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道德經》:對於道,必須從道的本身和道的作用,這兩方面來理解

對於物體的本身和作用這兩個概念,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如電視機可以看電視,茶杯可以喝茶,電視機、茶杯的本身就是指這個物件,看電視、喝茶就是指物件的作用。

任何東西,任何物體,都是由物體的本身和作用這兩個方面構成的,任何一樣東西,只要有本身的存在,就一定會有他的作用;任何一種作用的產生,就一定有產生這種作用的本身存在。

在宇宙中,在天地間,在世界上,不存在只有東西的本身卻沒有作用的,也不存在只有作用卻沒有本身的,無一例外。

用中國文化的術語來說,一樣東西的本身就是指這樣東西的體,這樣東西的作用就是用,任何東西都是有體有用的,不存在只有體而沒有用,也不存在只有用而沒有體。

《道德經》:對於道,必須從道的本身和道的作用,這兩方面來理解

道家文化認為,道也有一個體,道的體就是先天的一物,是宇宙天地之前的東西,並不是宇宙天地形成之後的後天的東西,也不存在於後天的宇宙之內,在宇宙之中的任何一樣東西,都不可能是道的體,也就是說,在我們現在這個宇宙天地之內,是找不到道的體的。

所以,道的體是虛無縹緲的,是寂兮廖兮的,是窈兮冥兮的,是恍兮惚兮的,這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那麼,道的用是什麼呢?

老子的《道德經》也講得很清楚,道“可以為天下母”、“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可見,道的用可不是能看電視、能喝茶那麼狹小,而是生了宇宙天地萬物,也就是說,一切都是道所生的,包括人類也是道所生的。

如果不肯承認自己是道所生的,還要把自己凌駕於道之上,認為自己可以掌控道、把握道,或者把道當作是後天的什麼規律,自己可以利用規律來如何如何,那都是不對的。

在承認了道生萬物、道生人類之後,就可以推理出以下道理。

有這樣一個問題,曾經問過了很多人,不妨再來問問各位讀者網友: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那麼到今天為止,道的“三生萬物”生完了沒有?在以後的時間裡,道還要不要繼續生萬物呢?

如果要真正學習道家文化,這個問題就必須要理解清楚,否則是很難學會道家文化的智慧之學的,對於這個問題,建議大家都能抽空思考一下。

《道德經》:對於道,必須從道的本身和道的作用,這兩方面來理解

在上面這個問題的基礎上,還有一個問題,也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就是如何從萬事萬物的變化中,看出道的生生不息的作用!也就是說,在萬事萬物的背後,能不能領悟到生生不息的道用。

如果能夠認識到道的體是虛無空空的,道的用是生生不息的,這就給道家所主張的一切提供了理論依據,如果沒有道的體和用作為理論基石,整個道家文化的體系,也就無法建立了。

道家文化,就是根據虛無空空的道體,有著生生不息的道用這個理論基石,才要求人們做到無為、不爭、處下、若谷,目的就是要讓自己的心靈達到虛空,只有讓心靈達到空靈的境界,才能體會到生生不息的道用,才能在道的作用下產生智慧。

這就是道家文化為什麼始終強調要“致虛極、守靜篤”的原因。

如果認識不到這個道家的理論基石,誤把後天的規律、天時當成了道,就勢必會把自己的心,落在所謂的規律、天時上,也就不可能達到“致虛極、守靜篤”,當然也就達不到空靈的境界,要想產生智慧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對於道家內丹術來說,很多人練了幾年甚至幾十年,沒有內心空靈、靈感勃發的感覺,就連內氣都不能發動,就是因為認識不到道的體用關係,也就是把後天的東西當成了道,這樣就達不到虛無空靈的境界了。

這都是對道家文化的基本理論認識不夠,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怎麼會有好的結果呢?

基於以上理論,再次對有關網友的提問答覆如下。

有網友說:我理解道是波,可以說是能量場,聚集以後成為粒子,不斷聚集最終成為物質,現代科學稱為波粒二相性,對嗎。

《道德經》:對於道,必須從道的本身和道的作用,這兩方面來理解

對這位網友答覆如下:波肯定不是道的體,因為道是先於天地的,波是後天的東西,是道所生的。

不管是電場、磁場、引力場,都體現了道的生生不息的生力,雖然還有很多人,對於道的生生不息的道用,也就是生力這個概念,還無法理解,但只要反問一下,如果沒有了電磁場、引力場,人類會怎麼樣呢?是不是都無法生活在地球上了?所以,電磁場、引力場正是為了人類的生生不息而存在的,正是體現了道的用。

有網友說:其實道就是自然法則,宇宙按自己的法則執行,萬物按自己的法則生生不息,陰陽消長,相互制約,又相互依賴,即對立又統一。道並不是一個具體或有具像的物。人類的活動遵從了自然法則,就能成功,違背了自然法則就會失敗甚至帶來災禍。

對這位網友答覆如下:道是先天之物,任何的自然法則都不是道的體,而只是道的用。我們希望你能夠在你這段話的基礎上,再深入思考一下,自然法則給人類帶來了什麼?

很顯然,自然法則的存在就是為了人類的生生不息,你也不是說了“人類的活動遵從了自然法則,就能成功”嗎?所以,自然法則正是道的用,我們還希望你再往上思考一下,生生不息的這股力量來自於哪裡呢?是不是就可以想到,生生不息的道用來自於道的體了嗎?

有網友說:你把老子的道最後總結為生力,什麼是生力呢?你張飛打岳飛,十八扯。老子的還本來就很玄,玄之又玄,故弄玄虛佔相當大的比例。

對這位網友答覆如下:老子的道其實並沒有什麼玄虛,只不過非常抽象,所以我們常說,要用高度歸納總結抽象綜合的思維模式,才能領悟到老子的道,因為道不是具體的某一件物體,如果不習慣或者不具備抽象思維的人士,是很難透過抽象思維來理解道的。

就好比海浪中有一艘密封的船,而你從小到大都在密封的船倉中,你能感覺到船和自己在上下起伏,卻不知道是什麼力量造成的,因為在船倉中是看不到海水的。

如果有人告訴你,船正在海浪中,也許你還不相信,還要罵人家瞎扯,只有當你跑到外面來,才能看到是海浪把船顛簸得上下起伏。

《道德經》:對於道,必須從道的本身和道的作用,這兩方面來理解

對於道的認識也是如此,道在宇宙之外,而我們在天地之中,所以我們是看不見摸不著道的,但能感受到生生不息的道用,我們正是透過道的用,領悟到能產生道用的,還有一個道的體。

有網友說:老子的文字是有上下文的,不能生拉硬湊。就比如這“可以為天下母”,原文是“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這用現在的話就是在講因果間的關係。“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這是再說“道”在不同層面的不同表現。這倆和有無相生和三生萬物是說的一個事兒嗎?

對這位網友答覆如下:郭店楚簡和馬王堆帛書的甲本、乙本《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下母。”你若不信,請自行核對。

所以我們一直說,要讀懂《老子》、《周易》,必須要核對古墓中出土的文獻資料,僅僅憑傳世的版本是不夠的。

你所引用的“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這一段,講的並不是原因和結果的關係,而是體用關係!體用關係就是母子關係!也就是道體生道用的關係!表示道的體是天地之母,你若能領悟道的體,就知道萬物都是道所生的,你若要永遠都在生生不息之中,就要把自己的心靈也變得跟虛無的道體一樣,也就是說,你要想有,就要先無,這就是“有無相生”,也是道家文化的總綱。

你引用的“道生之,德畜之”這一段,就表示道的生生不息始終作用著萬事萬物,只不過作用的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了促使萬物的生生不息。

正因為虛無的道能生萬物,所以我們先要“致虛極,守靜篤”,才能生生不息,也才能內氣發動,由此可見,你所引用的這兩段跟“有無相生”、“三生萬物”,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

有網友說:天乃道,天即是道。太極陰陽圖,白魚代表天。白魚只有一個小黑點(魚眼)其它部分空空如也。這個黑點,即是道,老子所講的“其中有精”。“精者,小之微也。”精就是細小、細微的意思。“天地含精,玩物化生。”天生萬物,道生萬物。靠的就是這“莫顯乎隱,莫顯乎微”精微的、隱藏著看不見的“毫末”。用現代人的語言講,就是:構成萬物的基本微粒、基本粒子。就像鐵和氫氣,常人看見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物質。而站著道的角度去看,它們都是由原子構成。只是原子數量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物質形態和化學性質。

對於這位網友,我們只能說:你還是先把化學學好了再來吧,你不知道鐵原子和氫原子是兩種不同的原子嗎?

《道德經》:對於道,必須從道的本身和道的作用,這兩方面來理解

初中生都知道,氫原子是由1個質子和1個電子組成,而且共有三個同位素,鐵原子是由26個質子和30箇中子組成原子核,核外又有26個電子,共同組成了鐵原子,這又何需用道的角度去看?莫非初中生也成了得道之人?

有網友說:道法自然,在自然中有一個道,所以人類要回歸自然。不要有各種各樣的約束。一切要自然發生,自然存在,自然結束。

對這位網友答覆如下:在古代漢語中,自然是自己然、自己如此的意思,絕對不是自然界的意思,你這是用現代漢語來理解古代的文章了。

另外,什麼叫自然發生?比如我看到一個美女,就想把她抱回家,這算不算自然?

何況,道在自然界中體現的是道的用,而不是道的體,希望這位網友能夠好好學一點古代漢語,再把體用這一對概念學學清楚。

有網友說:這樣的理解道基本上就是不懂道!什麼是道?道就是宇宙本體,它無形,無聲,無體。宇宙就是道的演化運動過程,天地萬物就是道演化執行的產物,萬物終將復歸於無形,無聲,無體的道。週而復始,永不停止。這就是老子迠立的世界模式,是完全不同於西方的哲學體系。無形的道,與我們旳宇宙,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宇宙是道的表現形式而已。所以,什麼是道?天地萬物,包括我們人類都是道!或者說都是道的表現形式!都在道的運動過程中!將來都會迴歸於無形的道!永不停止!

對這位網友答覆如下:你差不多已經摸到道的邊沿了!你也認識到無是道的體,有是道的用,但是把道的體用誤解成迴圈了!

你把道的體用誤解成無——有——無這樣的迴圈模式,這是不對的!

體用關係就是本身和作用的關係,是同時存在同時消失的,如同一雙筷子,這兩根小竹棒就是筷子的體,可以用來吃飯就是筷子的用,這就是體和用同時存在;如果某一天你把筷子燒了,作為筷子的體和用也就消失了。

《道德經》:對於道,必須從道的本身和道的作用,這兩方面來理解

這才是“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出”對應“異名”,這樣的斷句才符合古代漢語,而不可以斷成“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你把無跟有理解成前後迴圈,就不是“同出”了,對不對?

以上,是對誠心學道的網友們作出的答覆,由於我們的道學水平也很有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何況道家文化的理論非常精深,以上的答覆難免會有不完整之處,謹向大家表示歉意。

還有某些網友的評論:自然之道是先驗的存在,法之而有天道、地道、人道——凡道,皆由主體運動而生成道之本體,是主體自始至絡的運動過程。老子有言,“絕聖棄智”。卻說什麼“結合《史記》領悟老子莊子的智慧”?

這樣的評論,純粹就是不懂裝懂的刷存在感,我們也就無語了。

大道精深,我們願與各位學道之士共勉。

從《道德經》看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道法自然”有什麼不一般的含義,再看《道德經》二十五章

老子的《道德經》,比古老的《黃帝金人銘》,更有實用性

先不要問老子的道是什麼?而是先要問,在哪裡可以找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