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令我記憶猶新的端午節

在一個三面環山、一面環水的山村裡,有我的外婆。外婆家住在一個大院子裡,很像北京的四合院。但是在我們老家,不叫四合院,而叫臺門。臺門裡住著好幾戶人家,大家共用一個大院子。我們小時候就在這個院子裡玩耍。

臺門的角落裡有一堵牆。牆內的人看不到牆外的風景,牆外的人也看不到牆內的狀況。牆旁邊是臺門通向外面的路。外婆說,這堵牆好,隱蔽,安全!但是後來人們經濟水平提高,買車的越來越多了。就因為這堵牆,影響了開車人的視野,進出臺門的人很容易發生碰撞。這堵牆就被拆了一大半,路寬了,視野開闊了,但是臺門裡再也不似以前那麼隱蔽了。

不過也好!我們去外婆家,方便了。車子可以直接開進那個院子裡,不用停到村落的大禮堂門口了,好一段路呢!

端午節前夕,按照老家的風俗,嫁出的女兒要拿端午禮品去孃家,以示孝順。我剛好放假,父親還要幹農活兒,我便和母親一塊兒去外婆家!

車緩緩地開進那個熟悉的院子裡,發現曬著好多粽葉,一捆一捆的,每捆約有20張,整整齊齊地排列在篩子上,煞是好看!

“外婆!三外婆!外公!小外婆……”臺門裡只要有一點動靜,大家都要走出來看看!這是臺門裡的人幾十年下來的慣例了!幾位老人輩分都差不多,我都得叫一聲外公或者外婆!

“外婆,怎麼這麼多粽葉啊?是誰家的?”外婆早已迎在門口!

“是呀,媽。這麼多粽葉,不是一戶人家的吧!”母親也很驚奇。

“都是我摘的,今天是最後一天,等太陽落山了就可以收起來藏著。”外婆見到我們來,很是開心,笑著回答道。

“媽,不是說我們會給您準備嗎?你怎麼自己上山了?看,這給您的粽子,還有荔枝、楊梅、綠豆糕,你就一個人,做這些累不累!以後不用這麼辛苦了,我們都會拿來的!”母親一邊說著一邊拾掇著,把東西都放在八仙桌上。

“媽,你自己也包了粽子?”母親看到桌子上放著的粽子,一籮筐,一看就是外婆的手藝。

令我記憶猶新的端午節

年輕時候的外婆很是能幹,粗活細活,樣樣精湛。年紀大了,人也老了,很多活兒吃不消做了。前兩年,外婆手腕處患腱鞘炎,一動手就疼,無可奈何,為了手腕,本是閒不住的她,不得不歇歇。

“我這是灰湯粽,你們不大會。這兩年都是白米粽,我也膩了!我自己也想吃這個灰湯的。今年,我的手已經可以活動了,反正我閒著也是閒著,就動動。”外婆不緊不慢地解釋著。

“來,快吃吧!我昨天剛包的,很新鮮。蘇蘇,來,快吃,外婆知道,你最喜歡吃灰湯粽了。”外婆說著,遞給我一個灰湯粽。

令我記憶猶新的端午節

“外婆,這灰湯粽很好吃!好幾年沒吃這樣的灰湯粽了。”我趕緊開啟粽繩,剝開粽葉,輕輕咬了一口。哇,軟軟的,糯糯的,涼涼的,特別爽口,這是我期盼已久的味道。

外婆看我的樣,笑了,說道:“看你,真是喜歡吃灰湯粽。要是你媽會做灰湯粽,你們就年年能吃到了。外婆,過一年是一年,也這個年紀了。也不知道還能做幾次!”

“外婆,你會長命百歲的!”我立馬接嘴。雖然工作了,但是從小在外婆家長大,在外婆面前,我就像個孩子。

“你嘴真甜!不過,說真的,這灰湯粽,你們是該學起來。蘇蘇,你也要學,將來你媽老了,就得靠你包粽子了,就像現在你們對我一樣!”外婆語重心長地說。

“媽,那您現在就教我們怎麼做灰湯粽吧!我也確實要學起來,您這外孫女可喜歡吃卡啦!”

“好!你們想學,這是好事!”外婆便詳細地告訴我們灰湯粽的做法。

1。要準備好稻稈。在秋天,稻穀豐收時田裡多得是,準備個三五捆,曬乾,留著端午節用,足夠了。

2。準備一個鐵或者不鏽鋼做的大盆,把稻稈放在大盆子裡點燃燒成灰燼。有的也不用盆子,把地打掃乾淨,直接燒在地上。外婆說她每次都用個盆子,這樣更乾淨。

3。把稻稈灰拾掇起來,放到豆腐袋裡。我們都有豆腐袋,年年要做豆腐。如果沒有豆腐袋,可以用大布袋,把稻稈灰包裹好,留一個袋口。整個袋子放到乾淨的大盆子或者桶等可以盛液體的大送器裡,最好和下面的容器上下之間保持一定距離,可以在容器上搭個架子,放個大的籃子或者篩子也行,效果都一樣。外婆說她用的就是做豆腐時的淘架子,“井”字形的,剛好可以架在盆子上,有一定的承重能力,把裝有稻稈的豆腐袋放上面,很方便。

令我記憶猶新的端午節

4。從袋口中舀上燒開的水,把稻稈灰浸透。再紮緊袋口,使勁擠壓,讓袋中的水儘可能地流到下面的盆子裡。然後再舀燒開的水,再擠壓,反反覆覆多次,直到擠壓時從袋裡流出的水沒有稻稈灰的顏色了,就可以了。有時候會發現流出的水顏色太淡,那就不要加開水了,直接舀容器裡的水倒進布袋裡反覆擠壓,直到顏色變濃為止。反過來,如果擠出來的水,顏色太濃,都發黑了,可以多加點開水。有時候水太燙,無法擠壓,可以適當加點自來水。

剩下的稻稈灰可以扔了。一般人們不會扔垃圾桶,都會扔到自家田地裡當肥料。

5。這個大盆子裡的水,就是用來浸泡包粽子的糯米的,叫做灰湯水,用來浸泡糯米的,而且一定要趁水還熱時把糯米浸泡起來,這樣糯米才會上色。要是水溫太涼,那就不上色了。

灰湯水和糯米之間,不需要明確的比例,但是糯米要全部浸泡在灰湯水中,糯米的水平面與灰湯水的水平面之間保持約50工分,決不能少於30工分。糯米上色了就可以撈出,糯米看起來有點發黃就可以了,顏色太淡或者太濃都不合適。

但是外婆一般是假如明天早上要包粽子的,她就今天下午5點左右開始浸泡糯米,整整一夜。然後撈出來包粽子,包法方法和白米粽一樣,裡面可以加各種自己喜歡的餡料。灰湯粽,一般都加蜜餞,這樣吃起來爽口。外婆說,泡得久一點,粽子更軟糯。

我問外婆為什麼這樣安排水和米的距離?

外婆說,因為糯米會吸水,糯米會飽漲,灰湯水會減少。二來,浸泡過糯米的灰湯水千萬不能丟,要用來煮粽子。雖然糯米已經上色,但是還不穩定,所以煮粽子的水必須是灰湯水,在粽葉外面加以穩固。如果用自來水煮粽子,糯米里的灰湯都會被沖淡,到時候都變成白米粽了!

外婆用自己多年的經驗交代著,再三強調務必要用灰湯水煮灰湯粽,說村子裡一個外婆,用自來水煮灰湯粽,後來開吃了,發現都成白米粽了。

我聽了自然明白,這是跟液體的溶度有關了。就這樣,外婆把她的灰湯粽傳授給我們。這一個端午節,我過得特別有意義。

第二年,母親按著外婆的囑咐,包了灰湯粽。雖然味道不及外婆做的,但是有些另外一番風趣。之後,熟能生巧,母親做的灰湯粽,一年比一年好吃!

今年,又是端午。外婆因為腿腳不利索,無法再包灰湯粽了,母親成了包粽子的主角!正逢端午放假,我吃著母親的灰湯粽,遙想外婆當年的味道,心裡美美的,倍感幸福!或許這就是傳承吧!下一代就是我們這一輩了!希望這灰湯粽可以一直傳承下去!

令我記憶猶新的端午節

粽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