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祥雲門,白石山的迎賓之門

河北省淶源縣位於太行山、燕山、恆山三山交匯處,是一個全山區縣。

境內群山起伏,溝谷縱橫,景色壯美。

淶源比鄰佛教聖地五臺山,道教聖地北嶽恆山,所以歷史上佛道都很興盛,有九大寺九大觀之稱。

淶源縣城西北隅的閣院寺中的文殊殿,修建於遼代初,是全國年代最遠、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好的土木建築,且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

望著那些隱藏在斑駁之中的美麗雕刻和絢麗彩繪,不禁讚歎古人的智慧和精湛技藝。

除了閣院寺,淶源縣的白石山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

不管是東門首站的祥雲門,還是白石最高峰佛光頂,山中祥雲佛光與廟觀都有著濃郁的佛教氣息。

浮屠繞祥雲,八方皆菩薩,無論何時來到白石山,視線接觸到巍峨的祥雲門,都能感受到紅塵喧囂間一顆浮躁的心剎那沉靜下來,佛光彷彿真能度盡眾生,消盡煩惱。

迎客祥雲門沿著盤山公路上行,氣勢磅礴的祥雲門映入眼簾,不僅是白石山景區的分界線,也是東門上山的第一站。

大門正上方鮮紅的文字引人注目,用喜慶的色彩歡迎著從五湖四海前來遊賞白石山的貴賓。

樓上有高低參差的木質亭臺,以供遊人合影與休息。

祥雲門灰白的岩石與斑駁的木材透露出深沉的年代感,不禁好奇千百年來這裡經歷了怎樣滄海桑田的變遷。

一旁的岩石上用木材修築成了階梯,拾級而上,在高大的山門上憑欄遠眺,呼吸著富含氧分的空氣,白石山遼闊連綿的山景近在眼前,讓人迫不及待想要登上白石山巔,遠眺狼牙山和五臺山,飽覽山間雲蒸霞蔚,樹木蔥蘢,怪石百態。

右側的白石山介紹長廊,依次羅列著景區的名勝風景,從“三頂、六臺、九穀、八十一峰”再到絕壁長廊串聯起來的白石晴雲、姜太公釣魚、八戒娶妻、雙雄守山、凌玻微步、山盟海誓、白石凇韻、景心流嵐、太行之神、三聖朝佛、仙人曬靴、祥雲佛光十二美景,琳琅滿目的圖文向遊人展示著白石山景區作為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光耀。

吉祥如意的寓意祥雲圖案最早出現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祥雲指的是象徵祥瑞的雲氣,傳說中神仙所駕的彩雲。

作為我國傳統吉祥圖騰的代表,祥雲紋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同龍紋一樣,都是具有獨特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它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複雜的象徵意義,而且是最具生命力的藝術形式之一。

作為白石山東門首站的祥雲門,佇立在高山之上,迎接來自四海八荒的貴賓遊人。

它寓意祥瑞之雲氣,表達吉祥、喜慶、幸福的願望以及對生命的美好向往,彷彿隨時會有神仙踏著彩雲降臨人間,把甘露灑向大地,將眾生的煩惱都化成蓮花,度化眾生。

傳統文化中的祥雲紋造型獨特,婉轉優美,優雅大氣的雲彩彷彿冉冉升起在遊人的心頭。

儘管白石山祥雲門上沒有祥雲紋點綴,但是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宛如一尊山神,門上“祥雲門”的文字包含著美好吉祥的寓意,讓人體悟到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直觀地感受到白石山的包容與博大,庇佑著來到這裡的芸芸眾生,為每一顆遊蕩在人間的心靈帶去平和安寧,撫慰著世間漂泊不定的靈魂。

雲海佛光緣白石山近山遠巒,風景如畫。

這裡峰多嶺峻,壁峭崖險,石怪巖奇,谷深林密,錯落有致的峰谷,造型各異的奇石,山霧繚繞的雲海把山嶽景觀奇雄險幻秀的特點顯露得淋漓盡致。

祥雲門作為白石山起始點的標誌,在旅程的開始就流露著佛學意味,與景區的祥雲佛光,佛光頂交相輝映,相映成趣,將遊人帶入純美自然的境界。

祥雲佛光是白石山十二美景之一。

被視為華北平原西北隆起之龍首的佛光頂是景區最高點,沿棧道一路到雙雄石,再攀登一段衝頂的連續臺階即可到達山巔。

登上山頂,“太行之首”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展現在眼前,奪目耀眼,宛如榮耀璀璨的徽章。

置身雲霧之中,洶湧的雲海此起彼伏,如臨仙境。

《涅槃經》雲:“欲識佛望,要觀時節因緣。

”佛光的顯現需要陽光、雲霧與人的互相依存、互相體貼恰到好處,這是造化對美幻的偶然垂青。

因此在山巔看到佛光需要有難得的緣,否則佛光便難以顯現。

佛光顯現的緣,與塵世間有情人相識相知之緣相似,人海茫茫,熙來攘往,多少人擦肩而過,有人終其一生無緣得遇相知,然而有緣人,卻只需要那麼一次邂逅。

白石山有“祥雲”,八方迎“貴賓”寒來暑往,祥雲門兀自佇立在白石山的始點,迎接著一批又一批來自八方的貴賓,庇佑著這一方土地吉祥安康。

祥雲門,白石山的迎賓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