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消費者應摒棄“凡食品新增就有害論”

近日,一篇名為《食鹽裡面新增亞鐵氰化鉀!這是要滅種的節奏嗎?》的文章在網上流傳。網文稱國外網站才能購買到未新增抗結劑的進口鹽,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絕大多數食鹽品種未新增“亞鐵氰化鉀”,國內市場也能買到純天然食鹽。業內提醒讀者小心“被營銷”。專家表示,作為國際通用的抗結劑,歐美也允許食鹽中新增亞鐵氰化鉀,新增量嚴格控制,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該報道以詳實的資料和資料,科學地分析了國內食鹽新增的現狀,得出了“即便少數新增‘亞鐵氰化鉀’的食鹽安全性也有保障”的結論,還提醒讀者小心“被營銷”。其實,網上那篇文章中聲稱的國內食鹽新增導致的“滅種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造謠者缺乏起碼的科學常識,誇大其詞,刻意誤導消費者,以達到商業營銷的賺錢目的。一句“歐美也允許食鹽中新增亞鐵氰化鉀,正常食用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就使謠言不攻自破。

消費者應摒棄“凡食品新增就有害論”

然而,該事件造成的後果卻值得進一步反思。雖然國產食鹽新增“有毒”是謠言,但要徹底消除心魔,並非易事。事實上,就食品新增來說,現已到了一提“食品新增劑”,就令國內消費者感到恐慌的程度。這一方面反映出人們的科學認知水平較低,而另一方面也源於宣傳不夠到位。加上個別人的刻意煽動,添油加醋,使原本就缺乏科學素養的人信以為真,於是,“凡食品新增就有害”的論調,一時間喧囂塵上。即便對消費者怎麼解釋,因根深蒂固的觀念,仍無法令所有人信服。

食品安全事關每一個人的健康。隨著近年來偶有重大食品安全問題被曝光,“舌尖上的安全”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的態度,越來越謹慎。食品中的新增、殘留等非常隱蔽,不經過專業人員檢測,用肉眼根本看不出問題。即便有關部門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食品安全的防範,也出臺過不少措施,但食品安全問題並未消失。因此,要想消除大家對類似新增劑之類的恐慌,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客觀地講,我國對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得非常嚴格,目前,我國食品新增劑有23個類別,2000多個品種。據專家稱,幾乎所有食品中都含有新增劑。如果想吃得口感好一點、科學一點、營養一點,沒有新增劑簡直不可想象。如果沒有食品新增劑,黃麴黴、赭麴黴等強致癌物就會滋生。看來,食品新增劑的確是被冤枉多年了。然而,民眾對食品新增劑的擔憂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對於那些知曉一些科學常識的人來說,他們擔心的並不是食品新增劑本身的危害,而是在新增過程中,如果有“過度新增”的情況發生,這才其最擔心的。

其實,我們每天吃一日三餐,就可能有把幾十種新增劑吃進肚子裡,但只要符合標準、不超標,就是安全的。但怕就怕在“超標新增”。例如,那個備受爭議的麵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醯),歐盟禁止使用,可美國還允許使用。而我國在2011年5月1日起就禁止使用了。然而,市場上出售的饅頭或其他麵粉類食品依舊很白,生面粉也很白,這就令人心存疑問,即到底添加了沒有?如果不靠專業檢測,疑心就不會打消。

所以,若想消除人們的擔憂,對食品新增的監管必須到位。其實,消費者對新增劑的不信任並非總是對新增劑本身不信任,更多的是某些黑心商家過度使用新增劑使其超標所導致。即便是像食鹽中使用新增劑沒有危害,也要防範某些不良商家過度使用新增劑的情況。由此,讓民眾相信科學,監管必須首先到位。在知曉了食品新增並非“十惡不赦”的前提下,只有加強監管,人們才能徹底摒棄“凡食品新增就有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