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孩子牙牙學語時,父母都不知道的語言密碼

當孩子喊出第一句“爸爸”/“媽媽”時,那些初為人父母的人們多是欣喜與雀躍。

但在語言學家眼裡,孩子們的咿咿呀呀,隱藏著無數的秘密:關於人類,關於大腦,關於語言學習……

有研究表明,在孩子六個月時,就已經開始試圖發出聲音了。此時的他們第一次嘗試控制自己的發音器官:聲帶,嘴唇,舌頭,口腔等等。有的孩子會發出含混不清的嘟囔,有的孩子則是不停的發出尖銳的聲音。

如果此時孩子因為某些原因不能發出聲音,錯過了這個關鍵的發音學習期,那麼他們在日後的學習裡,可以掌握普通詞彙的發音,卻很難熟練掌握流暢說話的技能。

此時的父母們最適合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意識到,什麼樣的音量是合適的。

在孩子高聲尖叫的時候加以制止,用日常的語調和他/她說話。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記住這個音量,並試圖發出一樣的音量來同別人交流。

還有一點就是,

儘量使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

此時的孩子會牢牢記住聽到的發音,孩子一旦在這個年紀就有了口音,那麼在日後的普通話學習裡就會面臨很大的困難,對上學以後的語文學科的學習也會產生影響。

有趣的一點是,在孩子6-8個月時,能分辨出不同語言的區別,如中文和英語;

但當孩子發育到10-12個月時,這種天賦就逐漸消失了。

孩子牙牙學語時,父母都不知道的語言密碼

千萬不要這樣對孩子喲

當這些小機靈鬼們從咿咿呀呀成長到開始試圖自己造句的時候,值得深思的事情出現了:

他們的這些破碎的句子,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父母的引導到底起到了多少作用呢?

事實上,孩子們會從日常聽來的詞彙裡,發出那些較為簡單的音,比如動用肌肉比較少的t、d、s、z等,對於sh、zh這類較為複雜的音,就用類似的音替代。

因為此時的他們並不能準確的分辨這些音的區別,只能照貓畫虎似的模仿一下。此時孩子們的面部肌肉尚在發育中,如果要他們精準的控制肌肉去發出標準的音,還是過於為難他們了。

可愛的是,孩子們也知道自己發的音不標準,當家人試圖重複他們說的話的時候,他們也會意識到那樣說聽起來不對。所以,

父母們要做的就是用盡量標準的語音去引導孩子,讓他們多聽多練多說。

在此時唯一要注意的一點是,

當孩子們出現語法錯誤時,不要太過於著急

,因為研究發現,不停的糾正孩子的語法錯誤,並不會讓孩子多進步一些,他/她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說。如果父母因為這種問題遷怒於孩子,會不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

語言學裡有一個概念,叫做motherese,

指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用正確的語序模仿他/她的說話。

這種方式遠比不停地嚴格地糾正孩子的語法錯誤要好,因為孩子會更適應和自己說話方式類似的語句,並能從中學習到詞彙和詞彙的發音。更重要的是,當你與孩子共處一個空間時,你們周圍的一切都可以是教他/她說話的工具,孩子會更直觀地理解詞彙的意思以及詞彙在句子裡的用法。

所以,孩子學說話的速度與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陪伴與引導。

孩子牙牙學語時,父母都不知道的語言密碼

孩子們成長的每一刻都是獨一無二的

經常看到有新手父母問:如果想要孩子學習雙語,什麼時候開始最好呢?外語胎教到底有沒有用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

在孩子的語言學習黃金期插入外語教學即可,並不需要從胎教抓起。

各位應該多多少少都有聽過狼孩的故事:孩子從小被狼收養,長到好幾歲才被人發現接回人類社會,學習說話和人類的習慣。可是結局常常是,這個可憐的孩子依舊無法融入人類社會,無法流利的說話,也很難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這正是因為他錯過了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導致他學任何一門語言都像我們學習外語一樣吃力。

語言學家們發現,從父母的角度來看,這個黃金期其實非常的長:

從孩子牙牙學語,直到六歲,都是學習語言的好時機。

在這段時間裡,孩子學習的任何語言都可以在未來將其發展到母語的高度。唯一要注意的是,此時對外語的學習,要像中文學習一樣,每天說,每天看,每天練,要做到浸泡式的學習。

不過,如果只是想要孩子在未來的外語學習裡先他人一步,那麼在這段時間裡,只要儘可能的讓孩子接觸外語就夠了,在腦子裡留下印象即可,不一定非要達到某種程度。

六歲之後,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就會逐年下降。在日後學會的任何語言,都只能被稱為外語,很難發展成母語之一了。

孩子牙牙學語時,父母都不知道的語言密碼

外語學習的訣竅就是多聽、多讀、多說

語言學裡還有許多對於孩子們在學說話時心理的研究,以及孩子們究竟是如何模仿大人說話的。篇幅有限就不展開贅述了。

總而言之,父母在孩子學說話的時候,扮演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孩子日後能不能說標準的普通話,能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能不能妙語連珠,都取決與父母的努力。

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越多,作出的努力越正確,這些未來的希望們就越會給父母帶來一個大驚喜。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引導孩子們正確地學說話,說正確的話。

作者簡介:一隻獺,熱衷於研究併科普語言學,熱愛文字與文化,現居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