最快進步速度,其力量增長與體格變化都將比那些“痴迷細分化”的新手高出數倍!但現實中,很少有人願意接受這個邏輯,更別提做到完美了。

全身肌肉量同時暴增:這種機會一生能有幾次?你抓住了幾次?

詳解兩種典型的粗分化:

《全身訓練計劃》

第一天:全身

第二天:休息

第三天:全身

第四天:休息

第五天:全身

第六天:休息

第七天:全身或額外加休一天

——迴圈——

每次全身訓練的內容:

深蹲 3組x5次

臥推 3組x5次

硬拉 3組x5次

肩推 3組x5次

引體 3組x5次

卷腹 3組x力竭

每次訓練做6個動作。沒錯,只做這6個動作!它們足以讓新手的全身肌群得到恰當刺激。不需要任何孤立動作、不需要二頭彎舉、側平舉、俯身臂屈伸……更不需要“腳踏穩定球單臂旋轉上舉”之類的傻X動作。

你需要在接下來數月內,專注完善這6個基本動作的能力,期間加入其它任何動作都是拖後腿、分散你的恢復能力,延緩基本動作的進步。

擅長這6個動作的人,自然也會擅長做各種其它動作變式。但反過來就完全不成立,商業健身房裡充斥著把各種孤立動作玩得很溜,卻仍舊做不清楚槓鈴深蹲硬拉的人。

前4個動作最好用槓鈴來做,如果駕馭不了槓鈴,可暫時用

啞鈴/史密斯/固定器械

來替代,注意是暫時。

引體向上取決於你的體重,超重的人可用高位下拉代替做每組8-12次;

輕鬆完成自重5次的人,要往身上掛額外負重;

無法完成自重5次的人,則使用助力引體器械。

至於卷腹,最好是單杆懸垂卷腹,將腳抬到高於頭的位置。做不到可以用繩索卷腹替代。卷腹是6個動作中唯一允許組組力竭的練習、也是唯一不需要嚴格漸進負荷的練習。主要目的是幫助你平衡脊柱張力、避免因長期下背緊張導致一些勞損和體態問題。

全身肌肉量同時暴增:這種機會一生能有幾次?你抓住了幾次?

3組x5次是經典的雷格帕克《體格基礎訓練法》,它簡單到令人懷疑,但效果遠超當今許多大雜燴計劃。

每組5次的起步重量統一是8RM,也就是說當你完成第一個正式組時,距離力竭大概還有3次停下來。伴隨疲勞累積,你會在做完第三組時更接近力竭。

起步重量輕一點,是為了讓你在接下來的數週、甚至數月中,更順利地漸進負荷。記住,你基本上每隔48小時就要再次訓練相同的5個動作

(已忽略卷腹)

,也就是每隔48小時就要做一次漸進負荷。如果從第一天開始就組組力竭,計劃走不到一週就會完蛋。

下肢動作

(深蹲硬拉)

的前期增幅是5KG,後期感到有壓力時改為2。5KG

(即往槓鈴上新增1。25KG的兩片)

上肢動作

(臥推肩推引體)

的前期增幅是2。5KG,後期感到有壓力時改為2。5KG以下。

正確流程會像這樣:

第一天:深蹲30KG 3x5

(假設30KG是你起步的8RM)

第三天:深蹲35KG 3x5

第五天:深蹲40KG 3x5

第七天:深蹲45KG 3x5

第九天:深蹲50KG 3x5

第11天:深蹲52。5KG 3x5

第13天:深蹲55KG 3x5

……

對於女性,不論下肢還是上肢動作,從最初就應該使用2。5KG或以下的增幅。

這裡的問題是什麼?如果健身房沒有

微型槓鈴片

,你必須自己買!(1。25KG、1KG、0。75KG、0。5KG、0。25KG)

全身肌肉量同時暴增:這種機會一生能有幾次?你抓住了幾次?

連續多次執行這個計劃,延遲痠痛會逐漸消失。但只要你保持漸進負荷,計劃就是有效的!——記住,延遲痠痛很大程度上是身體不適應的產物,它並不是衡量訓練質量的最佳指標,漸進負荷才是。

每次訓練課前,預先活動開全身關節。你的頭兩個動作(深蹲和臥推)各自需要1-2個輕重量熱身組,但餘下4個動作不太需要熱身組。整個訓練課會在40-50分鐘完成(不含熱身)。

正式組間休息通常是90-120秒。

“全身訓練——-線性加重階段”也可以作為一個人的力量天賦檢測:天賦優秀的人能使用全身訓練漸進負荷3個月以上,天賦較差可能不到一個月就徹底撞牆。不論怎樣,你肯定會走到某些動作徹底陷入瓶頸的那一天,此時應將停滯的動作替換掉:比如頸後槓鈴深蹲換頸前,平板槓鈴臥推換啞鈴,儘量在自由重量之間切換。。。你的新動作依然使用8RM-每組5次重新起步。

直到有一天,你感到壓力較大難以恢復、或者說你從心理上徹底厭倦了全身訓練,就升級為下上肢分化。

全身肌肉量同時暴增:這種機會一生能有幾次?你抓住了幾次?

《下上肢分化》

第一天:下肢

第二天:上肢

第三天:休息

第四天:下肢

第五天:上肢

第六天:休息

第七天:休息或再次下肢

——迴圈——

下肢訓練日:

深蹲 3組x5-8次

箭步(可選) 3組x每條腿10-12次

硬拉 傳統1組x5次/羅馬或直腿3組x8次

腿彎舉 3組x6-8次

卷腹 3組x力竭

上肢訓練日:

負重引體 3組x5-8次

啞鈴划船(可選)3組x8-12次

臥推 3組x5-8次

繩索麵拉(可選)3組x12-15次

肩推 3組x5-8次

手臂孤立(可選)3組x8-12次

最常見的疑惑是:“為什麼是下上肢分化、而不是上下肢分化?”原因很簡單,將下肢訓練日安排在上肢之前,可以避免軀幹背部的疲勞妨礙到深蹲硬拉訓練。

所以,對於那些一定要把上肢放在第一天的人,我嚴重懷疑他們自己到底有沒有訓練經驗?

下肢的動作變化通常不多。對於大部分人,完成深蹲硬拉就等於完成了80%以上的任務。但不同硬拉所適宜的訓練量是不同的:

傳統硬拉是大重量全身型動作,

初學者最好在熱身過後只做1個正式組,否則很容易過勞;羅馬尼亞硬拉比較適合女性針對臀部、直腿硬拉比較適合男性針對膕繩肌、這兩種硬拉都允許達到3個正式組。

上肢訓練日比較麻煩,容易摻雜過多動作,最終超出恢復能力,你需要學會剋制這種錯誤慾望。為了避免皮質醇過高,激烈訓練應控制在1小時內完成。你可以將某些功能相反的肌群結合成超級組,從而壓縮時間、整合訓練量。比如你先做一組槓鈴肩推,結束後不休息立即做一組繩索麵拉,再進行組間休息。

全身肌肉量同時暴增:這種機會一生能有幾次?你抓住了幾次?

最後一個常見問題

“我已經瞎練好幾年了,現在想嘗試這種簡單計劃,還有效嗎?”

標準答案是:只要你沒有練到近乎殘廢,這兩種粗分化依然會有效。你可以先徹底休息10-15天遠離健身房,讓身體從錯誤的疲勞狀態中解脫出來,然後以再《全身訓練》重新啟動!

這些不是什麼高深的玩意!

在以往的付費課程和免費內容中,我早已反覆提及這些技術。過去幾年間,許多人紛紛向我發來感謝,告訴我這些方法幫助他們突破了僵持多年的瓶頸期。而那些新手們的進步更加顯著:3個月內增長5-10KG瘦體重、所有基本動作力量翻一倍的壯舉屢見不鮮。

用幾句話來總結關鍵點:

“分化由粗到細、精簡動作數量、專注動作質量、規範漸進負荷、主動降低起點、留出適應空間”。。。

這些概念並不神奇,它們理應是“自然訓練者”都該遵循的原則。

保持一種健康的自信,有勇氣在必要時與腐朽的流行觀念背道而馳。最終你會發現,一切都是值得的——陸肆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