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甜鹹”之爭外,南北方粽子還有這些差異

端午節已至,儘管各地有不同的慶祝節日的食俗,但最普遍的就是吃粽子。

和不少食物一樣,在吃粽子方面,也存在著南北“甜鹹”之爭。整體來說,北方人傾向於吃甜粽子,而南方人則更喜歡鹹粽子。其實,除了口味的甜鹹之外,南北方的粽子在包裝材料、形狀、大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包裝材料不同

南方多用竹葉或者芭蕉葉包粽子。南方氣候溫暖溼潤,適宜竹子生長,竹林眾多,竹葉纖長,常被用來包粽子。同時,南方也有很多芭蕉樹,芭蕉葉舒展寬大,也比較適合用來包粽子。

北方氣候寒冷乾燥,適宜蘆葦生長,蘆葦葉多被就地取材拿來包裹粽子。

形狀不同

南方的粽子體型比較小,除常見的三角形外,也有寶塔形、圓棒形的粽子。

而北方的粽子體型比較大,形狀多是三角形。

餡料不同

南方粽子的餡料比較豐富,既有以豬肉、蝦米、臘肉、香菇、燒雞等為餡料的鹹粽,也有以豆沙、蓮蓉、蜜棗等為餡料的甜粽。

而北方的粽子種類較少,口味以甜為主,餡料大多都是糯米加上豆子或紅棗,有的粽子甚至只有糯米,北方人在食用粽子時還會蘸上少許白糖。

除了常見的粽子外,我國不少地方還有特色粽子。如四川、湖南、湖北的“辣粽”,貴州的“酸菜粽”,福建廈門的“燒肉粽”,蘇北的“鹹蛋粽”,徽式的“綠豆火腿粽”,陝西西安的“蜂蜜涼粽”,北京的“江米小棗粽”,廣東潮州的“雙拼”粽等。

民俗專家認為,南北方在吃粽子方面差異的形成有幾方面原因。首先是由於物產的限制,南方居民多醃製鹹貨臘肉,東南沿海地區盛產海貨,所以南方的粽子常放鹹肉、海產品等。而北方產棗,粽子多裹蜜棗。其次是受飲食習慣的影響,粽子在南方可當主餐,肉和米混合理所當然。但在北方,粽子是過節時的點心,北方人更習慣把肉做成菜。

新京報記者 王真真

編輯 祝鳳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