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在孩子面前,“爭對錯”真的這麼重要嗎?

很多孩子從小被教育遇事要冷靜、有教養,可家長卻很少在關鍵時刻給他們正確示範。

日本作家谷口雅春曾說:

想要保護孩子不受質疑,家長要做的是身體力行做好榜樣,從根本上影響孩子的為人處世,而不是等到他行為不妥時,才來胡攪蠻纏,強行維護。

在孩子面前,“爭對錯”真的這麼重要嗎?

01、解決問題,有時候

“明事理”比“爭對錯”重要

解決一件事情,爭對錯真的那麼重要嗎?

不禁想起曾經在火車上的一次見聞:

一名四五歲的男孩,剛上車就趁家長放行李的間隙獨自在走廊奔跑,結果一不小心與迎面走來的一位女士相撞,孩子被撞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撞到的女士也忙不迭道歉。

男孩媽媽看到這一幕並沒有多說話,而是先把孩子扶起來,同時跟女士說:

確認對方和自家孩子都沒事後,才一邊溫聲哄哭泣的兒子,一邊告訴他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有時候,家長不爭對錯並不是真的不在乎,而是他們始終把孩子的教養放在第一位。

好的家長,在遇到孩子問題時常常冷靜理智,永遠不會因爭一時得失而情緒失控,因為他們知道對錯不重要,解決問題並讓孩子在其中學到經驗教訓,才最重要。

在孩子面前,“爭對錯”真的這麼重要嗎?

02

、家長公共場合的過激行為,孩子深受其害

還記得兩年前,因家長過激行為引發的學校群體性“罷課”事件嗎?

在孩子面前,“爭對錯”真的這麼重要嗎?

事件源自某地實驗學校一位家長髮的帖子。

帖子稱,自家孩子班級有位同學,是個被家長保護過度的孩子,每當Ta在學校跟老師和同學稍有爭執,家長就會直接衝擊學校、課堂,多次以極端方式威脅,謾罵其他孩子、家長,甚至老師。

事情最終發展到班級的部分同學以罷課來表示這件事的抗議。

家長的出發點是怕孩子在學校受委屈,卻從未想過自己的行為不僅對孩子起不到保護的作用,還把他徹底推到了全校同學的對立面。

家長這樣做,或許會被孩子當做依仗,繼續無法無天,然後被人教訓,又或許不情願接受如此保護,但迫於家長強勢無力阻止,最終被排斥在集體之外。

無論如何,家長的無所顧忌,最後買單的都是孩子。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影片:

兩名家長因停車問題在學校門口發生衝突,廝打拉扯中,其中一位家長因體力不足被打倒在地。

在孩子面前,“爭對錯”真的這麼重要嗎?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打鬥發生時,兩者的孩子正在現場,當被打家長的女兒在哭喊“別打了,別打我爸爸了”時,打人家長的兒子卻在一旁喊著“打得好”。

在孩子面前,“爭對錯”真的這麼重要嗎?

一個孩子因為父親捱打驚心害怕,一個孩子則因為家長佔了上風而驕傲自得,父母們永遠不知道,自己一次毫無理智的過激行為,會給孩子帶去多麼深遠的惡劣影響。

哲學大家墨子在《所染》一書中曾說:

孩子是一張無瑕的白紙,家庭環境和家長言行就是一個大染缸,稍有不慎,就會讓孩子染就一身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顏色。

為了讓孩子在父母身上學會與這個世界好好相處的法則,家長們,還請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吧!

在孩子面前,“爭對錯”真的這麼重要嗎?

03

、給孩子處理事情的正確示範,最好這樣做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曾寫道:

每個家長都應該記得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他們處理事情的正確示範,身體力行把孩子推向更光明的遠方。

具體如何做呢?不妨試試以下幾點建議: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

家長理智了,面對衝突才不會盲目失控、情緒崩潰,才有精力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體面,是否給了孩子好的影響,才會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本身和教育孩子上來。

遇事保持冷靜理智,不僅可以讓自己快速擺脫麻煩,還可以藉機對孩子進行好的引導和教育。

生活中常常看到這樣的家長:

當孩子行為失當,他們從不肯正視孩子的錯誤,而是習慣胡攪蠻纏,試圖用“孩子還小”,“你這麼大人了不該計較”等理由強行為孩子遮掩。

遇到問題,家長客觀看待孩子的錯誤,不僅是自身教養的體現,更是抓住了一次教育孩子的機會。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幫助他們糾正不妥行為,並教會他們如何為自己的錯誤負責,才是父母做過做正確的事。

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曾說:

的確如此,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人的教導能有家長以身作則來得有用。

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長不僅要把自身修養放在第一位,還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為孩子的成長做示範。

在孩子面前,“爭對錯”真的這麼重要嗎?

英國作家查·艾霍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每一個家長都應該有這樣一個意識,那就是把好的言行習慣和價值觀根植到孩子的思想深處,讓他們一開始就走在正確道路上。

有人說,人類有義務將最美好的東西給孩子。

良好的修養,高貴的人格以及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屬於這美好的一部分。

願每個孩子,都能從父母的手中接過這些美好,活出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