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品美食溯根源:翻山越嶺而來的廣西仡佬族

以竹來作為人名並不奇怪,但是以竹來做民族名稱肯定給肯定給人以新鮮感。仡佬族就是那個以竹自稱的民族,仡佬族稱竹子為“仡佬”,“仡佬”族意譯為竹族是準確無誤的。而廣西的仡佬族一部分自稱“牙克”,一部分自稱“ 圖裡”。

廣西的仡佬族人口0。29萬人,是廣西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全國的仡佬族有43。8萬人),主要分佈在隆林各族自治縣及西林縣。說起仡佬族,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其實仡佬族曾經是一個科學技術、藝術、紡織等方面十分先進的民族。

品美食溯根源:翻山越嶺而來的廣西仡佬族

仡佬族先民是最早採砂鍊汞的民族,較早就掌握了冶煉和鍛造技術。從仡佬族地區發掘的戰國至西漢的墓葬中出土了麻布碎片、麻繩和陶製紡輪中,可以看出仡佬族很早以前已經掌握了紡織技術。除此之外,仡佬族還十分擅長踩堂舞、牛筋舞。

仡佬族人生活的地區,地形複雜,氣候潮溼;仡佬族人的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山地種植玉米,平地種植水稻,因此,這兩種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糧食。

品美食溯根源:翻山越嶺而來的廣西仡佬族

仡佬族人嗜吃酸味和辣味食品,大都喜歡把鮮菜做成酸菜和醃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薑混合醃製的酸辣菜,有“三天不吃酸,人要打撈竄“之說。

下面小編就為您詳細介紹仡佬族有哪些特色美食:

【辣椒骨】

品美食溯根源:翻山越嶺而來的廣西仡佬族

仡佬族常吃的肉類主要有豬肉、羊肉和牛肉、馬肉,其中較有代表性的風味菜餚是用豬骨頭、雞肉加大量的辣椒粉舂碎,加各種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時既可單獨做湯,又可與其他菜相配,製成各種風味菜餚。

【油辣椒】

品美食溯根源:翻山越嶺而來的廣西仡佬族

仡佬族很喜歡吃辣食,吃法很多,如:將嫩辣椒放在乾鍋內爆成半熟,然後油炒煳;或將嫩辣椒煮成半熟,曬乾,吃時再用油炸,直接用來下酒。

【玉米乾飯】

品美食溯根源:翻山越嶺而來的廣西仡佬族

仡佬族人習慣把玉米粉放在蒸籠裡蒸熟,叫作玉米乾飯;這是仡佬族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主食,如果在節日裡或是有遠客臨門,他們就在玉米麵里加上相等的白米蒸熟,稱為“混合飯”。

【扣肉底菜】

品美食溯根源:翻山越嶺而來的廣西仡佬族

仡佬族大都喜歡把鮮菜做成酸菜和醃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薑混合醃製的酸辣菜,用香椿芽醃製的醃香椿,不僅可以涼拌,單獨作菜,而且還可用來做成扣肉底菜。

為了祛潮取暖,仡佬族人每餐都少不了一鍋辣椒湯;仡佬族人的辣椒有多種吃法,如辣椒粥、黴豆腐辣椒、豆辣椒等。仡佬族人還愛飲酒,多為自釀,還有吃油茶的習慣。

品美食溯根源:翻山越嶺而來的廣西仡佬族

眾所周知,貴州才是仡佬族最大的聚居地,那麼廣西的仡佬族又是從何時何地來到廣西的呢?翻山越嶺而來的仡佬族又有著怎麼樣不為人知的歷史?

仡佬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濮”、“僚”都與仡佬族的先祖有淵源關係。據漢文獻記載,早在商代,其濮人就參與武王伐紂之役,是古代西南地區一支龐大的族群;至西漢時期稱為“百濮”;隋 唐以後各個時期又被稱為“仡僚”、“葛僚”、“僚”、“仡佬”。

品美食溯根源:翻山越嶺而來的廣西仡佬族

關於竹王的傳說,以及崇敬竹子的習俗,至今仍廣泛留存仡佬族民間,不少地方以竹筒裝米祭祖或求豐收。仡佬族崇敬竹子的習俗,早在1600多年前成書的《華陽國志*南中志》和1500多年前成書的《後漢書西南夷列傳》中都記載有如下傳說:

夜郎者,早先有一女子在遁水(今貴州西部北盤江)洗滌,有一段三節長的大竹筒漂流到女子兩足之間,推之不肯漂走。聽到筒中有小孩的哭聲。剖開竹筒,見一男嬰,抱回養大,有才有武,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在拋棄破竹筒的地方,生長出茂盛的竹林,後人建竹王祠祀奉。

品美食溯根源:翻山越嶺而來的廣西仡佬族

此處的夜郎,就是成語“夜郎自大”中的古夜郎國,西漢時夜郎國(主要在今貴州、雲南境內)的主體民族之一就是古僚人,也就是仡佬族的祖先。

“雲南下來一條河,這裡流來那裡落。仡佬古時無住址,貴州飄流廣西落”,這是一首流傳在廣西隆林縣仡佬族同胞中的民歌。仡佬族從貴州遷至廣西的原因說法不一,有傳說是:

多羅支(郭氏):因為爭奪女子與人結仇,被仇家趕盡殺絕,舉家逃難而來;哈仡支:遇到饑荒,逃難而來;布流支(徠):受到統治者的殘酷壓迫而逃到廣西。

品美食溯根源:翻山越嶺而來的廣西仡佬族

雖然說法不一,但是根據廣西仡佬族人口口相傳,仡佬族從貴州遷徙到廣西的時間大概在明末清初時期。但是,由於歷代戰爭、民族融合和長期遷徙等原因,仡佬族的民族文化喪失殆盡,文字保留更是極少,近乎絕跡,仡佬族遷徙到廣西的歷史對於我們來說,還只是口耳相傳,並無準確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