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祭灶糖,大塊糖,一抻抻出那老長

每年到了農曆臘月二十三的時候,東北民間都要進行祭灶活動,就是祭祀灶王爺。這一天也被稱作“過小年”,是冬季裡除了春節和元宵之外,最重要的一個節日。

祭灶糖,大塊糖,一抻抻出那老長

以前的東北農村,家家戶戶都用黃泥和土坯壘砌灶臺,大鐵鍋做飯,一般就在鍋灶旁邊找一個好位置,供奉一張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的神畫兒,圖畫印的也不是很清楚,就是民間土作坊印的那種,價格不貴,花花綠綠的看著還喜慶。

據說灶王爺是一位比較親民的神仙,而且是神仙裡少有的有媳婦的一份子,也不知道天庭裡有沒有民政局,他倆具體是咋登記的咱也不知道。

祭灶糖,大塊糖,一抻抻出那老長

到了過小年這一天,家裡的老人就要主持祭灶儀式。

先是擺上四盤供品,然後嘴裡開始叨唸: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今年上天言好事,明年下屆降吉祥!

這時候,老人會拿出兩匹小馬,塞進灶火中燒掉,就算是送給灶王爺兩口子上天的坐騎了。兩匹馬一大一小,大的用苞米杆紮成,給灶王爺騎;小一些的是用高粱杆扎的,給灶王奶奶騎。

祭灶糖,大塊糖,一抻抻出那老長

祭祀用的四盤供品,一盤是整隻的燉雞,一盤是整條的大魚,一盤是各色糕餅點心,還有一盤,就是東北特有的祭灶糖了。這裡還有一個說法,祭灶糖黏,能把灶王爺兩口子的嘴粘住,讓他們不能去天庭告下屆的狀。

好多東北人都是山東人闖關東過來的,山東人帶來了樸實憨厚的人生哲學,也帶來了祭灶糖的製作方法,所以祭灶糖又叫做關東糖,因為製作出來的糖塊比較大,還被稱為大塊糖,嚴格說來並不屬於東北土生土長的食品,只不過是被東北人發揚光大了而已。

祭灶糖,大塊糖,一抻抻出那老長

製作祭灶糖的程式並不複雜,先是把粘性糧食像發麵一樣發酵,也可以少摻點小米之類的雜糧,發成酸溜溜的稀糖之後,多少有了一點酸甜味,就放進大鍋裡熬煮。

熬糖的時候,一定要掌控好火候。火輕了糖不成型,火大了糖會有一股焦糊味兒。熬好的糖稀趕緊出鍋,趁著粘稠的糖稀還熱乎,趕緊用手揪成各種形狀,或是筒狀,或是條狀,不嫌麻煩的製作成南瓜狀,嫌麻煩的直接抻成一條一條的也不是不行。然後撒上芝麻或者碎花生,放在高粱杆編制的蓋簾上,放到屋外晾涼,用鍋鏟搶下來之後,就變成了又香又甜的祭灶糖。

祭灶糖,大塊糖,一抻抻出那老長

有的人腦瓜比較活泛,大塊糖不僅自己家吃,還多熬出幾鍋,用腳踏車馱著,走村串屯叫賣:關東糖,祭灶糖,一抻抻出那老長,賣大塊糖嘍!

哎,老誰家那小誰,祭灶糖還沒供灶王爺呢,你咋先吃上了?趕緊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