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新藝術珠寶:珠寶長河中的璀璨明珠

提起珠寶,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奢華、大氣,如尋寶電影開啟寶藏的一瞬間,整個場景都被照耀得金碧輝煌。倘若有一種珠寶,它既不閃耀,也不華麗,連材質都很普通,也會被人們喜愛嗎?答案是肯定的。類似的珠寶或許能引領一個時代,這就是新藝術珠寶。

提起新藝術珠寶,首先要說一下新藝術運動。新藝術運動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一場源自法國而盛行於歐美的,關於繪畫、建築、雕刻、服飾、珠寶、傢俱、平面設計等領域的裝飾藝術運動,是一場審美藝術的革命。

新藝術珠寶:珠寶長河中的璀璨明珠

Masriera 仙女胸針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工業革命興起,自此機械化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開始逐步取代傳統的手工作業方式。到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認為機械化生產的裝飾藝術品醜陋不堪,缺乏藝術和審美,其中以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和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為首的藝術家群體在英國發起了返璞歸真的“工藝美術運動”。他們崇尚師法自然,借鑑中世紀的哥特風格,反對機械化生產,主張將美術和產品設計相結合,熱衷傳統的手工技藝,這就是新藝術運動的前身。

新藝術珠寶:珠寶長河中的璀璨明珠

新藝術時期的花卉胸針

新藝術珠寶:珠寶長河中的璀璨明珠

新藝術時期的駿馬戒指

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法國戰敗,法蘭西第二帝國轟然倒塌。然而隨著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和一系列強力舉措的實施,法國在戰後迅速恢復,經濟空前繁榮,新思潮如雨後春筍般萌發,新時代的人們急需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來和帝國時代的藝術做告別,於是得益於工藝美術運動思想的傳播與日本版畫浮世繪藝術的影響,一種更加開放的藝術運動開始醞釀。

1895年,薩穆爾·賓在法國巴黎普羅旺斯大道開了一家藝術商店,取名為“L’Art Nouveau”,裡面展出了很多來自東方世界的工藝品以及各種新裝飾風格的畫作、傢俱、服飾和珠寶首飾,其中包括蒂芙尼(Tiffany&Co。)的法夫萊爾(Favrile)玻璃製品,以及當時最著名的勒內·拉利克(Rene Lalique)的珠寶作品。很快這裡便成了新的藝術風格先鋒者的聚集地,人們還以商店的名字:Art Nouveau(新藝術)來命名了這場著名的裝飾風格運動——新藝術運動。

新藝術運動和工藝美術運動的理念十分相似,但卻更加開放大膽,新藝術運動摒棄了以前的所有裝飾風格,完全師法自然,認為自然界中不存在完整的直線和平面,主張用曲線和曲面來表達裝飾藝術,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鳥獸、昆蟲等都成了設計師的靈感來源。

伴隨著法國女權運動的發展,女性的獨特價值和社會地位被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女性優美的姿態成為了新藝術運動中的一個重要設計方向。

新藝術運動進一步鞏固了傳統手工技藝的主導地位,注重設計和工藝的價值,淡化貴重材料對價值的影響,設計師們主張使用新的材料和工藝,比如在珠寶設計中,刻意避免貴重材料和寶石的運用,而一些諸如牛角、歐泊、貝殼、琺琅等相對不那麼昂貴的新興材質成為了主要的加工材料,尤其是琺琅的運用,這種顏色豐富、性質穩定、價格相宜的材料十分適合用來表達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可以說沒有琺琅藝術就沒有新藝術珠寶。

縱觀整個珠寶的發展歷史,再也沒有哪個時代的珠寶像新藝術時期一樣與眾不同,這些美麗的珠寶就像一幅幅畫作一樣,自然生動,熱情奔放,與那些冷冰冰的珠寶首飾不同,它們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能與人們的思想產生共鳴和交流,有時候我們甚至很難用珠寶來形容這些作品,因為它們更像一件件悠然自得的藝術品,在其上不僅找不到華貴的寶石,甚至有時還看不到襯底的金飾,它們不華麗、不張揚,卻用柔美的線條和多姿的色彩給人們繪製出了一幅幅世外桃源,讓身處喧囂世界中的人們得到心靈的撫慰。

新藝術珠寶:珠寶長河中的璀璨明珠

Masriera金鐘花吊墜

新藝術的珠寶好看、耐看,製作起來卻不容易,純手工製作只是其工藝的初步要求,要製作這樣的珠寶必須要有深厚的美術和設計功底,從構圖到留白,甚至細枝末節,都要求設計者具備全方位的大局觀、時空觀以及近乎童心的想象力,而且設計師除了要對傳統的手工技藝瞭然於心,還必須掌握琺琅彩的燒製技藝。

新藝術珠寶:珠寶長河中的璀璨明珠

Masriera 空窗琺琅彩胸針

琺琅彩是新藝術珠寶的靈魂,但是琺琅彩的燒製卻非常麻煩,除了每種色彩的配方不同,還需要精確控制燒製溫度,稍不慎就會“滿盤皆輸”,很多漸變色琺琅彩還需要反覆燒製,由於金屬框架本身有熱脹冷縮,所以在反覆的燒製中極易損壞,更不要說還有很多作品需要燒製鏤空的曲面型玻化琺琅彩。可以說,每件新藝術珠寶的背後都凝聚著匠心,這樣的珠寶,也只能由那些極具天賦的製作者才能完成。

新藝術珠寶:珠寶長河中的璀璨明珠

新藝術時期的琺琅彩懷錶

新藝術運動誕生了很多的珠寶大師,諸如勒內·拉利克(Rene Lalique)、菲利普·沃爾弗斯(Philippe Wolfers)、路易斯·阿庫克(Louis Aucoc)、喬治·富蓋特(Georges Fouquet)和路易斯·瑪莎蕾爾(Liuis Masriera)等,正是他們成就了這樣一個輝煌的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有著高超的技藝要求和天賦要求的珠寶風格後繼無人,直到“一戰”結束後被新興的充滿機械和幾何圖形味道的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所取代。

雖然新藝術時期僅僅持續了大概二三十年的時間,在整個珠寶曆史長河中也就是一瞬間,但這一瞬間卻成就了永恆經典,其師法自然的藝術風格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設計師,只是那近乎嚴苛的設計要求和工藝要求使人們望而卻步。如今,昔日那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已成為了天花板式的存在,成為了各大博物館和拍賣會中絕無僅有的藝術珍品,在等待後世的人們一睹曾經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