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遙知兄弟登高處”,賞菊飲酒佩茱萸!這才叫重陽節!

“遙知兄弟登高處”,賞菊飲酒佩茱萸!這才叫重陽節!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遙知兄弟登高處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用以辟邪。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登高”的習俗源於何時,無從考證,但最早記錄重陽節“登高”習俗是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九日登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遙知兄弟登高處”,賞菊飲酒佩茱萸!這才叫重陽節!

“遙知兄弟登高處”,賞菊飲酒佩茱萸!這才叫重陽節!

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有三種說法。一是登高避災,二是古人的山嶽崇拜,三是登高“辭青”。

其一:登高辟邪氣,在我國的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而古人們為了避免接觸到邪氣,所以才在九九這一天登高以避邪氣。不過這一說法現在看實在有些不科學。不過,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氣爽的收穫季節,舉家出遊、登高望遠在時令上是非常適宜的。

其二:登高山祈福,據《禮記·祭法》中有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代人的生活環境比起現今要艱苦許多,最早時期人們的很多事物大都來自於才集合和狩獵,而山林中生長的各種植物和動物得以讓人類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們對於山特別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因此在舅舅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種表達人們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種行為。

其三:辭青,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春季的踏青一說,實際上與之相對的還有秋季的辭青一說。據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而在文章中,這裡是避災禍的意思!

賞菊

“遙知兄弟登高處”,賞菊飲酒佩茱萸!這才叫重陽節!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係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

宋代《東京楚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遙知兄弟登高處”,賞菊飲酒佩茱萸!這才叫重陽節!

清代賞菊,如《燕京歲時記》:“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度廣廈中前軒後輕(軒輊,車前高後低叫軒,前低後高叫軒,比喻高低優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

茱萸

“遙知兄弟登高處”,賞菊飲酒佩茱萸!這才叫重陽節!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茱萸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按中國古人的習慣,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以示對親朋好友的懷念。

“遙知兄弟登高處”,賞菊飲酒佩茱萸!這才叫重陽節!

茱萸花

古俗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佩茱萸能祛邪辟惡。 三國 魏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西京雜記》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賞菊飲酒佩茱萸!這才叫重陽節!

茱萸雅號“辟邪翁”,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遙知兄弟登高處”,賞菊飲酒佩茱萸!這才叫重陽節!

那重陽節你們有去登高的打算嗎?祝大家週末愉快!

“遙知兄弟登高處”,賞菊飲酒佩茱萸!這才叫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