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陳寅恪成“網紅”是鬧劇為何易中天評論說勸君莫讀陳寅恪

陳寅恪成“網紅”是鬧劇為何易中天評論說勸君莫讀陳寅恪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陳寅恪

現實生活中,總有明星一夜爆火,但明星們更害怕的是在爆火之後被“捧殺”。可就在近代歷史上,有一個學者大火,甚至在成為“網紅”後卻被易中天質疑,易中天表明: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他成為網紅不過是一場鬧劇。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這位才識淵博的教授陳寅恪先生的故事吧。

陳寅恪是我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其父親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因為陳寅恪曾先後在多所大學,如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任教授,又因為其家世背景,被稱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陳寅恪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可見陳寅恪先生的才識淵博。

陳寅恪成“網紅”是鬧劇為何易中天評論說勸君莫讀陳寅恪

陳寅恪先生長期致力於研究史學,想要從古代歷史上積累經驗,揚長避短。陳寅恪的一生可謂傳奇。在青年時本深受器重,卻因為戰的爆發顛沛流離。1945年,抗戰勝利,應約去牛津大學任教,隨便去治療眼睛,他的眼睛失明多時,結果醫生診斷,失明無法逆轉了。陳寅恪只能辭去職務,回祖國。

還好,他的妻子不離不棄,他們一生相濡以沫。在陳寅恪顛沛流離的時候妻子和他一起,在陳寅恪深受器重時,妻子站在身後,在他雙目失明時,妻子站在他的身邊,鼓勵他。陳寅恪先生能在雙目失明的年月裡編寫整理古代文集,他的妻子功不可沒。

陳寅恪先生整理歷史書籍時,重事實的科學精神,又吸取西方的“歷史演進法”,即從事物的演化和聯絡考察歷史,探究史料,運用這種中西結合的考證比較方法,對一些資料窮本溯源,核訂確切。並在這個基礎上,注意對史實的綜合分析,從許多事物的聯絡中考證出關鍵所在,用以解決一系列問題,求得歷史面目的真相。他這種精密考證方法和嚴格精神編寫了很多史學書籍。

陳寅恪成“網紅”是鬧劇為何易中天評論說勸君莫讀陳寅恪

為什麼這樣傳奇的人生經歷,這樣博學的人物,這樣的文學成就,已經消逝了幾十年的人卻突然爆火起來呢,甚至倍受爭議呢?

為什麼有人認為陳寅恪被捧過頭,其根本原因是普通大眾對他一無所知。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同為近代作家,朱自清,胡適,徐志摩,冰心等都是赫赫有名的。那是什麼造成大眾對陳寅恪作品沒有影響呢。

要知道,近代作家被現代人熟知一般是透過兩種途徑。一是課本,如朱自清的《背影》《春》都讓我們見識了他的才識。二是電視劇,如徐志摩。透過黃磊飾演的《人間四月天》我們認識了這個人物,瞭解了他的生平。可是陳寅恪卻沒有這樣的機會被更多人認識。

在陳寅恪離世之後,有作家寫了《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這才讓當時的百姓瞭解到陳寅恪的一生,瞭解他的苦難,瞭解他的思想,同情他的遭遇。於是,他順其自然的火了。

陳寅恪成“網紅”是鬧劇為何易中天評論說勸君莫讀陳寅恪

後來,陳寅恪的作品也被很多人推薦。影響力最大的就是《柳如是別傳》,柳如是是明末清初時期的女子,她淪落風塵,卻不失風骨,一生坎坷,仍不忘民族大義。這本《柳如是別傳》深受大家喜愛。可縱觀《柳如是別傳》,文字繁多,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沉下心去看這本書籍。

這樣一個倍受追崇的學者為什麼會被易中天評為“勸君莫讀陳寅恪”,甚至說“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他”呢?

事實上,陳寅恪的確留下了很多作品。但其實都有很大的爭議。他的著作,選題既很專門,文字也很古奧,感興趣的人不多,看得懂的人也不多,感興趣又看得懂的更是鳳毛麟角。你看他的主要作品有《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恐怕看了書名就很少有人去讀,更不用說去真正的理解作品。

陳寅恪先生的最大成就是在史學學術上,可現代人們真的喜歡和熱愛麼,所以易中天才會寫《勸君莫談陳寅恪》。不瞭解,所以不談論。

陳寅恪成“網紅”是鬧劇為何易中天評論說勸君莫讀陳寅恪

我們不可否認陳寅恪先生作品的價值,也不用盲目拉踩或追崇。讀懂了就發揮了書的價值,不用大聲爭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何必非要讓其他人贊同自己的觀點呢。

有一種現象叫“從眾”,就是說大眾在不瞭解事實真相時,隨意的跟隨大多數人,認為大多數就是對的。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成為了很多人的通病。

就像陳寅恪先生,可能根本就不認識他,因為有學者器重他,然後理所當然的覺得他是一個厲害的教授。因為有人質疑他,就說他的確沒有作品 因為有人緬懷他,就有人嘆息他的離去。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沒有真正的衡量標準。所以在不瞭解人物,不瞭解事實,不研究本質的情況下,不要隨波逐流,要有自己的思想,要用自己的觀念去思考是非對錯。

陳寅恪成“網紅”是鬧劇為何易中天評論說勸君莫讀陳寅恪

還有一種情況。要知道突然被爆火,粉絲誇讚他如何如何好,不認識不瞭解的觀眾會產生逆反心理。“我又不認識他,我都不知道他有什麼作品,這些粉絲到處安利,好討厭啊,不喜歡……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吧”所以在一頓猛誇之後,得來的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造成民眾厭倦,於是開始猛扒黑料。甚至捕風捉影的事都能黑。

陳寅恪先生的網上爆火本來可以讓作品流傳於世,可在各種媒體渲染之後,民眾反而更關注於其他東西,這就是現實的弊端。就像易中天先生說的那樣:多數人是偽裝能讀懂陳寅恪。

陳寅恪成“網紅”是鬧劇為何易中天評論說勸君莫讀陳寅恪

如果熱愛文學歷史,可以看看陳寅恪先生耗費半生時間寫下的著作,如果不熱愛,就不關注,不理踩。