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愛情神話》:大熒幕上的情景喜劇

說實話,如果不是《平原上的火焰》臨時撤檔,再加上很多電影不願意選擇元旦檔前一週這個檔期,我跟可能都不會關注《愛情神話》。宣發沒什麼動靜,導演是新人導演,演員們也大都是劇咖而非熒幕咖。

但看過之後,我不得不承認,這部片子很抓我,通篇操著吳語,透露著江南特有的溫潤氣質,沒有大開大合,但別有一番韻味。

《愛情神話》:大熒幕上的情景喜劇

首先要講的是配樂,《愛情神話》的配樂選擇可以用優秀來形容,不管是和片中的場景,還是整部電影的氣質,都很契合,讓我很想找來它的歌單。當然,如果要我單獨聽那些歌,可能也並不會覺得有多麼好聽,但和電影畫面結合起來,卻是一種享受。

《愛情神話》:大熒幕上的情景喜劇

其次要說的是電影的臺詞,我覺得《愛情神話》的臺詞是它的精髓之一,本來方言就有它獨特的韻味,又加上《愛情神話》的臺詞充斥著成年人的話術,這就讓琢磨臺詞就變得很有意思。

比如我最喜歡的一場戲,白老師,老烏和李小姐,蓓蓓以及格洛瑞亞在餐桌前的一場戲,把立場轉化,合縱連橫,話裡有話演繹的太精彩了,古人云三個女人一臺戲,誠不欺我。

《愛情神話》:大熒幕上的情景喜劇

第三是電影對於角色的塑造,《愛情神話》有非常不錯的群像刻畫,電影主要塑造了3個女性角色,獨立女性李小姐,以家庭為重的蓓蓓,還有生性愛玩的格洛瑞亞。三個角色都很鮮活,人物形象全都立得住。我比較喜歡格洛瑞亞的角色塑造,影片前半部分我不喜歡格洛瑞亞,覺得她比較輕浮,但後來,當她在KTV送走白老師,關上門後難掩一臉落寞時,這個角色就立體起來。與另外兩個屬性比較單一的女性角色相比,格洛瑞亞更多了一個層次。而且倪虹潔對格洛瑞亞的演繹也很精彩,把格洛瑞亞的天真,不愛操心的富婆形象營造的很鮮活。

《愛情神話》:大熒幕上的情景喜劇

此外,除了幾位主要角色,很多出場不多的角色,比如小皮匠,比如送老年痴呆的老爸去學畫的小張,比如白老師的媽媽,他們的角色形象也被勾勒的很好,並不是單純的工具人,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中的人。

《愛情神話》:大熒幕上的情景喜劇

這雖然是導演邵藝輝的首部作品,但看的出來,這位導演對於生活有很多的觀察。她在電影里加了一些暗諷,比如奶茶店僱人排隊飢餓營銷,比如電影明明是翻拍卻不說欺騙觀眾(誤殺2你有沒有話要講?),比如老白畫展的個人介紹里加入了諸如撒嬌派詩人等虛頭巴腦的頭銜(某個有二十多個頭銜的演員),這些都能讓我會心一笑。

《愛情神話》:大熒幕上的情景喜劇

另外,導演在電影裡也提出了很多思考,比如對於獨立女性的思考,比如對於歸屬感的思考,比如蓓蓓那句“我只是犯了每個男人都會犯的錯”,雖然當時覺得好笑,但過後卻能帶給我很多思考空間。

《愛情神話》:大熒幕上的情景喜劇

但比較可惜的是,導演只是提出了問題,但並沒有解決問題,也沒有給出自己的觀點。這也是電影最大的問題之一,缺乏核心,浮於表面。

片子探討了很多東西,友誼,愛情,家庭,生活方式等等,但覆蓋面太廣,沒有一個方面往下深挖,這就讓所有的探討都浮於表面,通篇下來讓人有種不知所云的感覺。這部電影,腔調有了,生活氣息有了,立場有了,但唯獨缺少了核心。

《愛情神話》:大熒幕上的情景喜劇

另一個比較遺憾的點是片子的故事性弱了一些,片名雖為《愛情神話》,但通篇我看到的只有曖昧,沒有愛情。可能也正是如此,全片缺乏衝突和對抗,只有一群中年男女在為情所困,最後只能靠老烏的故事和去世來強行昇華。

多說一句,飾演老烏的演員是老版水滸傳裡的林沖,這我是真沒想到的。

《愛情神話》:大熒幕上的情景喜劇

《愛情神話》:大熒幕上的情景喜劇

總的來說,《愛情神話》像一部被搬上大熒幕的情景喜劇,它很詼諧,很有腔調,很輕鬆,但缺乏了故事的核心。不過瑕不掩瑜,特別是考慮到導演只有30歲,而且是她的處子作,我還是願意給予它多一些的讚美。

《愛情神話》:大熒幕上的情景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