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農村俗語:“過了八十三,又縫一道坎”,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摘要:農村俗語“過了八十三,又縫一道坎”,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關於年齡是有很多講究的,尤其當步入老年階段以後,基本上就是數著天數過日子,不知道哪天就結束生命了。今天下班路過村頭,遇到幾位老大爺討論人生,聽到他們說“過了八十三,又縫一道坎”。

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俗語:“過了八十三,又縫一道坎”,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八十三歲之後,便是八十四歲。

民間有種觀點,認為八十四歲是人生中的一道坎,會有很多老年人難以邁過這道坎。實際上,不僅僅是八十四歲,還有七十三歲、六十六歲,這些年齡都被認為是“坎”。到了這些年齡後,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感覺不怎麼順心如意。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識?

眾所周知,孟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人。他與孔子並稱世人為“孔孟”,他們的思想深刻地影響著古代傳統文化,他們一個被譽為“聖人”,另一個被譽為“亞聖”。

農村俗語:“過了八十三,又縫一道坎”,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坊間相傳,孔子是七十三歲去世的,孟子是八十四歲去世的。他們的去世是那個時代的損失,也對人們的生死觀產生了較大影響。

在後人看來,連孔孟那樣的聖人,都難以邁過七十三、八十四歲這些年齡坎,更何況是天下的普羅大眾,更不是難以邁過去了。儘管這些並沒有科學依據,但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都還是信以為真的,到了七十三、八十四歲往往會產生心理暗示,似乎這個坎過不去了。

如果看得不開,加之這個年齡段的人本身就體能低,很容易因為悲觀情緒而逐漸形成健康問題,進而引發體弱多病。

民間流傳“過了八十三,又縫一道坎”說法,其意思是:人到了八十四歲,這一年往往不太順利,如果邁步不過這道坎,就可能止步於此。

農村俗語:“過了八十三,又縫一道坎”,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為此,很多老輩人會在八十四歲之前,甚至可能更早的時間裡,就會準備自己的後事。比如,做好棺木、壽衣等。之所以提前準備,一方面是未雨綢繆,以免用時沒有而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則被認為是添福添壽,可以活得更久一些。

另外,還有一些老人到了八十四歲,不過生日,不回答年齡。他們不是記不得自己的年齡,或者說忘了自己的生日,只不過是想再多活幾年而避而不提罷了,避開這個特殊的年齡。

農村俗語“過了八十三,又縫一道坎”,儘管現在看來缺乏科學依據,但它卻影響著老輩人,老人們對其是深信不疑。大家認為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