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蒙以養正是什麼意思?

蒙以養正是什麼意思?

蒙以養正,就是透過教育,使人擺脫矇昧,歸於正道。

一說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蒙”即矇昧、幼稚、無知;“養”即培養、教育;“正”即正道或端正的品性。作為中華教育智慧,“蒙以養正”揭示了教育的功能和價值。

出處:

蒙以養正,聖功也。(《周易·彖上》)

解釋:

透過教育,使人擺脫矇昧,歸於正道,這是聖人的功業。

今天,周山小編帶領大家看看這個矇昧的蒙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蒙字是會意字,甲骨文如下圖,其實就是人被蒙上了眼睛。故又引申為不明事理、無知。如“矇昧”、“啟蒙”。

蒙以養正是什麼意思?

最後說說蒙學,蒙學其實是指我國古代對兒童所進行的啟蒙教育的一切的總稱。

蒙以養正是什麼意思?

蒙學在《辭源》中解釋為今之小學,自是指幼童的教育和學習;《漢書·食貨志》中講“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十五入大學,學先聖禮樂,而知朝廷君臣之禮。”蒙學在《辭海》中解釋為“蒙館”,即古人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倫理道德。教材一般為《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聲律啟蒙》《幼學瓊林》等等。

宋、元、明、清則是蒙學讀物的繁榮時期。據粗略統計,這段時期蒙學讀物的數量不下於千種,較此前的任何時期,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流傳後世的蒙學讀物,像《百家姓》《神童詩》《三字經》《龍文鞭影》《幼學瓊林》《增廣賢文》等,大都上產生於這一時期。這也是中國教育史上民間少兒教育高度發展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