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節日風俗有繼承性的特徵,並且隨著時代發展,構成民族的文化內涵

中秋節日的風俗具有傳承性和穩定性兩大特點,這與文化的特點一致,也難怪,中秋節本來就是文化嘛!

傳承與變異相統一,這是傳統文化節日風俗的一大顯著特點,一般來說,節日風俗的演進都有沿襲性,世代相傳,改變的可能性很少。如今,我們所遵從的節日習俗,有很多是從遠古產生並沿襲至今,為人們所共同遵守。

諸如重陽節登高望遠、元宵節賞花燈、端午節龍舟競渡等,都有幾千年的歷史,現在仍有很大的生命力。這反映了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悠久,也反映了我們的生命力。

節日風俗有繼承性的特徵,並且隨著時代發展,構成民族的文化內涵

穩定的傳承像僅僅是節日風俗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它也在不斷的變異之中。這裡都要闡述一點自身發展變異,如果是受時代因素影響,主動的變異是積極的;如果因為其他因素產生被動的變異,這種變動就是消極的。

社會在發展,人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娛樂方式也不斷增多,節日風俗也不斷注入新的內容。

節日風俗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發展,生活發展的轉變而產生變化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也會使節日風俗產生變異。

節日風俗有繼承性的特徵,並且隨著時代發展,構成民族的文化內涵

節日放鬆,積極的向上的因素總是佔優勢地位的,並且不斷地發揚光大,這些節日存在的必然而相反,守舊意識的陳規陋習總是不斷的被歷史淘汰。

變異也有其內在的變動因素,有的是利用傳承形式賦予新的時代內容和意義;有的是保留合理的內涵,改變舊有的形式,一些不適合東西就會被淘汰和揚棄。

但總體來講,節日風俗的穩定性是相對穩定的,變異則是相對而言的。在變化之中也寄予穩定,像是古代燈籠裡面點蠟燭,現代燈籠裡面掛燈泡,時代發展但不改變內涵!

節日風俗有繼承性的特徵,並且隨著時代發展,構成民族的文化內涵

這裡舉幾個例子:一是上巳節,在漢代之前屬於消災驅邪的祭祀祈福活動,在魏晉時期,則被士人群體發展為曲水流觴的郊遊玩樂;

元宵節的賞花燈原先也是祭祀祈福的節日,後來轉化為元宵賞燈的娛樂方式;龍舟競渡起源於對龍的圖騰崇拜,後世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內容;

有一些只是內容上的變化,像是門神從神荼、鬱壘,轉變為鍾馗、秦瓊、尉遲恭,雖然經歷了幾次變化,但職責並未變化,且共同存在。這是在歷史人物的基礎上更替的,自然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節日風俗有繼承性的特徵,並且隨著時代發展,構成民族的文化內涵

中國節日風俗既具有強烈的內聚力,又具有廣泛的包容性,能夠接納外來的文化,並且博採眾長,成為自己文化核心的一部分,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是少有的。

中國節日風俗穩定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民族特徵,並且有著廣泛的吸引力、親和力和凝聚力,許多節日也就有了跨越地區和民族的鮮明特徵。

節日風俗的融合,不僅是各民族風俗特徵融合的過程,也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產生變化的過程。

節日風俗有繼承性的特徵,並且隨著時代發展,構成民族的文化內涵

這是包含中秋節風俗,所有的共同特徵,除了這種共性之外還有一些差異。從唐代流傳至今的中秋節風俗,總得來說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但是由於時代的侷限性和發展的必然性,有一些內容已經不適合時代的腳步,這就需要我們有選擇地繼承和揚棄。

一方面,利用節日風俗中所包容的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內涵和精華,激發炎黃子孫的民族熱情和愛國情操;另一方面,則達到移風易俗的目的,拋棄其中不適合時代發展的部分,以促進中華精神文化的提升。

節日風俗有繼承性的特徵,並且隨著時代發展,構成民族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