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人的一生就是“陽氣”衰減的過程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陽氣的推動作用陽氣的推動作用能為生命活動提供原動力(圖 1-1)。

生命活動發生在,從人剛出生到兒童時期,再到青春期、青壯年,再到中年、老年,直至人生命終點的全過程。正常情況下,這一過程可以持續幾十年,而這幾十年裡的每一天每一刻我們的各種生命活動都是需要陽氣來作為原動力。

這些生命活動包括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也包括我們每天維持基本活動的日常代謝,以及我們從事的各種學習、工作。人剛出生時體重是6~7斤,身高在50釐米左右;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而一個成年人的身高是160~180釐米,體重平均65公斤左右。

人體在這段生長髮育的過程中,需要藉助陽氣作為原動力。

中醫學認為,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脾是人體的後天之本,先天之本需要後天之本的不斷資助。

腎中陽氣能夠推動人體的生長髮育與生殖,如果腎陽不足或者腎氣不足,就會導致人的發育遲緩,如在幼兒時期常見的“五遲”“五軟”。

“五遲”是指立遲、行遲、語遲、發遲、齒遲,2~3歲還不能站立、行走為立遲、行遲;

初生無發或少發,隨年齡增長頭髮仍稀疏難長為發遲;

牙齒屆時未出或出之甚少為齒遲;

1~2歲還不會說話為語遲。

“五軟”包括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小兒週歲前後頭項軟弱下垂為頭項軟;

咀嚼無力、時流清涎為口軟;

手臂不能握舉為手軟;

2~3歲還不能站立、行走為足軟;

皮寬肌肉鬆軟無力為肌肉軟。

“五遲”“五軟”均屬於小兒生長髮育障礙的病證,如果脾腎的陽氣不足也會導致我們在青春期發育遲緩,如16歲第二性徵還沒有出現,或者第二性徵發育遲緩,女生初潮延遲甚至出現原發性閉經。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我們每天基本的生命活動包括呼吸、進食、心臟的跳動、胃腸的蠕動、食物的消化、營養的吸收、尿糞的排出,以及軀體運動、神志活動等,都是由於我們體內的陽氣在起著原動力的作用。

1。呼吸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中醫還是西醫,都一致認為肺是我們進行呼吸的主要器官。人體需要不斷地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才能存活,從外界吸入氧氣並且把我們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一呼一吸需要肺部肌肉的收縮舒張,而肺部肌肉的收縮舒張需要肺氣的支援。如果肺氣不足則呼吸不暢,就會出現胸悶、氣喘等症狀;如果肺氣大虛,相當於西醫學的肺臟衰竭,只有依靠呼吸機輔助通氣才能維持生命。

2。心臟搏動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心臟搏動可以使我們的血液在身體內流動迴圈,讓生命得以維持。

如果心搏驟停10秒可出現暈厥,停搏30秒以上則會呼吸停止,超過3~5分鐘者可導致死亡。

心臟肌肉的收縮需要心陽的推動,如果心陽不足就會出現心臟的肌肉收縮無力,出現心悸、氣短、胸悶、胸痛、四肢乏力等表現;如果心陽暴脫就會出現急性左心衰竭、心臟驟停、休克等,會危及人的生命。

3。進食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我們每天的進食,需要藉助面部肌肉的咀嚼和吞嚥,而這些肌肉的動作需要陽氣的推動。臨床上很多不能進食的患者,雖然他們食道通暢,食道結構完整,但是因為沒有陽氣的推動,所以不能像正常人一樣進食,甚至食物喂進嘴裡也不能下嚥。

很多衰老的人在去世前幾天都不能進食,突然會在臨死前吃進去很多東西,這是我們常說的“迴光返照”,這是因為身體裡最後一點點殘存的陽氣突然釋放,陽氣作用於胃和食道,讓人能吃進很多東西,當然等這點陽氣徹底釋放完,陽氣便離開了人的身體,不僅不能進食,人的生命也走到了終點。

4。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人喝進去的水、吃進去的食物,都需要經過陽氣的氣化作用,才能轉換為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而營養物質只有被進一步消化吸收才能為人體所用。這個過程包括胃液、消化液的分泌,胃、小腸、大腸的蠕動和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中醫學認為,這個過程主要是依靠脾胃陽氣的推動作用。如果脾胃陽氣不足,會出現以下兩個問題,首先是所吃的食物不能消化,甚至會出現所謂的“完谷不化”,即吃什麼排什麼,完全沒有消化掉,就好比食物處於低溫的環境中,過上十幾天還是原來的味道;

另一個是營養物質不能吸收,如果營養物質不能吸收,一方面會造成人體形體消瘦、氣短乏力、面色萎黃等營養不良的表現,另一方面會出現大便溏,包括西醫學的脂肪瀉,即各種原因引起的小腸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以致營養物質不能完全吸收,而從糞便中排出。

5。排出小便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尿的距離越來越短小便的排出需要腎和膀胱陽氣的蒸騰氣化作用,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排尿非常通暢,而到了中年、老年的時候就會出現小便排除困難等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尿的距離越來越短,原因是排出的尿液速度減小,與其相應對應是,腎中陽氣逐漸的衰弱,於是就會出現小便量少、排除困難等症狀。很多人在腰椎手術或腰麻後會出現小便短少的情況,就是因為手術或麻醉會影響腎和膀胱的陽氣,從而導致小便排出困難,這時如果在肚臍和小腹部施以艾灸,小便困難就能緩解,這就是透過艾灸來激發腎和膀胱陽氣的功能。臨床上,很多患者水腫和小便不利往往是同時存在的,治療時應注意扶助腎和膀胱的陽氣,透過溫陽利水,既解決小便不暢又可以解決水腫,而如果濫用利尿劑,雖然一時通暢,但小便排出會越來越困難,以至於需要不斷地加大劑量才能讓小便排出,其原因是利尿劑寒涼傷陽氣,並不能恢復腎和膀胱的陽氣,每用一次之後,自己的陽氣便會削弱一分,就會造成排尿越來越困難的現象。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6。排出大便

隨著便秘發病率的增加,很多人便會選用減肥茶、瀉藥來幫助排便。雖然暢快一時,但如果長年累月的應用,就會導致便秘的症狀越來越重,瀉藥的用量會越來越大,對瀉藥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從中醫角度來看,這是因為瀉藥多是寒涼破氣的,如果長期使用對胃和大腸的陽氣損傷非常的大,胃和大腸沒有了陽氣的推動,也就沒有了傳輸排便的動力,因此長期使用瀉藥就會導致便秘加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瀉藥型便秘。對於這種便秘應當注重溫陽,同時補益氣血,堅持治療便能夠改善瀉藥引起的便秘,恢復腸道的自主排便。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7。神志活動

根據中醫“天人相應、形神統一”的觀點,神志活動也需要陽氣來推動。精神意識、思維情志、感覺、情緒等都屬於神志活動的範疇。如果陽氣不足,人就會處於精神萎靡、情志抑鬱、膽怯易驚等不良的情志狀態。精神活動是需要臟腑的活動來支援的,如果陽氣虛,身體各個臟腑的功能就會下降,進而導致精神萎靡。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但欲寐”的患者就是是因為少陰心腎陽虛導致的,治療上是用大辛大熱的藥,迅速地扶助陽氣。“但欲寐”的意思就是整天都無精打采,跟想睡覺一樣。抑鬱症患者雖然一般都會辨證為氣鬱,然而很多都會表現出倦怠乏力、聲低懶言、妄想幻覺、活力不足等陽氣不足的症狀,其原因也不難理解,陽氣功能比較弱,也容易導致人氣機不暢。就好比一條河流,如果水量非常少,流速也會減慢,泥沙就更容易沉積。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所以,一般容易抑鬱的人,身體的狀況通常是比較差的,整個人偏於陰柔,比如林黛玉,而如果幹勁兒比較足,生命力比較旺盛的人則很少會出現情志抑鬱。很多名人走出抑鬱,都是靠振奮陽氣。振奮陽氣的方式非常的多,不僅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也可以進行情志治療,如美國總統林肯把報紙上國人對自己的期望和讚揚的溢美之詞剪下來,隨身放在口袋裡,在心情抑鬱的時候拿出來一看,以此振奮精神,最終戰勝了抑鬱症。陽氣的盛衰也會影響人對於突發驚恐事件的反應,同樣的一個刺激,比如爆炸聲、驚雷,如果陽氣旺盛就不容易被嚇著,如果本身陽氣比較弱,甚至可能會被嚇死。舉個歷史上的例項,魏晉時期男風盛行,整個社會審美偏向陰柔,很多男性缺少陽剛之氣,據記載,這個時期是有人被嚇死;再比如有些人晚上睡覺容易做噩夢,特別是半夜兩三點鐘會被噩夢驚醒,有的會嚇出一身冷汗,一般這些人的心臟功能也不好,中醫認為這是心陽虛的表現,所以張仲景在治療驚悸時,主要是溫補心陽或者溫通心陽。

陽氣——人一生“生老病死”的原力

8。軀體運動

我們的軀體運動也需要陽氣作為原動力,因為我們軀體的運動是需要能量的,能量越足,軀體運動的能力就越大,反過來也是一樣,而這些能量可以說就是我們體內的陽氣。一般陽氣不足的人整天都懶得動彈,就喜歡坐著或躺在一個地方,靜靜地待著。很多老人都有帶小孩的經歷,比如帶小孩子出去逛公園、商場、遊樂場,小孩每天能不停地走、不停地玩,似乎不知疲倦一樣,而老人卻時常感到力不從心,這就是因為人上了歲數之後陽氣比較衰弱,可以為軀體運動提供的能量相較於小孩子是不足的。

《黃帝內經》中也有記載,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陽氣逐漸的衰減,就會從喜歡跑,變成喜歡快步走,再到喜歡慢步走,然後變成喜歡坐著,最終變成喜歡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