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東北王”的報恩路

“兵仙”韓信,就因“千金贈漂母”的報恩之舉而被世人傳頌至今。“東北王”張作霖也與韓信有著相似的經歷。張大帥也是完美詮釋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句古語。

張作霖幼時,雖然家道中落,但其父親張有財在縣城經商做些小本買賣,勉強能夠維持家庭生計。光緒十四年,13歲的張作霖被父親送入私塾,師從楊景鎮,屋漏偏逢連夜雨,張作霖剛剛讀了三個月,父親就因與賭徒發生爭執而被毆打致死。得知父親的死訊後張作霖與二哥張作孚一起找到賭徒想要為父報仇,不料雙方爭執途中不慎開槍走火。張家兄弟將人打死後,二哥張作孚主動攬下所有罪名,隨即被捕入獄,擔心被人繼續尋仇的張作霖則跟著母親王氏和妹妹一起,連夜趕往鎮安縣尋求外祖父的庇護。然而王家也不是什麼大戶人家,根本沒有辦法養活張家兄妹,張作霖無奈之下只得出外謀生,在這一時期,年輕的張作霖飽嘗到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

“東北王”的報恩路

光緒十七年,16歲的張作霖流浪到營口一帶,此時他囊中空空,幾近餓死,好在行至營口高坎鎮時,遇到當地有著眾多田產的“孫寡婦”,見張作霖身處困境,內心不忍便給予其飯食,讓他活了下來,張作霖因此視她為一生中最重要的恩人。飽嘗人世冷暖的張作霖,對孫寡婦的善舉充滿感恩,得知孫寡婦膝下無兒無女,張作霖更是立馬就認她為乾孃。不久,張作霖離開高坎鎮闖蕩,但是孫寡婦的恩情他卻始終沒有忘記

數十載後,張作霖功成名就,成為東三省真正的掌權者,人稱“東北王”發達之後,張作霖專門趕往營口,親自尋找昔日的救命恩人,找到乾孃孫氏後,張作霖當眾磕頭致謝,還為乾孃在當地置辦眾多房屋田產,在往後數年的節慶之日裡,張作霖也會抽空前往探望,陪她嘮嗑解悶。

“東北王”的報恩路

孫寡婦劇照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身為奉系軍閥首領的張作霖把持了北京政權。就在張作霖率軍入關不久後,突然傳來孫寡婦去世的訊息。張作霖聽聞後慟哭不止,為了能看孫寡婦最後一眼,他馬上推掉一切公務,連夜趕回了磙子泡村。隨後,張作霖又出錢出力,為孫寡婦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還親自給孫寡婦挑選了一塊漢白玉的石碑。在刻碑的時候,他特別交代,要把他的名字和孫家子孫的名字刻在一塊。

“東北王”的報恩路

張作霖劇照

俗話說“英雄怕見故鄉人”,許多曾經落魄的梟雄發跡之後,面對昔日恩人時最先想到的往往不是報恩,反而是如何掩蓋自己之前的恥辱經歷與之相比,張作霖的品行則是值得世人敬重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