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朝廷欠餉20萬怎麼辦?這位湘軍將領想了好辦法,曾國藩酸酸點贊

咸豐帝剛剛即位,太平天國就鬧起來了,而且越鬧越大,本已經走衰的清廷缺乏可用的兵將,而且還缺錢,國庫空虛啊。咸豐帝沒轍了,只好讓各地方官員自個辦團練,曾國藩就是這樣辦起了湘軍,練兵和打仗都要錢呀,咸豐帝只好賣官位、頂戴,並鼓勵民間捐款。

朝廷欠餉20萬怎麼辦?這位湘軍將領想了好辦法,曾國藩酸酸點贊

關於民間捐銀,也不是白捐,而是有好處的。1853年,咸豐帝在朝廷頒佈一道新規,任何人只要捐銀萬兩,即准予增加此人所在縣的文武學額各一名。這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某個縣如果有一個人給朝廷捐銀子一萬兩以上,朝廷就會按比例增加該縣科舉考試中文、武兩類的錄取名額,當然,上限是10名。那麼,增加家鄉縣科考的錄取名額這個“好處”誘不誘人呢?在當時,這很誘人。

朝廷欠餉20萬怎麼辦?這位湘軍將領想了好辦法,曾國藩酸酸點贊

清朝從順治四年(1647)開始釐定各省的學額,它是依據應試人數來定。以雍正元年(1724)學額變化後的數字為例,“人文最盛的州縣”,縣學定額十六名,府學二十五名。縣試是靠秀才的第一關,然後是府試,最後院試,三關皆過就拿到秀才“文憑”。三年一考,每個縣就十幾個名額,這個難度非常大。因此,增加錄取名額那是很誘人的好處。只要每一屆多中一兩個舉人、進士,那麼等做上官,那捐出去的幾萬銀子一年就能撈回來。有一位湘軍將領李元度,和曾國藩交情深厚。李元度及所部都是平江縣人,號稱“平江勇”,他們打仗賣力,但上面發不出軍餉,1858年,李元度一軍欠餉銀20萬兩,數額巨大,可急人了,萬一士兵譁變,戰場頃刻惡化,到時候不但餉銀沒了,還要丟腦袋。經過一番盤算,李元度想出個絕妙辦法,他號召所部湘軍士兵,也就是平江老鄉們把那20萬兩餉銀捐出15萬兩,其中捐10萬兩用來增加平江縣文武學額各十名,捐五萬兩增加嶽州府文武學額各五名。

朝廷欠餉20萬怎麼辦?這位湘軍將領想了好辦法,曾國藩酸酸點贊

在為家鄉縣父老鄉親們的讀書子弟造福的深情號召下,李元度的部下都同意了,因此,這欠餉問題就順利解決掉了。而且李元度因之名聲大振,飽受讚揚,他和部下的名字都被刊刻在石碑上。就連曾國藩也對他的行為大加讚賞,稱之“俎豆泮宮,流芳百世”。不僅於此,曾國藩還寫信要他的弟弟曾國荃效仿李元度,說服士兵把欠餉都捐出來,用以增加他們的家鄉縣湘鄉科考的文武學額。最後還不忘酸一句:“不讓次青(即李元度)專美於平江也”。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