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德雲社就像那隻特殊的鳥,要不停的飛呀飛~~~

#貴圈往事#看了相聲一休哥的十問、隨想三言兩語:德雲社好比一個戰場,要不停的為自己的社團提供能量,還要提心吊膽的提防外界對自己團隊的不停頓干擾,否則活不下去。從改革開放以來,相聲這門手藝才有了起死回生的新局面~所指德雲社。

從90年代末開始有了德雲社的先軀“相聲大會”,小打小鬧開始了德雲之路,當有了起色之後,就有來自各界相聲同行人士的擠懟,每其名曰“反三俗”。我看過有關記者對郭德綱先生的採訪:

我們還叫相聲大會的時候,就得找演出,不然連飯都吃不上,最困難的時候臺下就一個觀眾,人家看半截想去廁所,我都耽心人家不再回來了。

德雲社就像那隻特殊的鳥,要不停的飛呀飛~~~

舉步維艱的時候,誰關心過德雲社?

接下來的日子,郭先生維持著德雲社的生計,我看到那時候的郭先生弟子曹雲金在灶邊拉風箱給一幫小徒弟們燒水煮飯,郭先生每天埋頭創作。艱辛的努力改變了德雲社的命運,郭先生的創作理念為傳統藝術,在舞臺上的表演沒有重複,使貧民百姓不斷的湧入相聲的劇場裡來,德雲之路到此略有起色。

接著是徒弟們的分爭,有幾位已經可以挑大樑的弟子包括曹雲金離開了德雲社,在那個青黃不接的日子中,郭先生忍著心裡的懼痛與于謙老師並肩同行,終等小徒弟們再次長大獨挑專場圓滿成功,如:岳雲鵬、郭麒麟、張雲雷,此時相聲界有關人士又坐不住了,拿這些可以在德雲社有一點席位的年輕演員找由頭,就是想讓德雲社垮掉。

德雲社就像那隻特殊的鳥,要不停的飛呀飛~~~

一如既往的支援你——德雲社

在我看了相聲一休哥的“十問”中,有一條記憶深刻:非遺傳承的傳承指的是什麼?是不是需要年輕人來傳承?但在拋開德雲社以外,同行們搞的非遺傳承絲毫沒有年輕人的影子,只在網上公佈了一個通知:隨便誰來看“藝術家們”表演的相聲都成?我在疑惑?這是不是:搞的

非遺傳承專案?

這麼嚴肅和認真的學述表演,為何不邀請德雲社的老中青呢?或青年演員們呢?

這種劃分對中國的非遺走向是有利還是有弊?難道傳承還區分份內份外嗎?

在香港的一部電影中有張國榮先生的這樣一段臺詞:

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不停的飛呀飛,飛累了就在風裡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

德雲社就像那隻特殊的鳥,要不停的飛呀飛~~~

世事並無好壞,就看你們如何去想~莎士比亞

我想德雲社之所以這麼拼,是因為他們必須要飛,不敢停下來,德雲社團發展至今已有500口子人,郭先生曾說:德雲社沒了,可能對我個人沒什麼,但還那麼多孩子們呢?我不能把這些人推給國家吧。

我喜歡德雲社,喜歡他們都在不斷的努力和進步,喜歡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摯愛,他們不能停下來休息,必須要承載更多的驚人能量飛翔,以報曲藝相聲藝術的發展理念更具有獨特魅力和價值。

德雲社就像那隻特殊的鳥,要不停的飛呀飛~~~

德雲社就像那隻特殊的鳥,要不停的飛呀飛~~~

我想起蒙田《隨筆集》中的話:

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是一個人如何懂得做自己的主人!

郭先生做到了,他真心熱愛相聲這門手藝,沒辦法忍著吧!(歡迎各位發表評論,如不合您的觀點,全當我是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