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醃鹹菜、吃餈粑、曬魚乾……你家鄉的“小雪”節氣怎麼過?

“花雪隨風不厭看,一片飛來一片寒。”《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北京時間11月22日22時59分將迎來“小雪”節氣

“小雪”,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在古籍《群芳譜》中曾寫道:“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就是

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從降雨變成降雪,故雪量不足被稱為小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進入“小雪”節氣後,氣溫會越來越低,直接表現就是氣溫逐步降到零攝氏度以下。我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小雪”分為三候:“

一候虹藏不見;

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三候閉塞而成冬。

”意思是說此時彩虹不會出現了,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季節。

“小雪”節氣的到來,也提示人們該禦寒保暖、準備過冬了。進入小雪節氣後,一些農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而在部分南方地區,也都保留著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

醃鹹菜、吃餈粑、曬魚乾……你家鄉的“小雪”節氣怎麼過?

1、涮火鍋

在北方,一般人家都要吃涮羊肉。這個季節宜吃的溫補食品,有羊肉、牛肉、雞肉等;宜吃的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

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不僅在民間盛行,也是古代宮廷達官顯貴鍾愛的美食。

2、醃鹹菜

北方的冬天,新鮮蔬菜沒有那麼多。所以,小雪醃菜的習俗也是由來已久。人們選取醃製的蔬菜花樣不少,除了一些青菜之外,“雪裡紅”等也頗受青睞。

醃好後,醃菜要擱置在通風處,隔一兩天翻一次,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做好的醃菜鮮香可口,也有的人家會配上胡蘿蔔、大蒜葉等一起食用,也算是一道頗為美味的佐餐。

3、醃臘肉

民間有:

“冬臘風醃,蓄以御冬”

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4、吃餈粑

在南方一些地方,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

在古代的時候,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

“十月朝,餈粑祿祿燒”

,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5、曬魚乾

一般在小雪節氣的時候,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就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

臺灣有諺語

“十月豆,肥到不見頭”

,指的是在嘉義縣布袋鎮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6、吃刨湯

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小雪前後,土家族群眾會舉辦一年一度的

“殺年豬,迎新年”

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在這個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小雪節氣後,天氣越來越冷,下雪的機率也逐漸增加。專家提醒,

初冬養生要外防溼冷,內防燥熱,一方面要注意保暖,另一方面也要學會調整心情

所謂秋收冬藏,也要懂得收斂自己的煩躁和焦慮,心態更需平和穩定。邁開腿“動則生陽”,多曬太陽,適度戶外運動,提高身體機能,保持愉悅身心。

在你的家鄉,“小雪”節氣有什麼習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