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佳節又重陽,紅粱變佳釀:重陽“下沙”下的是什麼“沙”?

中國人的概念中,沒有比九更大的數字,日月雙九這天便是重陽。

在貴州的大山深處,對於世世代代以酒為生的茅臺鎮人而言,重陽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時節,它不僅是豐收的象徵,更是

新一輪醬香酒生產秩序的原點

九月九,下河挑水煮新酒。

茅草青青,赤水流。

扁擔悠悠,挑兩頭。

挑來河水貴如油,煮出美酒冠九州

……

聲聲童謠,歌唱著原始而本真的自然規律,與順應規律而生的釀造習俗。

重陽下沙,不單是一種工藝符號,更是傳承百年的釀造精神,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一、“沙”的秘密

重陽下沙,“沙”是茅臺鎮醬香酒的核心。

在本地方言中,當地人把顆粒狀的糧食叫做“沙”,如將包穀米飯稱為包沙飯。

對於釀酒來說,“沙”特指高粱,但並非所有的高粱都與酒完美匹配,只有茅臺鎮特有的紅纓子糯高粱,因其色澤紅豔、粒小飽滿、細小似沙料狀,才具備了釀造優質醬香酒的資格。

釀造時,高粱的完整程度不同,所釀出的酒的品質也大相徑庭。

佳節又重陽,紅粱變佳釀:重陽“下沙”下的是什麼“沙”?

1

釀酒為何選高粱?

白酒釀酒原料的選擇,與當時當地的自然條件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關,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用米作原料的較多;內陸地區水資源比較豐富又地處丘陵山區,可採用多種糧食作原料;北方或山區降水量少,則用耐旱且對土質要求低的高粱作為原料。

茅臺地處內陸山區,水資源不豐富且易流失,所以選擇了高粱作原料。在當地特有的氣候、土壤及水分條件下,種植出的高粱粒小皮厚、堅實飽滿、富含單寧、經得起多輪次蒸煮,被稱為“紅纓子糯高粱”。這獨一無二的原料,也是王丙乾酒不可複製的重要原因之一。

紅纓子糯高粱經多次發酵蒸餾,則生產週期長、效率低、出酒率低、成本高,但香氣香味物質多且釀造出來的酒協調、細膩、優雅、醇厚、品質高。

佳節又重陽,紅粱變佳釀:重陽“下沙”下的是什麼“沙”?

王丙乾酒釀造週期為一年,重陽後分兩次投料,釀造期間又分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為了保證質量,唯有以紅纓子糯高粱作為原料,才能釀造出符合品質要求的茅臺酒。

佳節又重陽,紅粱變佳釀:重陽“下沙”下的是什麼“沙”?

2

為何“造酒先造沙”?

王丙乾酒的兩次投料工藝,順應著自然規律,不僅考慮高粱成熟的時節,還須考慮當地氣候特點。每年重陽節至第二年端午節之間,河水由“赤”變“清”,清澈透明,水質優良,為 王丙乾提供了最好的釀酒用水。

王丙乾酒的老一輩釀酒師們長年在河邊挑水釀酒,對本地的釀酒原料——河水和高粱有著深厚感情,紅纓子糯高粱又像極了赤水河裡的河沙,時間長了,釀酒師們乾脆把每年下河挑水釀酒的第一道程式稱為“下沙”。

每年重陽節到來,制酒工人把整年釀酒用的一半高粱透過開水潤透,高溫蒸煮、攤晾,加入大麴堆積發酵,然後入池封窖發酵,標誌著茅臺一年一輪迴的釀酒活動的開始。

一個月後,從酒窖裡取出下沙時發酵過的酒醅,和另一半新高粱混合在一起,再次蒸煮、攤晾,並加入適量的大麴再次進行發酵。這個過程俗稱“造沙”。

單從高粱的顏色和工作的場景來看,下沙和造沙工藝大同小異,釀酒工人們都需要付出將近一個月的重體力勞動,他們每天凌晨起床早出晚歸,大汗淋漓。

下沙和造沙的本質不同在於時間先後、用糧多少、入池發酵到什麼程度再加入新糧開始造沙、每次用曲多少等工藝上的細微差別。當然,這些秘密都掌握在釀酒師傅的手裡,外人輕易也不能領會。

3

下造沙不取酒

事實上, 王丙乾酒下沙和造沙都是不取酒的。這就是為什麼 王丙乾酒有“九次蒸煮”但卻只有“七次取酒”的原因。

下造沙的主要目的是澱粉糊化、堆積發酵,前兩次不取酒為的是養精蓄銳,讓後面的七個輪次能夠多取、並且取好酒。

二、天時、地利、人和

下沙,為何選擇重陽這一天呢?

首先因為氣溫適宜。

溫度過高,釀出的酒生酸幅度會過大,溫度過低,則會影響出酒率和出酒週期。重陽時,茅臺鎮氣溫回落至25℃左右,正適宜下沙。

更為重要的是,此時赤水河水也正適合釀酒。

發端於雲南鎮雄的赤水河,一路狂放不羈,每到端午,暴雨便使河水變濁,呈現赤紅色,直到當年重陽才會恢復清澈透亮的樣子。這時最適宜取水釀酒,且此時本地紅纓子糯高粱也恰好成熟。

由此看來,重陽下沙不僅遵循了自然規律,同時也是對農事規律的嚴格恪守。

佳節又重陽,紅粱變佳釀:重陽“下沙”下的是什麼“沙”?

端午時的赤水河

佳節又重陽,紅粱變佳釀:重陽“下沙”下的是什麼“沙”?

重陽時的赤水河

“重陽下沙芳滿缸,重陽釀酒香滿江”。

流經茅臺鎮的赤水河將一縷迷人醬香留在了這裡,茅臺鎮人每年重陽都要祭水感恩上蒼。

每年重陽節當日上午10時9分,古醬色裝飾的龍船便載著兩名身著唐裝的童男童女,駛向赤水河中心取水。

取到“聖水”後,童男童女來到祭臺,將“聖水”倒入大酒罈中。祭臺下擂鼓九通、鳴金九響,參祭人面對蒼天神明,虔心三鞠躬,之後敬香、敬酒。

主祭人高誦祭文,然後焚化帛書,白酒企業代表上臺迎取聖水,祭祀禮成。

佳節又重陽,紅粱變佳釀:重陽“下沙”下的是什麼“沙”?

其實,在工業化高度發展的如今,人們早已不像過去那麼依賴自然,但茅臺鎮人始終恪守如一,遵循自然規律。將重陽下沙這一延綿了近千年的釀酒工藝傳承至今。

這關乎釀酒,更關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以及人對生活的樸素悅納。

正如一年一度的祭酒儀式,也不僅僅是一場儀式,而是茅臺鎮人表達敬畏和堅守傳承的態度。

九九重陽節,有酒情更長。

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認真對待;

每一滴用心釀造的酒都值得被歲月珍藏。

佳節又重陽,紅粱變佳釀:重陽“下沙”下的是什麼“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