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殺死一隻知更鳥》:一部個體推動法律進步的血淚史

《殺死一隻知更鳥》:一部個體推動法律進步的血淚史

總不能因為過去這一百年我們一敗塗地,就放棄爭取勝利吧!——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經典作品,在1962年出版後受到巨大關注,同年同名電影出爐,次年獲得年度普利策獎。在歷經60年時光的洗禮後依然深受讀者喜愛,一舉獲得“美國人最喜歡的小說”冠軍,豆瓣高評9。2分,書中飽含的人文關懷和教育意義讓它在漫長的時間裡依舊擁有良好的口碑,是一部穿越時間和時空的經典著作。

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位於美國南方的梅崗鎮發生一起強姦案:一名黑人湯姆被指控強姦了一名白人女孩馬耶拉,律師阿迪克斯被法官指定為湯姆的辯護律師,然而在足夠的證據面前,黑人湯姆依舊被判處死刑。

律師阿迪克斯不懼流言,恪守人人生而平等的價值觀,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去維護法律的公義,既為兒女做好榜樣,也在潛移默化中推動了法律的進步。從阿迪克斯身上,我們看到個體堅持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法律進步的背後是一個個站起來的個體努力抗爭的血淚史。

種族隔離政策:看似平等的法律實則不平等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作者哈珀•李以斯科茨博羅案件為藍本創作而成。1931年,9名年輕的黑人被指控在斯科茨博羅附近強姦兩名白人婦女。在漫長的審訊中,即便兩名白人婦女在一次次申訴中的說法無法令人信服,但法官依然判定了9名嫌犯中的4人長期監禁,而這樣的判決結果,僅僅因為嫌犯是黑人。

在當時的美國,尤其是美國南部,長久以來一直嚴守種族隔離政策。

從小說中可以看到當時美國南部白人對黑人的歧視很深。黑人住在被專門劃分出來的區域,黑人的教堂簡陋且缺乏基本設施,與白人的教堂遠不能比。斯庫特和哥哥在保姆的帶領下進到黑人教堂時,黑人不由自主地站立起來。即便是黑人湯姆受審時,白人在一樓,黑人在二樓,斯庫特和哥哥因為沒有位置不得不擠在黑人堆裡時,四位黑人也主動讓位。白人身份高,黑人身份低微,即便是在小鎮惡名昭著的白人尤厄爾也能肆意地踐踏黑人湯姆的生命。

《殺死一隻知更鳥》:一部個體推動法律進步的血淚史

黑人的生存環境艱難但無力改變現狀,背後存在歷史原因。1861年亞伯拉罕•林肯就職美國總統後發表了《獨立宣言》,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奴隸制。但是南方各州擔心傳統的產業以及奴隸市場遭到衝擊,於是南北戰爭爆發。在經歷四年的南北戰爭後,憲法廢止奴隸制度並賦予黑人選舉權,黑人從此被解放,擁有了公民的身份。然而,南方白人在不能蓄奴的情況下,轉而出臺了種族隔離法律“祖父條款”及“吉姆•克勞法”。

吉姆•克勞法:泛指1876年至1965年間美國南部各州以及邊境各州對有色人種(主要針對非洲裔美國人,但同時也包含其他族群)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法律。

祖父條款:對投票者進行教育程度、財產狀況或納稅與否的審查,限制只有“條件”較好的選民有投標權。

吉姆•克勞法設立了很多種族隔離措施,規定各種公共設施例如學校、公共汽車、飛機、火車、餐廳、旅館、醫院、運動設施等都要根據種族的不同而隔離使用。在種族隔離措施下,黑人只能使用次等措施,卻又因為祖父條款的限制不能透過選舉權來改善這種不平等的現狀。

1896年普萊西訴弗格森案創立的“隔離但平等”說辭更加強了種族隔離政策的正當性。

法院認為種族隔離政策雖然強迫白人與黑人不得共享同一設施,但是未剝奪黑人依照憲法所擁有的同等保護權,因此種族隔離法律並不違反憲法。法院認為司法系統無法控制社會上是否實質平等,只在乎的是法律上是否平等而已。

但實際上,司法系統所指的法律上的平等實際上卻是不平等。

阿迪克斯在庭審中為湯姆申訴時說:

在這個國家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切人是生而平等的,有一種人類社會機構,可以讓乞丐和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員平起平坐,讓愚人和愛因斯坦不分尊卑,讓粗陋無知的人和大學校長分庭抗禮,這種機構就是洗庭。在這個國家裡,我們的法庭是偉大的平等主義者,在我們的法庭裡,人人生而平等。

阿迪克斯既隱晦地控訴了象徵正義女神的法律卻在行使著不正義不平等,同時又寄望於司法系統真正地行使法律,讓人人在法庭中生而平等。

然而諷刺的是,在鐵證面前,湯姆依舊被判為死刑。湯姆深知阿迪克斯所做的努力無法與整個司法系統抗衡,然而他在選擇越獄後依舊無法逃脫槍殺。

湯姆一案撕開司法系統最後的一塊遮羞布,嘲諷了司法系統吹噓平等實則是不平等的的虛偽。

大蕭條時代:偏見為法律的不平等推波助瀾

小鎮裡的偏見和流言發展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沒有傷害過任何人的拉德利卻被說成是一個惡毒的幽靈;莫迪小姐把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條卻被詛咒下地獄;黑人湯姆在沒有任何實質證據的情況下被人們要求處死;阿迪克斯為湯姆辯護卻被諷刺戴著鐐銬登上了報紙。小鎮流言四起,偏見嚴重,除了有種族隔離的政策因素,還因為當時美國在20世紀30年紀處於經濟大蕭條時代。

社會認同論指出集體性的挫折和遭遇(例如經濟危機)會導致社會中有組織地尋找替罪羊的運用。

“人格心理學之父”戈登奧爾波特在《偏見的本質》對此進一步闡述:在艱難時世,人們的安全感、自我和群體的價值 、生活的可控性和可預測性、未來的希望等統統遭受挫敗,而透過投射和尋找替罪羊,辨識出一個敵人,並共同與之戰鬥,這些集體行動讓內群有機會重樹優越性,從而實現了人們對價值,歸屬和超越性的需求。

《殺死一隻知更鳥》:一部個體推動法律進步的血淚史

從小鎮里人們的生活狀況就可以看出,在大蕭條時代,人們缺衣少食,生活無聊又迷茫。小鎮裡的人們針對異類進行嘲諷和流言攻擊,在尤厄爾把湯姆送上法庭時,小鎮的狂歡達到了頂點:來看庭審的人絡繹不絕、連處於底層受盡別人冷眼的尤厄爾也在庭審中洋洋自得。

在大蕭條時代,人們急需找到一個替罪羊,以重建集體的優越性,湯姆一案的出現讓人們找到了發洩口,幾乎所有人都口徑一致地要求處死湯姆。

據美國兩位學者威廉 • 米什勒和雷金納德 • 希恩分析1956年-1989年的聯邦最高院的判決資料發現:美國法院並不完全是反對多數,保護少數的機構,而是在某種程度上追隨多數的意見。因此,在偏見和情感的發洩下,法律被民意所挾持,無辜的湯姆被判處死刑。

站起來的個體:為捍衛法律的平等而鬥爭

阿迪克斯在受理湯姆案件的時候已明知一定會輸,湯姆一定會被送上電椅,但是,作為代表正義與公平的法律人,阿迪克斯頂著眾多的熱議和嘲笑受理了本案。

影片中,阿迪克斯成為正義的化身,嚴格遵守自己內心的準繩,不僅是為孩子做出榜樣,而且是作為一名法律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韓國電影《辯護人》中的宋佑碩律師說:

“拿雞蛋碰石頭,看似不堪一擊,自取滅亡,但是雞蛋是有生命的,石頭是死的;雞蛋打破了是生命 ,長期可以躍過石頭!”

律師宋佑碩經歷了跟阿迪克斯一樣的處境,但是他堅信法律是神聖莊重的,是維權的武器,是正義的宣言。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裡,宋佑碩為被視為傳遞危險書籍犯罪的孩子們辯護,他言詞縝密抽絲剝繭地論證那些書並非是危險書籍,但是法官還是裁定犯法,7名孩子被判了1-7年的監禁。

在《辯護人》影片的最後,宋佑碩由辯護人變成被告,釜山中99位律師出庭為他辯護,當法官喊著一個個名字,一個個筆直的身影站起來成為他的辯護人。這個場景同樣發生在阿迪克斯身上,當他敗訴後,

全體黑人站立致敬目送,這是正義對強權的還擊,也是對個體所作努力的讚許與尊敬。

《殺死一隻知更鳥》:一部個體推動法律進步的血淚史

正義可能會遲來,但不會不來,因為正義就在人們心中。《辯護人》的原型是韓國釜林事件,影片播出後,事件的原型引發廣泛的熱議。2014年9月25日釜林事件進行了複審宣判,曾被判有罪的五名被告在33年後被法院認定無罪,洗刷了多年的冤屈。

同樣,在阿迪克斯身上,我們看到了個體的努力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面蕩起了漣漪,法律的天秤擺動了起來,正義也在人心中破土而出。

陪審團原本幾分鐘可以裁決卻花了幾個小時討論,甚至其中一名陪審員還極力要求湯姆無罪釋放。在湯姆自覺無望逃跑被射死後,一向保持中立的廣告店主安德伍德先生用最激烈的言詞抨擊了湯姆死亡事件,根本不再乎人們撤銷廣告或者取消訂閱,當尤厄爾在傷害斯科特兄妹被拉德利刺殺後,警長赫克認為尤厄爾自食其果不予追究。

個人的一點點努力正以滾雪球的形式讓法律的滾輪真正地滾動了起來。而這一點,從美國的法律發展歷程可窺一二。

1945年後,美國民權團體用聯邦法律抵抗吉姆﹒克勞法。在著名的“布朗訴託皮卡教育局”案,美國首席大法官厄爾﹒沃倫領導的美國最高法院一致同意終止了公立學校中的種族隔離,黑人兒童擁有跟白人兒童同樣的學習環境。

隨後,美國國會在1964年透過《1964年民權法案》及《1965年投票權法案》,禁止法律上有任何形式的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吉姆﹒克勞法在法律層面真正地劃上了句號。

《殺死一隻知更鳥》在時隔60年後依舊擁有良好的口碑,是因為人們在書中看到了道義的力量,榜樣的力量。阿迪克斯用他的行動重新定義了勇敢:“真正的勇敢,不是錯誤地認為一個人手裡拿把槍就是勇敢。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一個人很少能贏,但也總會有贏的時候。”

正因為有像阿迪克斯一樣的個體,透過自己的努力讓法律讓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的生活才過得越來越美好。正如一個社會的進步一樣,個人的進步也存在著曲折、黑暗、淚水和鮮血,願我們都擁有衝破黑暗的勇氣和力量,最終迎接晨起的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